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家与乡情]可怜的家乡古文

发表于-2006年06月17日 下午6:59评论-16条

在人们的心目中家乡是个宽泛的名词,对于在当地工作的我来说,家乡就是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

这个村庄是个小小的自然村,孤零零的坐落在秦东渭河流域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半塬上,前后左右没有其他村子,全村不到三十户人家,百十口人。村的名字叫杨村,由于地处半塬上的一个形如簸箕一样的低洼处,所以当地人又称杨村凹。

据明代县志记载,唐永昌元(公元689年)年“赤水南岸大山昼日忽风昏,有声隐隐如雷。顷之,渐移东数百亩,涌赤水,压张村民三十余家,高二百丈,水深三十丈,坡上草木宛然……”我们的村子正好就处在这个大滑坡留下的凹痕上。赤水河则是从我们脚下流过的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它起源于秦岭山的北麓,是渭河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

在当地,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子是相当的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远近。

先说人,我们村里的人除一两户是老住户而外,绝大多数都是外来户,虽然不到三十户人家,可来自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十几个省份,用我们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来自“九省十八县”。

再说地,村子坐西向东地处半塬上,出了门不是上就是下。据老辈人讲,这里以前全是荒草滩,野兽出没,匪患无穷。可也正是由于有这些没有开发的荒草滩,所以才吸引了这么多的人迁移到了这里。

这里是纯正的黄土土质,刚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人们常常是在高高的土崖下面凿个窑洞以栖身,再开垦一些荒地维持生计。刚迁移来的时候,人们居住的七零八落,后来条件好了,才陆续盖起了木架结构的房子,搬迁到了一处。

村子的辉煌是解放以后的事情了,土地归了公,劳动在了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粮食连年丰产,乡亲们的日子渐渐的红火起来了。生产队分粮的时候都是大口袋一代一代的往家里扛,分油的时候也是大罐子一罐子一罐子的往家里提,家家都有了余粮,惹的当地其他村子格外的嫉妒。当地有个童谣:“杨村凹十三家,顿顿吃饭门闭上”就是真实的写照。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也甜滋滋的,吃饭的时候把门闭上不是像现在的城里人,一进家就关门,而是怕别人知道“你又吃好的了”。县上和乡上的干部下乡也十分喜欢到我们的村子来住上个三天五天的。加上当时村上有好几个果园,什么苹果呀梨呀桃呀杏呀枣呀葡萄核桃李子拐枣呀等等只要是北方有的水果,我们的村子都有。

由于和当地其他村子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那个年代里,人也是有红眼病的呀。所以不久乡上就把我们村近百亩土地划拨给了当地其他的村子,不但如此,县上在测评土地的时候,我们村的土地虽然都是旱地和坡地可大都被评九成以上的好地,最好的地竟然被评为了十二、十三成地。而当地其他村水利条件都非常好的土地却大都是三成或五成的土地。尽管如此,我们村依然是当地的富裕村,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我们村的小伙子不愁找不到对象,我们村的姑娘一般不外嫁。

细细回想那时候的辉煌,我想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乡亲们都是从外地逃荒而来的,他们具有辛劳的本质,迁移前失去了土地,好不容易在这里找到了或者说得到了这些土地,所以格外的珍惜土地。虽然是大集体劳动,可偷懒的人几乎没有,可以说人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二是由于村庄十分的偏僻,土地面积比较大。三是虽然全是靠天吃饭的旱坡地,可老天有眼风调雨顺。

由于是旱塬地,一年到头基本上就只种一料小麦,秋季也种些玉米,那也只是偶尔能收获。所以我们一年四季都吃的麦面,尽管黑一些,总比玉米面好吃一些。那时候和我们一起上学的其他村子的同学带的都是玉米面馍,一到冬天,那玉米面馍冻的就像铁坨一样硬,啃都啃不下,用开水一泡就全部散开成了玉米糊糊。而我们带的则是麦面馍,虽然有些黑,可天气再冷也不冻,还可以做开水泡馍,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好象我们村的人是生活在天堂一样。

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村子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很快由“给公家干转变成给自己干”,劳动的积极性是空前高涨,加之化肥的迅速应用,粮食亩产迅速由以前的三百多斤上升到五百多斤,风调雨顺的时候好可以达到七百多斤,存有万斤粮食的人不在少数,农村到处充满了朝气和生机。

