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办公楼,眼前是一片嫩绿的草地。小草在春风的抚慰下欢快地跳着舞。我站在草坪边翘首四望,“呵!她来了!”一个在自学考试面授课上相识的学友,站在草坪边的路上任由丝丝的微风吹着。
小我三岁的她,个子不高,身材苗条,身着素洁的衣裳和翠绿的裙子,和谐、自然,衬映出她那略显红润的脸。好更爱看书,常常问这问那,激动时,她那张微红的嘴说起话来特别快,令你那两片耳朵也跟不上,不得不请她再复述一遍。
今天来,是希望我帮她借几本书,这已经不是一次了。我也乐意借书给她。
拿到所借的书,她翻了翻后说:“《论艺术里的精神》,我喜欢,是康定斯基作的,他是现代艺术奠基者。”她比划着,神情仿佛如孩子。我们坐在草地上,微风轻拂着我们的面颊。我们愉快地聊着、聊着……阳光带着丝丝暖意渐渐西沉,余晖宛若金色的绸带缠绕在大地上。她抬起头仰望着蓝天,片刻间又回过头来看了看我,轻轻地说:“天已晚了,我该走了,再见吧!”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光。我凝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身影,四周一片静谧,我的回忆却也随风悠悠地在空中飘飞。
初次相识是在“中国文学史”面授课的班上。当时,邻座的她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题集,正愁眉苦脸地翻着,禁不住两手一摊,叹了一口气,说道:“嗟呼!文学之难难于上青天!”我看了看她,禁不住“噗哧”一笑。她恨恨地看了看我,顺手将习题集一推“笑什么?你试试。”我接过习题集,一一着答,并时有发挥,只见她乌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我。此后,她总甜甜地笑着向我求教,我也借此高谈阔论,着力表现自己。
光阴似箭,不觉已到枫叶红了的时候……
一次课间,她来到我的身边,含着隐藏不住的笑意,缓缓地说:“明天是休息日,你有时间吗?我们去学校‘荷花池’复习功课,早晨八点钟,如何?”她竭力掩饰,在表现出无所谓的眼神中流露出期盼的目光,红扑扑的、鹅蛋般的脸上透出甜甜的、深沉的微笑。“可以!可以……有空!有空……”我难掩内心的兴奋,像一只小燕,欢快得从座位上飞了起来……
在校园深处的荷花池畔,晨光伴着秋色透过红红的枫叶洒向地面,在回廊蜿蜒的深处她站在那里正向我招手,我歉意地笑笑,但见回廊边椅子上放着几本书和一堆纸,这时,我已明白了一切……
“‘藏险怪于意外,发自然于句中’出自何处?”她略有所思,然后问道。
“《诗谱》东汉郑玄撰。”我随口答着。
“‘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又出自何处?”问题又来了,没有给予我回旋的余地。
“我想是……《世说新语,文学》,对吗?”我认真思考着,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对,答对了!”她点点头。
就这样,你问我答,我问你答,没有丝毫的松懈。她似乎更乐于此道,俨然如一"史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匆匆穿行。我们对问题的讨论也更加热烈。有的问题因其深奥而令我茫然,在她滔滔不绝的知识海洋中,我的智慧倍显枯竭,我有些疲惫了……
我深深地注视着她,我的内心突现异样的感觉,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可言喻的情感。入夜,我难以入眠……
随着时间的流逝。面授课学习结束了,考试来了,考试也结束了,又期待着成绩的到来。
有天晚上,电话骤响,熟悉的声音知是她打来的,声音颤抖,言语激动。她急切、惊喜地告诉我说:“我的‘中国文学史’考了82分”。接着她要了我的准考证号码,帮我查询“中国文学史”的成绩。我的成绩却没有她的成绩好。
又是一个休息日,我们漫步于田间中长长的路上,深秋的寒风未能消减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心也彼此更近了……
我凝望着湛蓝的天空,许久、许久……一缕缕清风徐徐吹来。
-全文完-
▷ 进入倩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