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关中平原的中部的一个小县,这里有一种饮食叫臊子面,是一种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家常饭,关于他的历史,我不得而知,据老人讲,他的历史很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关中饮食文化,在关中美食文化中堪称一绝。
土肥地沃的家乡,自古以来就盛产小麦,于是面食就成为家乡的主食。家乡人讲:“一天不喋面,等于没吃饭”,可见面食在家乡人中饮食的地位。在面食中,尤以面条为主。家乡的面条种类很多,什么办面、麻食旦、老鸦头、扯面、棍棍面、浆水面、臊子面等等,究竟有多少我也说不清。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面食中我独爱吃臊子面,每逢过年,奶奶总会提前兰好臊子,然后整晚整晚的爬在案边和面、揉面、擀面,大年初一早上,全家人围坐在炕上,捞上一碗长长的面条放在碗中,浇上汪汪的、香喷喷的臊子汤,吃到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象猫叫声一样,那个香呀真是难以形容。
臊子面之所以好吃关键在于臊子汤,它制作起来非常讲究,臊子汤中尤以臊子的制作最为讲究,买上几斤肥瘦各半的大肉,把它切上玉米粒大小的小块,先把肥肉放在锅中,用急火榨去其油脂,然后把瘦肉放进锅中,熬制若干时间,再把酱醋盐大料调活放入锅中,熬上一会儿加水,用漫火漫漫熬上一会儿,待锅中发出香喷喷的臊子味就好了。臊子汤的制作因材料而异,一般来说,先把葱、韭菜切成小段,在炒锅里炒上一会儿,然后将酱油、醋、盐、水、臊子、黄花、木耳等加入其中熬上一会儿就好了。
臊子面的面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机器压制,做起来很快,适合于大型宴会;二是手工制作,做起来虽然漫些,但由于揉的时间长,擀出来的面条薄、筋、嚷,吃起来特别可口。
臊子面的吃法也很讲究,一般农村人在家中,把煮熟的面条捞入放满凉开水的盆里,用碗盛上一些,然后浇上臊子汤,撒上一些生香菜、韭菜等陪菜;城里人的吃法更细一些,他们把面条捞在一个小碗,把臊子汤放在一个小碗,用筷子把小碗中的面条捞上几条放入臊子汤碗中细嚼漫咽,吃起来很斯文,当地把这种吃法也叫“摆汤面”。
在家乡的乡下,一些农家人把臊子面也叫“猫叫话”,这是因为臊子面中的臊子肉,使猫见了馋得发出叫声,也有一种说法说农村人吃面条比较急一点儿,吸起面条来发出吱吱的响声,象猫叫的声音一样,但那种吃法看起来非常过瘾。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大发展,一些人看到了臊子面的商机,在城里开起了不少臊子面馆,一些外地人到家乡旅游,都要光顾这些面馆,因而,他们的生意家家也都很红火。
家乡的臊子面是家乡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掘出来的饮食精品,他在关中饮食文化中有着一席之地,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臊子面。
-全文完-
▷ 进入望眼欲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