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余秋雨,其实并没有错海子二

发表于-2006年05月13日 凌晨3:38评论-12条

“仁者乐山”之后,余秋雨又在“杯水车薪”上翻车了,说成了杯水车(jū)薪。

先说“仁者乐山”:单就这个“乐”字,一般人就搞不好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学生名字叫“乐乐乐”,结果上课从来没有老师提问他,因为谁都不敢确定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四种读音分别是:yuè,指音乐;读lè,指愉快;读yào,指喜爱;读luò,指落拓。而仁者乐山出自《论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咬文嚼字的话,按《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规则应该读“要”音。按唐朝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可读“要”也可读“阅”。而明代秦鉞《慈湖家记》和清代翟灏《四书考异》里面,则都不同意该字读“要”,认为应读作“阅”。你们说,到底该读什么音?!

这样的解释很无味,不说又搞不清楚。当然,余秋雨读lè我想是因为习惯吧。我本人、同时我估计很多人也这么读。这有点将错就错的味道。但我敢肯定,其中的意思大家都不会错的。

至于杯水车薪,余秋雨就更冤了:那本来就该读jū的!出自孟轲的《孟子·告子上》。先秦时代,并没有汽车这玩意,根据中国象棋的历史线索,那当然该读jū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使用电脑“汉字读音查询”输入这个成语,显示出来的就是jū而不是che(和车水马龙一样)。

记得当年学习鲁迅先生的课文《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我发现新大陆似地问老师:不对啊,这分明是错别字嘛!应该是“纪念”啊。老师也不置可否。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古代很多汉字的读音都一些发展变化。在鲁迅时期,“记念”就是“纪念”。

好了,这个问题说完了。接下来,我们说点别的:余秋雨这些并不是错的错,再次遭到群攻,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是喜欢余秋雨的。他的文章我几乎看遍,包括他在凤凰卫视做的节目。但是我一直不敢去写评论。主要是我自忖我的心境不够。原先从朱大可的《余秋雨:抹着文化的口红游荡文坛》到金文明的《石破天惊逗秋雨》到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我已经察觉:这些货色,无不是自己首先抢占道德制高点,然后锋利的矛头直指他人人格。这种做法我首先反感。因为从那些文章的内容及所作的姿态上来看,都不是什么文学批评、学术争论。都像在刻意制造围观效果。

而现在,这种挑战公众人物的行为仿佛愈发地成为一种时尚,有恃无恐,肆意打着“言论自由、挑战权威”的借口横行。这不能叫人乐观。就我个人来看,余秋雨在今天的中国实属顶尖人物,绝无第二人能出其右。知识渊博又能够善于用文字和语言清晰表述,寄人文关爱于山水之间,精神关怀大而恰当,境界宏滔且情感温暖……在中国当代文学、文化进程中,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

不过,余秋雨张口文明,闭口文化,特别是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文人的酸腐味可能会使很多人很压抑、很不舒服。我亦有同感:读其文,胜于观其人。不过我有一点还真不太明白:他的那些在我理解起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所谓情操,究竟是落后了我们这个时代,还是超越了如今的物欲特质,回归了一个文化人本来的面目?

在《文化苦旅》之后,一股文化散文旋风横扫中国文坛。一些著名的篇章如《遥远的绝响》、《苏东破突围》、《一个王朝的背影》,可以说:没有一个真正爱好文学的人还没有读过!尽管很有一些人扬言“我从来不读余秋雨的书,俗!”但是我不相信他的鬼话。

在这个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年代,人们都喜欢的,我不能喜欢,人们都称赞的,我要贬责,人们都向右,我就必须往左去……否则,便失去了我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如同失去“个性”一般,变得十分委琐。于是,欣赏丧失了理智的心理基础。

余秋雨自然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许他想尝试着将自己放得低一点,以试图接近大众。他将仁者乐山念成大家熟悉的lè,大家不乐意,于是他便将杯水车薪读成规范的jū,大家又不乐意了。我想,余秋雨此时一定哭笑不得。

更叫我哭笑不得的是,立刻就有很多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批判:“作为权威不能用个人观点代表全国观众的观点,不应该误导观众”——对这些好心人,我想说,余秋雨没有代表我,也不能代表我。你有没有被他代表,我不知道,请不要统用“全国观众”的名义。还有“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不应该对成语不屑一顾,这是公然进行亵渎”——我也想说,不要假借“国粹”之名,帽子太大,并不合适。还有与时俱进地上升到“八荣八耻”的高度上的……

我现在记不清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段很精彩的话,也是余秋雨自己总结的。大意是:技术性细节颠倒整体。指评论界。具体说就是,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作家写出一些反常规、反科学甚至反人类的作品,但是决不能原谅一个语文教师用错一个成语或念错一个字!

