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分欢喜,十分遗憾苍竹一杆风雨

发表于-2006年06月12日 上午10:57评论-3条

湖南2006年高考语文卷命题特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用求新与守旧两只脚走路,人文关怀的阳光与残酷虐杀的阴霾并存,“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狂傲毋庸置疑。

第一小题考察拼音题,放进语境中考察,且考察的是多音字,几乎没有设置陷阱。命题着充分考虑了地方差异,体现了公正性。拼音题在国考题中曾经有一年没有考,几个老学究不买账,说是要推广普通话,不考还得了。于是拼音题成了保留节目,湖南率先降低难度,2004年、2005年、2006年难度一降再降,也算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第二小题考察语境中的错别字,体现了创新,也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因为难度降低了。

第三小题考察词语运用,破天荒没有考察成语,命题者极为大胆,竟敢数典忘祖

。其实成语是耄耋老人,又似乎比彭祖寿命要长,本该死去,但没有死,一直延续了下来,只是意义有的变化了,有的没有变化,而且好多成语极易使人望文生义。比如“如琴鼓瑟”

就只能用于夫妻关系,谁知道若干年后不能用于同志关系?成语是个神经病,不考也罢!命题者考察词语时坚决不考成语,是一种可歌可泣的背叛。

第四小题考察病句,考察有语病的一项,难度比考察没有语病的一项小,命题人不乏温情。

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题考查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材料有关寿命,材料最后有这么几句“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材料直逼生命本质,鲜活富有意义。

从文言文阅读开始,就叫人纳罕了。湖南人对湖湘文化津津乐道,可是翻来倒去,找不到一个文坛领军人物,于是拿曾国藩开涮,曾国藩治军有方,杀人如麻,也有儒雅文章如《<湖南文征>序》等。此文极尽吹嘘湖南地势之气魄、湖南文人之风雅,且空前绝后。湖南人命题,不能不借此来点湖湘文化。我由此想到北京2006高考作文话题“北京的符号”,哪里没有符号,偏要说北京的符号?说到底,这都是一种闭关自守,一种狂妄自大,一种本位主义,一种坐井观天。

诗歌鉴赏题犯了常识性错误,试卷上赫然出现了两个作者名:薛宝钗、林黛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作者名均应为曹雪芹抑或是高鹗。出题者为什么要署名林黛玉,不难

得出答案,林妹妹又叫潇湘妃子,湖南人也!与曾国藩是老乡!

古诗文默写考察了《离骚》《赤壁赋》,离骚乃楚地之骚,赤壁乃湖北之地,亦叫荆楚,出题者意图昭然若揭。奇怪的是考察的句子没有一句是名句,也没有一句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更趋同于赋。楚人开赋之先河?

现代文阅读命题可圈可点,既有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之意,又有一种可贵的爱国情节,湖南不仅是湖南的,更是中国的湖南。只是鉴赏题没有了正标题,似乎是增加了自由度,同时增加了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但是不利于学生按图索骥。

作文题的限制是在意料之中的,有个教授说话题作文害了整整一代人,发誓不给学生自由了,今年出题者便意气用事,出了个“谈意气”的命题作文,从词典里搬出了“意气”的三个义项,提醒学生不要离题,这是好的。但是为什么非要写议论文呢?记叙文为什么不可以写?抒情文为什么不可写?担心湖南娃子不会说理吗?现代社会,不是理的缺失,一个犯罪嫌疑人往往懒于犯罪情节的叙述和吝啬悔恨的泪水,急欲辩解自己的无罪。我们不仅需要理,更需要记住感人的人和事,更需要歌唱感人的人和事。议论、记叙、抒情大可三足鼎立。

纵观2006湖南高考语文试卷,感受是三分喜悦,十分遗憾,一言难尽。

本文已被编辑[千山我独行]于2006-6-12 13:19:5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苍竹一杆风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考试有时间顺应时代,有时间只是考试。

文章评论共[3]个
丁香花开0202-评论

苍分析得如此透彻,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喜欢!

  【苍竹一杆风雨 回复】:随便写写而已! [2006-6-12 22:02:23]at:2006年06月12日 晚上7:48

倚楼听雨6-评论

拜读了!
  【苍竹一杆风雨 回复】:谢谢! [2006-6-16 17:40:40]at:2006年06月16日 中午2:19

香樟-评论

成语是个神经病,不考也罢!有意思!at:2006年08月05日 中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