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
当初构思本文时的标题为“假如你是霍金”,总感觉有些不妥,便将标题中的“我”改为了“你”,仅一字之差,却需要付出足够的勇气。
前几天看了cctv对当代著名科学家霍金先生做的一个专访节目,节目时间并不太长,但对我心灵触动很大,暂不说访谈节目的内容如何,单就霍金先生的生存状态就足以让人落泪了:全身僵硬,当然这里所谓的“全身”应该包括他身体的的每一个器官,包含他的每一寸肌肤,他没有表情,没有眼神,没有语言,但是有谁会想象得出在这一切掩盖下的他那流畅的思维和敏锐的感知能力,这一切只有通过工作服人员为他特制的仪器才能表现出来,他用眼神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拼写单词,这就是他与外界交流的最基本的方式,生命是何等的艰难啊!
他这种生存状态之于任何人来说,都等于跌入了痛苦的最深渊,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脆弱的生命,他的不羁的思维却进入了太阳系,遨游于宇宙,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每当我们面对一个英雄,一个典型人物是,我们一贯的思维就是善于反问自己:假如我是他,我会怎样?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被问到过很多次,但有几次我们能够回答得很完整?抛却一些假惺惺的“大主流”似的回答,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不了了之了。
而实际上,回答出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我们通常会迂回着找到许多借口,就如同三十年前学雷锋,二十年前学张海迪一样,但时间给了我们最无情的证明:事到如今还是只有一个雷锋,只有一个张海迪,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当代人的理由:
我不要学雷锋,因为那样的话风险太大,我要给陌生的大嫂买票,她未必会接受,即便她接受了,谁知道她的钱是不是真丢了?再说我的收入有限,我还要养家糊口呢,我的钱救济别人了,谁会来救济我?我又成了社会的负担,不还是于事无补吗?
我不要学习张海迪,因为我有强健的身体,我不需要在轮椅上做梦,我要求学、找工作、买车、买房、娶老婆、养孩子--,我需要做的事太多了,我的时间太宝贵了,千万不敢做白日梦。
当然,我也不要学习霍金,因为我在追求活着的质量,既然活在世间,就要穿得潇洒、活得风流、来去洒脱,我要有思想而不能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其实,这些理由正好说明我们当代人的悲哀,我们没有为自己找到说得出口的理由,而是我们一直在逃避:我们可能有时下人人自危的紧迫感,但决没有“伸出手”的魄力和胸襟;我们有强健的身体,思想却裹足不前;我们没有时间做梦,当然也没有时间做一位睿智的“思想者”。我们学不了“雷锋”,成不了“张海迪”,也不是“霍金”,甚至连最基本的“假如我是他”都不敢去想象。
当然,上面的话也适合于我。
-全文完-
▷ 进入木-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