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漫谈权势与金钱对情感的支配凤凰叶子

发表于-2006年07月05日 上午11:21评论-3条

漫谈权势与金钱对情感的支配

------由读《苏秦始将连横》想到的

西汉刘向整理、校定的《战国策·秦策》中有一美文叫《苏秦始将连横》,文中记述战国时期有一介寒士苏秦,饱读兵书,尝试着以谋略来成就功名。他曾向秦王上书连横计有十余次,但其主张始终未被采纳,最后身上的黑貂皮袍破了,所带的百斤黄金耗尽了,费用也没有了,等待不及只得离开秦国逃归家里。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地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一年以后他再度出征,以合纵计献策赵国,结果大获成功。赵王封苏秦为赵国的宰相。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有一天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说:“嫂嫂,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苏秦最末的一句感叹,道出了权势和金钱在人类的道德观念中的是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在文明伊始的先秦时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出现了这种权势金钱第一的贪欲观。什么亲情、友情、爱情统统滚蛋,只要你带者“权”和“钱”回来,你就是一切。然苏秦第一次游说秦王不成功,空手而归,以至他的至亲都对他冷眼相看,后来终于门庭显耀了,家人对他的态度一改以往冷淡,全都热情恭维备至。两种截然态度的不同全取决于他是否能带给家人荣耀与富贵,这就是权势和金钱的威力。 

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的分化,没有权力对人的支配,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当然也构不成利欲对人思想的主据,权势金钱观念淡薄非常。但私有制的出现,便使得这两种观念步步占据人的思想,步步腐蚀着人的灵魂,摧毁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代而起之的是各种冷漠、欺骗、攻击、诋毁和杀戮,文明逐渐被野蛮和战争替代。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人类情感日益升温,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私欲也相应的日益显露,在权势与金钱面前,各种真情显得苍白无力·西方的人本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就是几千年来尊崇儒家思想的中国,也在不同的领域挥发着权势与金钱的恶臭。封建统治者们一面用儒家教化着国民,当他们转过身的时候,一张张狰狞的脸便显露无遗。古代中国如此,现代有没有呢?有。当今有不少人,在谈论有关社会物化现象时候,总习惯与市场化运作、商品经济、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等的现代性挂上钩,似乎人类的远古就是淳朴无暇,道德清廉,认定社会的发展反使得道德倒退无疑。其实,在此姑且搁置谈论国人对于神圣性的终极关爱之向来匮乏,就说国人对于人世间,乃至亲缘间的诚挚爱心,也时常被铜臭所淹没,被权势所蒙蔽,被染上了“只认衣衫不认人”的势利气息,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凡读过吴敬梓《范进中举》的,几乎没有人会忘记胡屠户的庸俗市侩形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丑恶的嘴脸和贪婪的本性。《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是当时社会的低层人物,但他有着一张自私、冷酷、善于奚落的丑恶嘴脸。《范进中举》中胡屠户不过是杀猪的小人物,根据女婿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变化而自己的嘴脸也跟着变化,是个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范进中举前,被他奚落训斥,左一个“现世宝”,右一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对范进轻侮之至。“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说到“体统”,他的灵魂似乎就曝了一次光,封建等级观念浸透了他的灵魂。当范进乡试没有盘费,引出胡屠户的一顿臭骂,“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天鹅’来。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慷慨地送来“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作贺礼,可见胡屠户的势利。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本性。一番无耻的恭维极为精彩,恰与前面的臭骂范进“尖嘴猴腮”等话语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的恭维更显得胡屠户厚颜无耻。在胡屠户心目中,衡量人的价值是地位和权势。范进的地位改变了,便有使不完的金钱,就有怎样的荣华富贵,胡屠户也可“鸡犬上天”了。无怪于他不知害臊的嘴脸,前后那样的善于变化,令人作呕。