可慢慢的,我们的村子落后了。先是粮食产量再也不能和其他村子相比了,其他村子粮食亩产由不足三百斤一跃超过了八百斤,有的甚至达到一千斤。而我们村的粮食亩产仅仅只有五百斤左右。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土地可挖掘的潜力不同吧。再是经济落后了,我们的村子处地偏僻,交通不便。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我们既不靠山也不靠水,靠的只是干旱贫瘠的厚厚的黄土地。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到现在我们播种和收获全部靠肩扛背驮。

眼看着其他村子道路拓宽了巷道硬化了,而我们村却还是原来的老样子,甚至被以前更破败。人们的心里就发了紧,年轻的、脑子活道的就纷纷走出家门,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留下的皆是老弱病残。村子里一片衰败的景象,就哪那家老了人需要抬埋,也往往是因人手不够而要去很远的其他村子请人来帮忙。

每每回家的时候,老辈的大叔大娘们就围拢来央求我想些法子修修路帮帮乡亲,他们最常说的是那个村的路修了,那个村的巷道硬化了。可我虽然在外面工作,也只是个普通百姓,只能是唉声叹气了。

为了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省市县都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给每个县上领导每人确定了一个包联村,并在扶持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以前,几乎每年都有乡上和县上的干部在我们村蹲点住队,可现在呢,县上的干部都在交通发达的村子里蹲点,哪那还能跑到我们那偏僻的小村子呢?

唉,我那可怜的家乡呀,您什么时候才能享受了灿烂的阳光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萧月月点评:

美丽的家乡,
富饶的土地,
劳动的干劲,
真是令人羡慕的地方。
然而政策么?
还是非常正确的因素,
祝家乡变得更好!

文章评论共[16]个
花寒-评论

人们的观念改变了 
家乡的建设一半在于自己 一半在于政府
  【古文 回复】:说的好 谢谢 [2006-6-18 10:42:24]at:2006年06月17日 晚上8:45

燕舞莺歌-评论

问好弟弟。借用萧哥哥的话:祝家乡变得更好!
  【古文 回复】:谢谢了  请喝茶 [2006-6-19 20:38:50]at:2006年06月17日 晚上8:52

草灵-评论

大哥,看到如此多的写家乡,赞家乡,我却什么也写不出。唉,只能看着你们的文字羡慕了。
  【古文 回复】:最近在忙什么呢?老是不见你呀 [2006-6-19 20:39:48]at:2006年06月17日 晚上8:58

云中客-评论

感情真挚!祝福你和你的家乡!!!
  【古文 回复】:谢谢你的祝福  我把同样的祝福也送给你 [2006-6-19 20:40:16]
  【云中客 回复】:我 的家乡那条颠簸的土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啊,跟你有同感,所以读来很亲切!问好! [2006-6-21 19:29:12]
  【古文 回复】:握手  谢谢 [2006-7-4 22:28:49]at:2006年06月17日 晚上9:05

古草-评论

要想富,先修路!愿灿烂的阳光早日普照哥哥的家乡!
  【古文 回复】:哈哈  等哥哥家乡富起来了  请妹妹来参观 [2006-6-19 20:40:58]at:2006年06月17日 晚上9:12

寒江听雪-评论

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会惠顾到你们那的!你不是在"白鹿塬"上吧?
  【古文 回复】:你知道白鹿塬? [2006-6-19 20:41:26]
  【寒江雪034 回复】:呵呵,知道啊!:) [2006-6-20 10:11:00]
  【古文 回复】:欢迎你有机会来我们这里看看走走  :) [2006-7-4 22:29:25]at:2006年06月17日 晚上9:35

丁香花开0202-评论

快了快了~~朋友的家乡要变新貌了!
  【古文 回复】:谢谢你的吉言 [2006-6-19 20:41:45]at:2006年06月18日 早上8:08

晨风而去-评论

希望总是在风雨之后……
  【古文 回复】:谢谢了 [2006-6-19 20:41:53]at:2006年06月18日 下午6:08

五月石榴-评论

身虽在外,心却系着家乡,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
  【古文 回复】:是呀  人人都该惦念自己的家乡呀   谢谢关注 [2006-6-19 20:42:35]at:2006年06月19日 中午1:41

袅袅紫箫-评论

家乡,总是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共祝愿:家乡更美好!
  【古文 回复】:是呀 共祝愿:让我们的家乡更美好! [2006-6-19 20:42:59]at:2006年06月19日 下午5:38

瞎眼的傻丫头-评论

听哥哥娓娓道家乡,感觉是如此熟悉,想自己的家情形也差不多,相信灿烂的日子总会到来的,只要有心,还得有力!那里不怕村里的小伙找不到对象,:)
  【古文 回复】:妹妹说的好 谢谢妹妹 [2006-6-19 20:43:20]at:2006年06月19日 晚上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