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内,李忱刚与两位宰相白敏中和令狐绹商量完政事,他抬起头后静静地看了他们俩几眼后说道:“朕的爱女丰阳公主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了,两位爱卿有什么良好的人选?”
一听完这句话刚才还神情自然的两位宰相表情各异。白敏中两腿颤抖,面色苍白。而表情稍显自然的令狐绹也汗透夹背,心中也惊诧不定。两人面面相觑久久无言。
李忱看到两人的表情后不由慨叹道:“崔卢两家婚姻也纵然高价人争相娉娶,我嫁女名臣、世家大族、才学之士却多婉言拒绝,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李、郑耶”。
这一句话惊醒了正在沉思中的二人。白敏中赶紧扑通的跪了下来说道:“陛下,请恕为臣之罪,上一次为臣向陛下举荐了郑畴。现在他对臣下恨之入骨,如果那次外放任职,她肯定会恶言中伤。”
李忱微微一笑转过头从御书桌旁抽出许多张柬表对他说:“爱卿多虑了,我早就等你说这句话了,这些都是他说的对你不利的话。放心我始终信任你。”
白敏中稍稍放下了心。而令狐绹左思右想后无奈的对李忱说道:“世家大族之人大都娉婚,近年来也没有出众的才俊之士。,不如让臣等下去仔细考虑后到明日在提出人选交给陛下。”
李忱神色间有一些黯然地说道:“好吧!你们下去后好好考虑一下,明晚你们值班时敏中教给我你们推荐的人选。”说完后又像想起什么似的拿出信笺。
对敏中正色说道:“白少傅死去多年,朕写了一首诗祭念他,但一直忘记交到你的手中,现在交给你吧!”
听到这句话后敏中顿时觉得难报陛下深恩于万一。脸腮动了片刻后没有说出任何话语。
令狐绹脸上也涌动出激动的神色。
这年的冬天天气虽然有一些寒冷,可是白敏中的心情却十分温暖。
因为当今的皇帝李忱昨天交给他一首祭念敬爱的堂兄白居易的诗。现在他正在府中看那首百看不厌的诗,神色间难掩激动之色。
诗云: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口中喃喃的说着:“果真是皇恩浩荡阿。”
看到这首诗后他不禁想起最后一次见面时大哥说过的话,回忆不禁被那一首诗掀起。
那年的春天他奉调回京,担任户部员外郎。大哥既高兴又惋惜地说道:“兄弟,长庆年间的员外郎也好,郎中也罢,如今健在的人间的人少之又少,大约只有愚兄一人在世了,你今天容升客操之职,能够续写愚兄的作事,我自然高兴,但你我兄弟刚刚乡间又要分别,实在让人难舍啊!”
自己当时不以为意的安慰他:“兄长,你我近在咫尺,要见面还不容易,希望你不要太过于伤感。”没想到一别之后竟成永诀。现在看到这首诗不禁想起大哥当时难舍的面容。
以及分别时写的诗歌,想到这里潸然泪下。
这时他听到门人向他通报李商隐来了,止住泪水等待他的到来。
李商隐走进盛名长安的白府菊园,心中也有一些激动白敏中平日从不主动求人难道今天转性了。不觉来到了白敏中所在的小亭内,而敏中看见他后连忙起来唱诺行礼。
两人对望后一时默然,一时都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最后还是李商隐打破沉默说道:“白兄找我有何事?”
白敏中如梦方醒赶忙叫他坐下并叫仆人上茶。答道:“谢十六郎不记前嫌来我府中,我约你来,是由于自我堂兄去世后他的遗稿一直没有编纂整理,我希望你能帮我完成这件事已告慰兄长与地下,当然一切必须物品诸如纸笔砚等都由我供给。希望你不要推辞”说完跪了下来。这时李商隐也为他们兄弟的深厚情谊十分感动赶快把他扶起。
心中不由生出向往之情,毕竟白乐天是李,杜之后最负盛名的诗人,而且德高望重,自己整理他的诗集也能在史实留下重重的一笔。于是回答道:“只要你看的起在下,我必会尽力完成此事。”白敏中再三表示谢意。然后问他最近有没有新作。
李商隐从怀中取出诗集递給他。
只见第一页有无题诗四首,他越读越觉得惊讶,也舍不得放下,不知不觉他轻轻地吟了出来。每首诗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复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
五六句再写相思离别之苦,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
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把男女之间的感情描述得如此逼真,而意境深远情调缠绵悱恻实平生之仅见,又清丽精工。
而且言不尽意,而任何题目列与其上都感到视野极小,也许只有以无题为题才能把无尽的美表达出来。
读完这首诗后不禁拍手赞赏,把离愁别绪描绘的如诗如画也许只有以前的王右辰丞和现在的李商隐,尤其是想到和堂兄相离别时的场景更是感到此诗的精妙。
而李商隐也静静地看着他,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近年来他与李溯成为忘年交留恋于佛道中,对于名利之事看得非常淡,也许正由于这样符合了道家的无为之制,写诗反而海阔天空。
现在诗名越传越远有与香山居士白少傅并列之势,只是由于他的诗歌没有白居易那样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才传播受到影响。
自长安抵岭南五六千里,凡是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他诗的人;土庶、僧徒、孀妇、[ch*]女之口,每每有咏他诗集中的文字;海外诸国也广泛流传。
此时白敏中心中既感到激动之情不溢于表。又感到人生寥寥没有了无生趣,也许不久前还年轻英俊的人不久后就会消去音讯。
当看到《锦瑟》 诗后感觉一种朦胧寂寞的美,既让人心情愉悦又使人浮想联翩集言情,叙事,言志于一炉,又可以用任何文体加以分析。整卷诗读毕,让人余味隽永,令人缠绵不已。心中不由想起多年前西平王李溯上表举荐他为翰林学士,并称他宰相之材过矣时自己极力反对,认为它诗作人品皆一般。此时才明白确实如此。同时感到有一些心灰意冷,又有些心神不安是什么也确定不清楚。纵然身为宰相几百年后也灰飞烟灭,而仅这几首诗他都可以名传千古。不过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毕竟找对了人。
-全文完-
▷ 进入南宫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