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再谈乞丐阿灯:)

发表于-2006年08月07日 晚上10:34评论-1条

今天的“社会心理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这么一道题:试用社会交换的观点解释行人对乞丐的施舍行为。引起了我的兴趣。

心理学家福阿(u·g·foa et al· ,1975)以及社会心理学家格根(k·j·gergen,1981)是这么认为的,人们在做出亲社会行为之前,往往要先对自己、对别人及对社会背景做出估价,考虑助人行为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或减少自己的痛苦。个人在一手拿出钱财的同时,另一手也拿进了自我尊重和赞誉,或者,人们是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焦虑。

对我而言,施舍那些行乞的人更多的是为了对他们表示同情并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也是一种“等价交换”。

我认为越是经受过大风大浪的人就更容易帮助那些比自己还弱小的人。譬如《华夏时报》不久前报道过的“少年时做乞丐,长大后创办‘感恩中国’网站救助贫弱者”的张仁杰,课上展示的一张老乞丐为拉二胡的残疾乞丐施舍的照片(我们不去考虑照片的来源和照片中那些嬉笑好奇的‘看客’),以及曾经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太从袋中拿出个番茄在袖口擦拭后施舍给乞丐的一幕……

很想去了解一下丐帮的内幕,也听说过有的记者为了了解内幕而假扮成乞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中国乞丐生存现状,对我来说仍是个谜。

一直保留着02年《北京晚报》连载的《乞丐囝仔》的文章,这本书是一位叫做赖东进的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在他父亲瞎眼、母亲智障精神异常的情况下,拉扯着弟弟妹妹四处流浪、打拼、奋斗拼搏最终取得辉煌的事业、家庭几十年来的人生历程。有机会真希望朋友们也去读读这个故事。除了前面谈到的张仁杰,以及曾经说过的那个以行丐、收废品挣钱供自己和弟弟上学的年轻大学生。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毕竟吃过苦的人更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我曾经在来广营换车,看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太太从地上拾起一个腐烂了的梨啃食着,心里很难受。看到被张仁杰救助的乞丐把身上唯一的一个梨递给仁杰的定格,看到了乞丐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献给了救助他的人。是一种感动!

就拿饱尝了人间苦难后成为了台湾杰出青年赖东进的感言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我一直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你付出多少不一定会得到多少,但如果你不脚踏实地地努力,那么你所得到的也很快会再失去——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让人珍惜。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富庶,当我回首过往的遭遇,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不再有这般悲惨的家庭,不再有孤苦无依的老弱,而那些身心不幸残障的人都能得到照养,那些因贫穷而被遗弃的小孩都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读书。”

from:http://blog·sina·com·cn/m/dengxin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阿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当某些乞丐利用人们的善良来行骗时,人性中善良友爱的一面便被粗暴的践踏了!

文章评论共[1]个
广元浪子-评论

努力即可成功。这话倘在有健全竞争机制的社会里,诚然是不错的。但于我们中国之现状,浪子尚未看见曙光! 乞丐仍将在漫长的时间里,裂着满是污垢之笑容,嘲弄政府。at:2006年08月08日 凌晨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