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十年一叹天宇欣流

发表于-2006年06月01日 中午1:33评论-1条

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雷击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余秋雨

菊花开了,菊花残了。

点点碎花飘落,乱如雪.任秋风揉出斑斓的辉煌。

远处宽阔的山涧覆满了枯枝与衰草,响着看不见的流水。零落的脚步声,仿佛踩乱了五线谱,极不规则地在潇水河畔上,咚咚哒哒乱响着。

落叶轻舞飞扬,南国的秋天,送来飒爽金风。一路上,却带给我们一种无法言语,匪夷所思的悲伧。

永州,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位于湘之南,与广西毗邻.如果说一座城市掠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么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就是城市永州的灵之魂。款款胜景,昭昭古迹点缀着永州前世今生的平淡,勾勒出人们持时旷久的渴望,诉说着古城的乱麻情思与兴衰荣辱。因而它们不容质疑地成了风景的眼睛。

来到永州,已是下午2点。打听价格,投住旅店,安置行李,也颇费一番周折.好容易搞定一切,一行4人才饶有兴致,去外面溜达溜达。

柳子街上人行已经稀稀疏疏.怀着一种崇敬,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来到这背靠青山面对愚溪的柳子庙.这里埋伏着一段历史的沉默,上天则用沉默换来人间的思考与虔诚。说起柳子庙,不能不提柳宗元,瞻仰柳子庙,愈加难忘柳宗元,也许是因为他写了不少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也许是因为他踏踏实实,勤政为民,也许是因为他十年的无奈叹息与淡泊心境,也许是因为……

"物睹思人",我以前真不知道这话是啥玩意,不是说不明白词语的意思,而是没有过多的经历过这种跨越千年的沉重历史厚度。看样子,来了就不要枉费此行,还是仔细打量打量吧!

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砖石结构,庙门上镶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方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是一座双檐八柱戏台。我抚摩着庙殿的柱子,目光却穿越千山万水,注视着子厚命运的苍凉。后行至二进中殿,再行,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方有柳老先生的塑像,供人祭祀,只见人来人往,香火不绝.正殿后墙有石碑,因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名荔枝碑。也称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

柳子庙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庙,它是一方百姓心中的爱护神,但又有几人知道这一切凝聚着一段曲折的沧桑,一场失落的人生,一种悲愤的心迹……

回到旅社,夜半为寐,迷眯盹顿,卧听风声雨声.床边仿佛长出齐膝的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杉灰暗,神色孤伤.我心里猛的一惊,一诏文书,柳老谪守永州,一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脸,丧魂落魄。然后他只能抛弃了所有的忧伤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他。在一种近乎先天的定位中,他不能追寻前人徘徊的身影。于是他拥有了一份宁静,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唔,与自然对话。结果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破旧箱荚里那一扎皱巴巴的诗文如:《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它们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愧宝,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高峰性的建构。

"夫文章政事,不判两途。候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观为为政之具,卑乱虑滞志,无所容入,然后理达事成,故其惠化至今。"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的一颗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一个可人的天地.也正是凭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实事,并不考虑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政绩斐然,文采飞扬。

十年寒窗苦,学子都向往京都的喧闹。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碲捣碎,脆亮的吆喝声填满了疏朗的的胸襟,唯在这里,文采华章方丛朝廷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与殿阕抗衡,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份自信。华夏文明才多了份星光璀璨,也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未泯的民族精灵。

十年一叹,叹命运的造化弄人,叹人生感恨的刻骨凄沧。

十年一叹,叹的是:一种忧中乐,乐中忧,忧切深的心态。

一种孤直,激切,寂愤的心性情怀。

一种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

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通讯地址:邵阳学院中文系03级2班 邮编:422000 原名:潘宏华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6-1 13:56:4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天宇欣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亲身经历了实地,
感触是不同的。

文章评论共[1]个
天宇欣流-评论

呵呵,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支持!提提意见啊!at:2006年06月01日 下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