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病了八个月的姑父终于抵挡不住病魔的摧残,身体器官慢慢衰竭,撒手人寰。虽然我们都有心理准备,但活生生的一个人从此消失眼前,化为一抔灰,仍不仅让人辛酸落泪。一米八几的个子,临死前只剩下几十斤,看着殡仪馆中安详躺着的二姑父,听着姑姑撕心裂肺的哭喊,心都要碎了。
和二姑父的感情一般,彼此并不常联络,初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只是感叹,似乎预知这一天的来临,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因此没有太多的悲伤。当身处那种悲伤的氛围,周围萦绕着沉重的葬曲,空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耳边回荡着生人痛苦的哀嚎,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静静的躺在那儿,周围簇拥着悲伤的鲜花,显得毫无生气;姑父苍白的脸被化妆师涂抹的已失去原有的模样,在鲜花、哀嚎、泪眼婆娑中,他安详的躺在那儿,在姑姑涕泗滂沱的哀求和挽留中无动于衷。我不禁潸然泪下,眼前生命殚尽的二姑父,对我而言,除了亲情之外,更代表着死亡,感叹死亡距离这么近,生命如此脆弱,似乎感觉自己一只脚跨在生的区域,另一只脚就在死亡的边缘线。
未知生,焉知死?记得曾经跟某个人吵到面红耳赤,口不择言的狠狠说道“看谁活的时间长。”母亲语重心长训斥我,这种话不要随便乱说,黄泉路上无老少。顿悟,生命转瞬即逝,谁能保证谁长命百岁,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当吵过架、恨的咬牙切齿的那个人真的离去的时候,曾经的恨与愤怒,在那一瞬间都消失了,这个时候面对的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是与己无关却又不可避免的死亡,人离去的同时,什么都带走了,又什么都带不走。
陈染在她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写到,“死亡就是把生命咬碎。没有哪一种消失会比死亡走得离我们更远,没有哪一种解脱比死亡更加彻底,没有哪一种背叛比死亡所带来的对亲人朋友的背叛更为深刻。死亡就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结束。”生是偶然的,死却是必然的,这是不可改变的结束,结束呼吸,结束行走,结束所有的快乐和苦痛。结束正在享受的、正在悲伤的、或者正在忏悔的、正在忧虑的,这一切在结束之前都没了意义。凡胎肉体在火中化为乌有,或者任风吹散,或者埋入黑色的泥土,或者撒入蓝色的海洋,就这样结束,生前的辉煌、绚烂、或平淡顷刻间灰飞烟灭。
死亡看似很遥远,却又时时被无意识的挂在嘴边,跟恋人赌咒发誓以死表忠心或相要挟,跟仇人相见眼红时用“死”字恶言相对,甚至戏言“去死吧”也成为家常便饭。虽口口声声称不在乎死亡,如果死亡真的濒临,人内心深处求生的本能立即凸现。守着二姑父的骨灰来到公墓,看着一排排排列整齐的墓碑,母亲蓦然说:“这个地方风景不错,等我和你爸死后,就把我们合葬在这儿吧。我们一大家子以后都住在这儿,到那边作个伴儿,有个照应。”小姑姑和姑父也附和着,我顿时控制不住,背过了身去。当母亲说出这话的时候,悲从中来,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至亲至爱的父母,我的生活将会如何。
人总有这么一天,与己相关或无关,死亡总要面对,相关的人哭到死去活来,生活还要继续;无关的人触景生情,说句节哀顺便。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都是些过客。我们哭泣着空手而来,又带着无尽的遗憾和牵挂空手而去。死亡,它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最后一道关口,就像车终究要到站一样,但是只有面对死亡,才知道生的真正的快乐和闲逸;只有通过死亡,才能真正体会生命的意义;也只有被死亡的脚步逼近或者被死亡的蜂针蛰痛,才知道情的可贵!
-全文完-
▷ 进入翼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