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幸福随感詹晟昊

发表于-2006年05月12日 早上8:26评论-2条

关于幸福,从古至今无数思想家哲学家都议论过了。可是,那些议论幸福的思想家或者哲学家本人幸福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幸福”和“好日子”是不同的东西,在很早很早以前,我甚至认为“幸福”和“好日子”是格格不入的,那个时候我天真而固执地认定,没有痛苦的生活是不值得去过的!人活着就是为着含辛茹苦,没有苦难,人生谈何壮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形成这样的幸福观,是在我很年幼的时候,大约是十几岁的光景。

那时候,有两件事情对我影响至深。其中一件是前苏联的一部电影,主人公是一名乡村女教师。故事是怎样的,我完全忘记了,只记得一句台词:“我是瓦尔瓦拉瓦谢丽耶芙娜”,我当时认为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忍受贫寒误解,坚持不懈地默默工作默默生活,直到他死后或者病入膏肓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个心灵无比高尚的人,并从此记住他怀念他,那些误解和伤害过他的人还为此留下忏悔的泪水!我真诚地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并不在于他生前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死后能否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另一件对我形成切肤影响的是前苏联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他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我认为只有像这样的一生才是最幸福的一生,我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说真的,我至今仍然为自己在少不经事的年纪就曾经有过那么伟大那么了不起的幸福观而骄傲。

但是,“幸福”和“好日子”并不是一回事。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他们把“幸福”就等同于“好日子”,而实际上,对于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日子是抽象的,幸福是具体的;而对于追求好日子的人来说,则恰恰相反。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蔑视世俗的好日子,宁愿忍受孤独寂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去追求关于幸福的理想是不难的,难的是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恒。

来说说我和我的朋友们吧。我们都是一些为实现幸福的理想而“一直在努力”的人。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明争暗斗,开始是比谁的道德高尚,争着做好事,背残疾同学上学,好像谁的好事做得越多谁就越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后来是比赛做习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看谁的智商高,似乎谁的智商越高谁就越接近天之骄子,而未来世界的金钥匙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再再后来,又出了情商的概念,什么叫情商?简单说就是看谁会办事,情商越高的人,办事能力越强,办事能力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然后就又了财商的概念,号称一个人有智商情商还不足以保证他能过上好日子,还必须要有财商,只有财商高的人,才能使自己的个人财富得到积累,而只有一个人有足够的财富才能理所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来说说我这几年经历过的事情吧。除了经历了上面说的这些“商”,我还经历了许多“好日子”的诱惑和挑衅。比如说我曾经根深蒂固地认为嫌贫爱富是一种缺点。但是经过很多事情之后,我开始问自己——“嫌贫爱富”究竟有什么不对?难道美好的生活不是和富有关而是和穷有关吗?什么叫生活品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有什么错?

当然我是会被《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放弃富贵公孙的追求而委身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但是这并不说明什么问题。过去,我总认为和穷人发生关系与和富人堕入爱河相比,前者一定更高尚更纯粹更脱离了低级趣味。可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想一想白雪公主和7 个善良的小矮人混了这么长时间,但是她最后嫁给了谁?再想一想为什么灰姑娘不好好坐在厨房削土豆皮,而是排除万难去争取到王宫里跳舞的虚荣?有谁在少女时代梦想自己的白马王子时,希望他穷困潦倒——上无片瓦下无力锥之地,双亲卧病在床另有兄弟数头无人抚养?嫁人又不是扶危济贫,如果要扶危济贫索性像特丽莎修女那样,终生不嫁,坚持生活在穷人中间,为他们奔走呼号,那不是更彻底?!说老实话,至今也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使我完全相信,作为一个女人嫁给有钱人会比嫁给穷人更糟糕。但是在我所受过的教育中,总有很多事例告诉我“穷人虽然人穷,但是心灵美好”;“富人虽然富有,但是精神赤贫”。我一直对此深信不疑很多年,但是慢慢地,尤其是最近几年,报纸上媒体上开始不断涌现财富英雄,而社会新闻凶杀抢劫案件中,唱主角的往往是愚昧的农民或者进城打工的民工。

我开始有点糊涂,是否存在又穷心灵又不美好的穷人?以及又富有又高尚的富人?还有,有没有统计数字确切的表明,是穷人中心灵美好的比例高还是富人中情操高尚的数值大?

