那还是我十几岁的时候,一个刊物搞了一个栏目,名之曰:“诗海采珠”。我清楚地记得,我看到里面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时,想不出为何这一句就是“珠”?爸爸就让我再想想,他教书几十年,是不愿轻易就“灌输”了事的。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方法,多好啊,为什么鸭子先知道春天的江水变暖了呢?哦,是因为他们长期在水中,丰富的经验,使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讯啊。
那时候,课本中的“诗海之珠”不多,真正的积累是在课本外的阅读中。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个栏目,还能记得一些从茫茫诗海中精选出来的“珍珠”,有些看不懂,可记下来就好,长大自然会懂的,年轻时的记忆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先记一些,等以后长大了,在社会阅历、知识积累、人生感悟等等上面“突飞猛进”了,再回头来挖掘,定会受益良多。既能记得牢,又能驱遣自如,为我所用。真的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
现在,我的小孩快十岁了,我和他的妈妈都不在他的身边,辅导他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爷爷身上,我的爸爸年纪大了,我多盼望您能宝刀不老,将绝世武功传给孙子,儿子在远方是个失败者,多渴望这第三代能有所成就,我也不求儿子的报答,只希望他能比我生活好,不像我在年已四十时,还活在挣扎里,如果我能看见他有所作为,死也瞑目了;孩子的妈妈,身体不太好,她那天对我说,多想看到擎儿能考上大学,能顺利成家,只要看到那一天,对她就是莫大的安慰。古有“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的要求小的可怜,就只有一个团圆的家,擎儿能健康成长就够了,大的“道”,好啊,可我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诗海采珠,多美妙的比喻,多美好的想象,我盼望擎儿能多背一些这样的“妙语连珠”,那天他的爷爷在电话中对我讲,说他的记忆力有点像“乃翁”,我们都会心地笑了。从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来看,他早已超过了“乃翁”,前不久,还说到考试的事,爷爷说语数都要在95分以上,他觉得有点儿难,说90分呢,他来了兴致 ,那还不简单啊。就这5分之差距,他还讨价还价哩。有一次,我随口说,大学教授不让人佩服,只有幼儿园的老师最让我敬佩,因为,你不听话,她就打,、看你听不听,看我行不行?大学教授不敢打学生(当然,要打也打不过),大学生是从不怕教授的。哪知,他就鹦鹉学舌,说:“我爸爸说了的,怎样怎样。”他太小,自然难领悟我的愤激之情,言语表层下迥异的想法。所以,和小孩说话真的要谨慎啊。
把《诗海采珠》的“诗”换成“人生”,我想是可以的,擎儿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祝他多采一些珠,他的父亲在遥远的地方祝福他。
本文已被编辑[薄云残雪]于2006-5-7 10:48:1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骑大马,挂红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