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售书杂记(09)
宝声
大约是在我签名售书的第三或者第四天的下午,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留着长发的先生,很有些风度地出现在我的桌子前,先看了看广告牌上《济南日报》的报道,又拿起小说《大明湖》看;大概也就是光看了看“前言”,然后放下书,用一种很内行的口气对我说:“你这小说不应该叫‘大明湖’。你这是写大明湖边上一家人的故事——你看《泉城人家》,就是写的生活在济南的一家人的故事……”(大意)。我向他解释说:“我这书,不单纯是写大明湖畔一家人的故事……”看来他没有兴趣听我的解释,随说着什么(我没听清楚)就走了。
这几天又陆续得到了几条讯息:
第一,感觉写得还不错,用了三天的业余时间就看了一遍,想接着再细读一遍;
第二,光看书名,还认为是介绍大明湖的历史和风景的哩,读了几页以后就进入到故事里去了;
第三,既然叫“大明湖”,就应该把有关大明湖的事写透彻,看了一遍之后,感觉对大明湖写得不够深透。
我衷心地感谢阅读了拙作《大明湖》,并积极向我反馈读书心得的朋友们。由于第三条意见与前面的“不应该叫‘大明湖’”的说法有点类似,我想就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书名作一点简要的说明。
首先,《大明湖》不是单纯讲故事的小说,“前言”里已写明是“以男主人公杨明峰与汪淑莲、王丽莉和柳晓燕等女人的情爱纠葛为主(明)线,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及其伴随而生的新的矛盾、困惑和遭遇为副线,从传统文化和生命状态的深层进行了挖掘和探索。”其中的副线,是缠绕在主线上的,是贯穿在故事情节当中的;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渗透着血和泪的悲剧命运,各种矛盾冲突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这一切,其背后都有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人性的善与恶以及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支撑或制约:副线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主线的信息量。
其次,由特殊地理条件形成的大明湖,有着独具魅力的特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久雨不涨旱不干,青蛙不叫蛇不见”。大明湖的风景秀丽如画、清雅可人,历来都是文士名流宴游的胜地。历代文化名人如郦道元、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贞、顾炎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遗迹诗文。而济南本土也出现了词坛巨擘李清照和辛弃疾,以及杜仁杰、张养浩、李攀龙、王士祯、蒲松龄等杰出的诗人和作家。“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泉城自古是诗城”——这些,都与大明湖有着不解之缘。大明湖,包括神话传说在内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是济南人的摇篮。湖纳百泉,去污留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可以说是大明湖的独特功能。济南人的性格特点是:温和、宽容、朴实、灵秀。多少年来,人们一提到山东人,总是与《水浒》里的梁山好汉联系在一起。我在小说《大明湖》里,着意塑造了济南人当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一位普通人物——杨明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杨明峰就是大明湖的化身。
再者,书中着意赞颂了大明湖中的白莲花:它不但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把全身奉献出来——多么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啊!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比红色的荷花更让人敬佩!更可贵的是,它在黎明前的混沌时刻,比“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红荷花更加明丽!唐朝的陆龟蒙有一首赞美白莲花的诗:“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说的就是“在残月迷茫的破晓之前,唯白莲能在这种时光中方显示出它的明丽”。小说《大明湖》中的男主人公杨明峰也写了一首赞颂白莲的诗:“洁身素裹出泥淖,晓月朦胧自娇娆。历尽风霜清香在,骨碎身粉价更高。”在《大明湖》的结尾,我又用了这首诗,善于思考的读者,可以更深地去想象和阐释。
总之,小说《大明湖》,主要是文化层面上的大明湖,其书名的涵义是丰富而多彩的。
-全文完-
▷ 进入baoshe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