这话放到今天,更容易解释:算是余秋雨念错了一个字吧,“全国观众”义愤填膺,大有“不道歉不收兵”之态势!不久前的北大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的“新锐观点”,尽管遭到99%的人的否定,但是那1%的人已经足够我们面面相嘘了。

我喜欢余秋雨,就像我喜欢电影演员刘晓庆一样。他们至今仍然在这块土地上经营、创业,接受荣誉、责难甚至接受审判,却从没有一天要离开的意思。我喜欢的是那种执着的感情。世界很大,他们并非无处可逃。真逼得他们出逃,倘若到了别国,又像高行健似的,一不小心捧个什么大奖,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苦涩,再次集体失语?那又何必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海子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做了名人应该有自己真实的东西,可我们是一个喜欢造神的国度,总要人做完人,
最后失去了光彩,没有了自己,而游戏的最后就是优秀被鞭策,名人被打击。

文章评论共[12]个
帘外落花-评论

是的,没有谁有真正的错,错在我们的要求太高
  【守侯的时候 回复】:支持 [2006-5-13 11:19:15]
  【帘外落花 回复】:谢谢 [2006-5-13 13:35:44]
  【海子二 回复】:没有高啊,是人家没有错啊。从情从理都没有。 [2006-5-13 15:32:48]
  【帘外落花 回复】:呵 [2006-5-13 15:52:48]at:2006年05月13日 上午10:07

荒漠一支烟-评论

其实,任何人都不是全才,难免有会认错的时候,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汉字,何况这些文字专家呢,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余老先生,他这份劳苦大众的心就值得我们敬佩!!!
  【段安云 回复】:是的  谁都有错 更何况是我们这些俗人呢 ? 你说呢  我也爱看先生的文字,不想看到更多亵渎先生的文字出现  [2006-5-13 15:04:10]
  【海子二 回复】:看来,我们想法一样。 [2006-5-13 15:31:59]at:2006年05月13日 中午1:53

段安云-评论

不要在小事上大做文章 名人也是人 我们要看全局 要看他给我们作出的更大贡献 这才是理智的想法 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干 更多的时间要关注到名人说出来的思想和哲理 至于思想和理智附带的小节就不应该上升到书面上来讨论 这样就又犯了不实事求是的错了 
  【海子二 回复】:我本来也没有准备多说的。还是…… [2006-5-13 15:31:39]
  【段安云 回复】:我只是想说说 不是针对朋友 别错怪 [2006-5-13 15:36:29]
  【海子二 回复】:我知道你的意思。 [2006-5-13 23:55:19]at:2006年05月13日 下午3:18

荒漠一支烟-评论

谁没有读错字的时候,大家也不例外!中国的文字太丰富了,没有人能把它们都弄懂!!
  【海子二 回复】:汉字的魅力啊。 [2006-5-14 16:47:51]at:2006年05月14日 清晨7:21

月色如海-评论

余秋雨读错两个音是很正常的事呀!那些批评他的名人未必就读得对,中国文字实在是太过丰富复杂了,我教学生的时候也出过错,常常觉得不好意思,有误人子弟之嫌。现在知道就连余大学士也难免在文字读音上翻跟斗,真是好高兴哦!感谢他的错读,让我得到了深深的心理安慰。
  【海子二 回复】:你找到释放了。 [2006-5-14 16:47:28]at:2006年05月14日 早上8:10

晨风而去-评论

十个指头伸出来就有长短,何况是通古论今的博大高深呢!或许也不例外!
  【海子二 回复】:就是啊。 [2006-5-14 16:47:02]at:2006年05月14日 早上8:24

瞎眼的傻丫头-评论

我也喜欢余秋雨,为什么名人就一定要如此苛刻呢~~
  【海子二 回复】:很高兴。 [2006-5-15 3:17:11]at:2006年05月14日 晚上8:00

无雪的冬季-评论

中国有些人就是毛病,抓住别人的一点小缺点就不放,读错字犯死罪啊,我就喜欢把原来如此,读成原来如些,把心不在焉读成心不在马,把暧昧读成暖未,我觉得有些时候明知道正确的读法,违之而行,很多时候是一种幽默!再说,人无完人,真的不要把名人期望的太多,他们是名人的前提是凡人!是凡人就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请尊重秋雨!我喜欢用真名写作的作家,更喜欢秋雨大师用事实说话! 


  【海子二 回复】:关键是他并没有错! [2006-6-27 4:54:26]at:2006年05月15日 早上8:57

闻笛-评论

呵呵 在烟雨我写过关于余秋雨对头“文坛刀客” 韩石山的文章朋友 有机会去看看!
  【海子二 回复】:好的 [2006-6-27 4:53:47]at:2006年05月15日 上午11:02

卫语-评论

也许秋雨刺痛了某些劣等文人的敏感神经,因而受到了一些自不量力者的攻击。
  【海子二 回复】:差不多。 [2006-6-27 4:53:36]at:2006年05月15日 上午11:34

柴立中-评论

文笔老到。至于观点,应该各自保留,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
  【海子二 回复】:是的。 [2006-6-27 4:53:22]at:2006年05月15日 晚上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