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天宇欣流

发表于-2006年06月15日 清晨7:11评论-2条

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也谈中华传统美德与“八荣八耻”

天宇欣流(潘宏华)

无论是烟柳画桥、荷叶穷碧、金风飒爽、腊梅恣肆,还是溪水潺潺、江河滚滚、白雪皑皑,间或社会风起云涌,商政刀伐枪勾,人间世情沧桑。总会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就是人格之波、荣耻之浪、道德之风,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洪战辉说过:“一个人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难倒你的。一个人脊梁不弯,就没有你扛不起的山。”可见精神是信念、毅力和坚强。毛泽东曾说过:“人活着,需要点精神。”这里的“精神”是指言有信,行有果,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不屈,它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精神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精神既存,道德荣辱随生,这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它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人们的辉煌业绩时过境迁,反倒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他们所昭示的精神力量、思想光芒却因时日的检验而愈显强大而永远照耀在我们身旁。当我们说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们划过的精神轨迹:荆轲明知赴死而一诺千金的诚信;项羽慨然认输又愧对江东父老的毅然自刎;司马迁身负大辱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苏武十九年持节牧羊所表现出的忠贞;范仲淹身为朝臣先忧后乐的胸襟;岳飞虽为奸臣所迫但又精忠报国的执着;文天祥宁死不叛、丹心万代的正气;史可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林则徐虎门硝烟行民族大义、于己无欲则刚的气节;戊戍义士谭嗣同坐等清庭来拘捕,愿为变法做流血第一人的自豪;辛亥烈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陈独秀在国民党大牢中,面对高官相诱而嗤之以鼻、押解途中带着铁链而呼呼大睡的气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果勇;周恩来长年日理万机,内挤外压,那种无私无怨的大度;毛泽东转战陕北,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下来去的那种从容等等。这些远远超出了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从而特别爆发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冲击波和辐射力,弥新持久地震撼我们的心灵。进而暴露出一条隐隐存在而又熠熠闪光的优秀传统主线,绽放出朵朵艳丽无比、永不凋谢的美德之花,歌唱出礼义廉耻、慎独自省的时代妙音。他们无愧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民族史上的灿烂明星。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古圣先贤已将“礼义廉耻”的观念传递给后代子孙。且“扬荣践耻”的思想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规范,其意义重大。“知耻”方能“见荣”,正如孟子所说:“耻于人大矣。”孔子也强调:“行己有耻”,这说明人都要用羞恶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知耻”,对于个人来说,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顾炎武认为是“立人之大节”,即做人的根本操守。孟子指明:“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即人不可以无羞耻之心,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不知羞耻。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理学家朱熹认为:“耻者......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为大。”他还进一步指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须有耻,方能过而改。”“但(仅)无耻一事不如人,则事事不如人矣。”

“知耻”,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康有为看作是“治教之大端”,即政事与教化的主要部分。对此,先秦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明末顾炎武进一步指出:“然则四者之中,耻为要。”“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反之,如清末杰出学者龚自珍所言:“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即如果士大夫都知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出现无耻之事。

总之,“知耻近乎勇”。小至个人,大至、国家和民族,只有知耻,才能正视缺点,直面困难和人生,才能晓理达义、发愤图强、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社会共教共育,磨砺冲刷,阴差阳错,锻打铸造而成的,如礁石在海,被浪花咬凿、冲刷侵蚀;如高山之塔,被风沙吞吐、削减分化。从而塑造成各型各类,各等各级。同时也就有了“大树”和“小草”、崇高与卑微、善美与丑恶、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胸怀博大与肚如鸡肠、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遵纪守法与违法乱纪、精忠报国与分裂叛国、博览广识与目不识丁、心系万民与独善其身、名垂青史与遗臭万年等等。人生于世就要看你自己所选所为了。

你可以凭借体格、姿色,仪表万众、倾国倾城,从而广受追随,事业有成;亦可以凭借知识技能,或一战回天,惊天动地,开国定邦,太平盛世。或窥破天机,发现发明,创造财富,造福人类。

倘若你貌不惊人,才智平平,无功可炫。无能可呈。但你拥有一份独立于“貌”和“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既不投机倒把、欺行霸市,也不偷盗抢夺、贪利贩毒。能在人格、思想上“行己有耻”,亦可以卓然而立,光明磊落,楷模万众。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向往与导引。

这无疑是给黑暗中前行的人们,点燃一盏“橘灯”。火光既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又温暖了心灵,让人看到了希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道路前方荆棘坎坷、乱石挡道、凶险万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有一种精神强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支持、鼓动着我们的灵魂。上路时捎上它,我们就多了把护身的宝剑,可以一路......

走,莫回头......

本文已被编辑[钟雨洛]于2006-6-15 8:20:1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天宇欣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钟雨洛点评:

力量之所以是力量,是因为它一直在无形地鼓舞着我们.

文章评论共[2]个
褦襶子-评论

拜读了!at:2006年06月15日 早上9:35

落叶与雨-评论

文章不错,学习了!at:2006年06月15日 早上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