读过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也难以忘记菲利普的自私势利典型。菲利普的思想性格及“变色”手段同《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如出一辙,犹如一组不同国籍的挛生兄弟。《我》中菲利普夫妇自身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却有着一幅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他们根据于勒是否有钱而决定自己的喜怒哀乐,亲疏好恶。于勒在家糟踏钱时,便一文不值,成了全家心中“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恨之入骨。于勒去美洲后,来了两封信。第一封来信,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突然转变,由原来的“流氓”变成“正直的人”。每逢散步总是说着永不变更的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夫妇俩望于勒归来,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似乎眼前就是于勒携回的满地金银钞票。一幅贪婪的自私的本性,溢于言表。第二封信成了菲利普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把于勒当作全家的“希望”“福音”“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全家盼望着他回来,甚至已经“拟订了上千种计划”打算怎样用于勒的钱去购置一所别墅。菲利普夫妇恬不知耻地把于勒这笔毫无着落的财产,列入他们的开支计划,多么可笑,可怜、可鄙!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变化图的是“金钱”,富在天涯盼相聚,赞词满口“骨肉情”。当他们发现日夜盼望了12年的“福星”——于勒又是穷光蛋时,菲利普夫妇避之唯恐不及,于勒又成了“家伙”“贼”“流氓”“讨饭的”“怕他重新回来吃咱们”。旧怨新恨一齐发作,菲利普夫人“突然暴怒起来”一面破口大骂“我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一面带领一家人转移“阵地”,脱离了危险区。于勒变化着的身世,好像一扇窥测他们灵魂的窗子,从中一下子洞察到菲利普夫妇的内心奥秘、灵魂深处。他们那自私、冷酷的嘴脸暴露无遗。

再看《汉书》记载,朱买臣是会稽郡的穷苦人,他长期专攻读书,致使家境贫困,妻子崔氏不愿与他共患难,便主动离他而去。后来他到会稽驻京机构所在地寄住,因穷愁潦倒,来京办事的会稽老乡也都看不起他。待到买臣考取功名,拜为会稽太守之后,他隐瞒真相,故作矜持,而会稽同乡则前踞后恭,丑态百出。而此时崔氏见前夫发达起来了,就试图复婚,遭买臣拒绝,于是演出了一幕幕“变色龙”滑稽剧。

马克思说:“货币(金钱)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是的,权势与金钱的分量就是如此之大,足以把一切的人情摧毁。上文事例提到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入木三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中弟前后截然不同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莫泊桑对菲利普夫妇的讽刺,只是疏疏落落的几处写他们看来仿佛好看的言谈举止,可是菲利普夫妇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已经出现了一副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朱买臣的妻子和同乡在其前后地位的变化中显出的不同态度也是让人喷饭的,我们无不为作者的构思叹服,但叹服之后便沉入了思考:在道家认为身外之物的权势和金钱面前,一切的亲情、友情、爱情真的如沧海一粟吗?人情是如此的冷漠和渺小,人类到底是走向进步还是倒退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人与人之间,我们都无可否认的存在着私己意念,荀子说过“人之初,性本恶”,我挺赞成他的观点。一个人伴随着他的出生私欲就一直占据着他,但这种私欲会不会暴露出来却是环境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最高两层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贪念就是满足后的再次要求满足。权势和金钱实际上对就是需要的层层满足要求。上述的三个事例中的批判人物,都是权势和金钱导致他们对亲情的泯灭和支配,都是把金钱和地位放在人情的首位。而在权势、金钱和人情的排行榜中,权势与金钱明显位居首列。亲情的实现,依赖于权欲的满足,这就是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把权势和金钱看作顶礼膜拜的人生追求,世界上总有光明的一面,而且力量在不断的积蓄,正如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加强,正是把人性中美好的真善美颂扬开来。人类到底是走向进步的。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人生,去走我们应该走的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凤凰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权势与金钱可以让人性更真实的赤裸裸在我们面前。
那种笑容和语言可以让你感觉鸡皮的跳动。

文章评论共[3]个
南山醉人-评论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设想一个人,出生在原始社会,按作者的说法,是不是能抛弃私欲呢?在私有社会,又是怎样,关健是环境,谁能改变人所处的环境呢,环境造就了人的认识和识别观,作者这篇文章写的很好,但是观点我还是不是很赞同。
  【凤凰叶子 回复】:     各有其说吧。我是比较赞成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观点的,谢谢你的光临,谢谢你的批评,朋友问好 [2006-7-8 17:25:05]at:2006年07月05日 晚上8:27

凤凰叶子-评论

各有其说吧。我是比较赞成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观点的,谢谢你的光临,谢谢你的批评,朋友问好at:2006年07月06日 凌晨0:01

南山醉人-评论

仁者见仁智都见智吧!!这个不算批评,你言重了,只能算是讨论,批评是那些自认为自己不得了的人干的事,咱没那个境界,我觉是还是唯物一点,人生下来,屁都不懂,似问如何为恶,还不是大人和这个社会教的。中国的小孩和外国的小孩生下来都不会说话,是不是嘛!!
  【凤凰叶子 回复】:文学批评也是种批评,如果是对文而言,是可以的,你的观点阐述得很深刻,想必你是个不简单的写手啊 [2006-7-9 23:35:20]at:2006年07月08日 晚上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