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大器的内涵柳丝飘雪

发表于-2006年06月09日 早上9:32评论-0条

大寒骤至,气温急剧下降,真不是一个做陶艺的好天气。在去学校的路上,我想今天也许可以模仿“今夜无人入眠”的句子来描述:“今天无人活动”。但实际上还是有四位同学来了。在凛冽的寒气中伸出温暖的手去接触冷冰冰的泥巴是需要勇气的,更何况还要完成一定的造型任务呢?人云:“做器如做人”。器能成,那么人也会做好。但这可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在这寒冷的时刻,大家也许会体会到一二吧!

老子云:“大器免成”。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向我们提出了作为艺术品的最高要求:“大器”。“大器”它意味着什么呢?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那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作为陶艺作品的器皿也许还带着实用的痕迹,但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实用品,它已从实用的泥淖中升华。推而广之,每一个真正的陶艺作品它虽然是作为物质的泥巴经过火的嬗变而成作为物质的陶,但它们的存在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泥巴形状的物质外壳蕴涵着精神的内涵。它们已成为个人感觉的媒介,人群精神的载体。那应该是作者呼吸的凝结,情感的定格,血液流淌的留影,心脏律动的痕迹,充沛生命的化身,手指触摸感觉的微妙表达,内心张力平衡和失衡的体现,它就是你整个存在的另一个存在。在这样的作品上,我们倾注了我们精力的全部,才能的整个,知识的储备,灵感的偶遇,个人的倾向,铭心的爱恨,真挚的反应。但这里也要明白,一个艺术品借以立身的内涵有高下好坏之分,不是所有表达了人的东西的艺术品都是成功的。真正的成功艺术品应该传扬人类情感的主流倾向,深刻透视生活的真实存在,体现自强不息的宇宙节奏,撞响开拓向上的黄钟大吕,超越生活琐屑和杯水风波,唾弃变态的、阴暗的、萎靡的东西。真正艺术品的获得,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缘缘皆到。是要经过剥去九十九层皮的磨练,经历一十八层地狱的煎熬之后,才能妙手偶得之。穿越了苦难的考验,就象暴风雨过后,天空露出瓦蓝的一角,那藏在你内心深处的真正本性才会自己呈现,并经过你智慧的指尖自由而快乐地流淌出来。这里还有一个关于传达的问题,它需要技能和智慧。与内涵相比,传达是那样的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品的全部。它是内涵外在的表皮,是内涵存在的方式。只有透过它,人们才能窥视内涵的广阔和丰饶。 

这里,我向你们提起《道德经》在漫长的传抄中的一个有意思的错误,大多数的版本的《道德经》上写的是“大器晚成”,而在新近出土的竹简上这最古老的版本里却是“大器免成”,“免”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字,乃有千钧之重,值得千古一辩。虽然“大器晚成”这句话已作为成语让人耳熟能详,甚至成为郁郁不遇无所作为的人自我解嘲的口头语,但是它的确没有深刻的揭示“大器”们产生的真正的机制,真正的“大器”产生来源于物质与精神的交会,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并不在乎年龄的大小,时间的早晚。晚成是可能的,但是它不能概括“大器”们多元的产生途径。“免成”一词却道出了这万世不移的真谛。其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某种意义上具有“大器”境界品质的艺术品乃是天成的,它们本是在天与地之间流淌的一股玄妙的灵气,附体于物质之上,只要时候一到,自有人把它生产出来。既然是天地间固有的,所以自然就“免成”了。西方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其罗也曾有过类似这样的表述,他把他的雕塑过程看作是一种“解放”:从顽石中将形象解放出来。艺术家正是秉负着这种使命。

但愿大家此生有幸,会有缘从你们手中诞生“大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柳丝飘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天下的风声点评:

大器是一种境界。
得与失,厚与重,轻与灵的磨砺让内涵趋于完善。
文章写得很理性,观点鲜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