再说,心灵是否美好是看不见的,但是财富多少是眼见为实的;我现在开始认为我们对富人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一定是道德的侏儒是一种偏见,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很容易就会推理出她的智商不高一样,我看不出这种推理有什么根据。同样的逻辑,推理出来“好日子”是庸俗的肤浅的不值得去奋斗的,人应该像奶牛那样过一辈子。话说回来,嫁给富人的确要冒有风险,但这不能用来教育人们,让人们把“嫌贫爱富”当作一种缺点。因为即使“富人的离婚率真的高于穷人”,也没有什么,这很容易理解——富人的选择范围大,就像一个人钱包里的钱多,到了饭馆点菜的自由度就高,如果点了不合口的菜,可以撤换;而穷人的伸缩空间相对要小一些,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菜,也会用“节俭是一种美德”来说服自己,并且用这种方式彰现自己的高尚——珍惜每一粒粮食。所以如果一个女人把自己作为粮食,那么她当然会觉得放到穷人碗里比较踏实,越穷的人越舍不得糟践粮食;但是如果她把自己作为鱼翅,她就不会甘心,她宁肯忍在装修富丽的大饭店中虚度岁月。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嫁给穷人还是嫁给富人,婚姻的风险都是存在的,就像坐飞机,即使是选择国航,也可能遇上不测风云。问题是“善后”。如果嫁给穷人,婚姻失败,意味着没有任何赔偿,相当于上飞机没有买保险,发生空难只好认栽;但是如果嫁给富人,即使婚姻失败,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钱作为安抚。不要说感情失去了,还要钱做什么?记住,如果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当一段感情无可挽回的时候,如果这段感情是和富人发生的,那么你在失去月亮的时候,还会有满天繁星像你眨巴眼睛。也就是说做富人的老婆,离了也值!

比如说美国网球明星阿加西的前妻,她和阿加西短命的婚姻为自己赢得了1000 万美元的收入,外加阿加西在纽约的两套豪宅和在佛罗里达的一套房子。再比如演员罗宾•吉文斯,与泰森1988 年2 月9 日结婚,到1989 年7 月1 日离婚的时候,她得到了泰森的2500 万美元和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几处独立住宅;还有德国足球明星马特乌斯妻子离婚的时候获得$74,000,德国网球明星贝克尔的妻子则得到$1,500,000。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使有的例子中的女主角只是和富人谈恋爱,分手的时候也能有所斩获。比如说nba 明星丹尼斯•罗德曼,他和一个叫卡门的女人只是同居并没有正式登记结婚,但最后卡门得到了一座价值5·8 万美元的住宅。

这些例子并不能说明穷人不好,不值得嫁,但是我觉得这种故事读多了,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你会想——既然婚姻的风险总是会有,为什么不嫁给一个富人呢?毕竟嫁给一个穷人,含辛茹苦很多年也可能反目为仇,但是与富人恩断义绝,和与穷人分道扬镳,结果可是完全不同的。你喜欢哪种结果?还用我再说明白一点吗?!

好吧,正是因为生活中充斥着这些事情,我开始重新琢磨,就像琢磨“嫌贫爱富难道真的是一项缺点吗”一样,开始琢磨“好日子”。以前,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是普通人,一种人是不普通的人。而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都是不普通的人,他们不畏惧痛苦,甚至他们渴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还有一种人是普通人,他们希望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我是哪种人呢?很早以前,我读世界名著,不自觉地按照不普通的人来要求自己,我认为幸福和一个人的财富地位荣誉门第没有任何关系,幸福是内心的宁静。有点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意思。当然现在我依然认定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可是正是因为他很高,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大多数的人,看到别人“广厦万间”,自己的房子却破破烂烂,是不会感到愉快的,相反会感到非常糟糕。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普通的人想得和不普通的人是不一样,要不,怎么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别的人就不是呢?作为一个普通人,和那些不普通的人有相同的追求当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一定要事先想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具备相当的承受力和牺牲精神。别追到一半,后悔了。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实“燕雀”倘若心存“鸿鹄”之志,你想想,那对“燕雀”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供职于的报社,经常会受到各种读者来信,从这些读者来信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读者已经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思考问题了,他们总是习惯于用“奶牛”的标准来要求周围的人和事,凡是和“奶牛”的标准有出入的就大加鞭挞。我经常会想,你愿意像奶牛一样生活,你就那样生活着,人家愿意像猪像宠物碍你什么事儿了?违犯法律有国家管着呢。

于是,我开始关注“日子”,就是每天每天过着的生活。我最初对好日子抱有深刻的偏见,后来我意识到,把日子过好了不但需要技巧,也需要准确的判断和丰富的内心。因为,在眼下的中国,机会太多,想法太多,传奇太多,太容易让人往前奔,但就是怕奔着奔着一回头,发现自己被抄近道的追上了!那多窝心。

本文已被编辑[千山我独行]于2006-5-12 8:57:3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詹晟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我独行点评:

莫里斯说:只要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的、美好的心愿,幸福是不难获得的。

文章评论共[2]个
千山我独行-评论

发表文章时注意版面的整洁规范,自然段前空两格~at:2006年05月12日 早上9:00

笑笑生-评论

现在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吗?嫁个有钱人少奋斗20年,这在现在很多年轻的女孩身上都能得到体现,这和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关系,比如都是独生子女,没经过什么大风大浪,这无型中女孩们就把她的脸蛋当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那换言之女人不就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吗?从人转化成商品的过程,真是很让人费解~~~~~~~~~~~~~!at:2006年05月13日 下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