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象艺术家一样地工作柳丝飘雪

发表于-2006年06月09日 早上9:37评论-1条

在第一次陶艺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工作的劲头很大。虽然是初次与泥打交道,但在实际的制作中,很快地熟悉了泥性,完成了自己幼稚但不乏情致的作品。我原来打算在这一次活动只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但同学们一上手做,就开始自己摸索盘筑泥条以外的方法。比如,有的同学在做第二件作品时就摸索着用泥片粘接的方法来制作。这样看来,只要同学们有心、用心、经心,同学们自己可以教会自己,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光靠自己的探索还是不够的,会有许多弯路。在这次制作中就有许多教训。比如有的同学在制作过程中不停的向作品表面涂抹泥浆,使得陶泥水分太多,造成器形变形、坍塌。在以后的干燥过程中,陶泥太湿,收缩程度很大,使得器形最终开裂、破碎。大部分同学制作的作品形体过小,感觉局促,虽然不乏感觉的细腻,但对于立体造型来说,太小则效果一定不佳。有的同学制作手法较为粗糙,盘筑的泥条时粗时细,有的地方粘连在一起,造成泥条形体的模糊。有的作品设计十分罗嗦,造型不简洁,附加物太多,器型零散易碎,没有考虑到按照陶土材料本身的特点来设计造型。有的同学在作品中设计了柄和盖,但是,柄细长易碎,盖难与器身严丝和缝,所以初学者一般在不宜制作这两个部件,以上列举了同学们制作中的种种不足和缺点,希望在下次活动中注意改正。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在陶艺兴趣活动中,要努力尝试着象艺术家那样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神速,功效卓著,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象艺术家那样工作,就意味着要如同上帝创造这个世界那样去创作,创造的心态将使得我们想象没有限制,没有边疆。比如我们设计“瓶”,只要守住成为“瓶”的最后规定性的底线:有口、有颈、有大肚子。我们就可以自由的改变、构建、重组、拼合各种造型来完成“瓶”的设计。只要了解陶土材料的特点:优越与局限,我们就可以应循着它来创造,充分发挥材料的长处,挖掘它内在的美的潜力。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地去自由创造。

象艺术家那样工作,也就是要学会“无中生有”,每一个作品的最初源头就是你心中或模糊或清晰的意象。让它不断丰富发展,就好比在用思维做着造型的实验,最终凝结成别人可感知、欣赏的艺术现实,即你的作品。要能够在你的内心源源不断的产生这种可贵的意象,你就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体会形体的节奏,感悟形体的微妙,收集一切有意思的形状。真正的艺术是不能重复的、是不断变化的,这对我们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象艺术家那样工作,就要将自由独特的创意用缜密的工作方法和顽强的工作意志将心中的创意的表达贯彻到位,自由奔放的思想需要用艰苦不懈去捕捉、去表达,这体现在我们应该力求完美对待每一个细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技术成熟的陶艺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他的手上大致应该是干净的。同学们不要被自己创意中浩繁、复杂的工作吓倒,请记住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当你逐步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完,你想象为遥远的成功就会意外地倏然而至。

象艺术家那样工作,就应当学会用图象的方式表达你的创意,要学会生动、逼真、美观地绘制陶艺作品的设计稿。就陶艺专业的来说,设计稿一般要求画出正面、侧面、顶部三个角度的图形,最好还要画出透视效果图,并且标上大致的尺寸,用文字注明一些细节、要求、特殊做法,让人一目了然。

对于同学们来说,陶艺是陌生的,但大家要秉承着这样的信念:要做就会会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想做不想做。有人曾问大物理学家费米先生怎样才能成为物理学家呢?费米答道:“象物理学家那样开始工作吧!”现在我要套用费米先生的话跟你们说:“象艺术家那样开始工作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柳丝飘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天下的风声点评:

做陶是件有意思的事。
其实何止做陶让我们有像艺术家一样地工作的感觉呢?
如果我们都有象艺术家一样地工作的态度去做我们需要做的每一件,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文章评论共[1]个
落叶与雨-评论

欣赏~at:2006年06月09日 早上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