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五一”见闻阿灯:)

发表于-2006年08月08日 晚上11:43评论-0条

5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和一位酗烟的豪爽哥们去了地坛书市,我向来是不抽烟的,这辈子也不打算吸,认为它是种既费钱财又能麻痹人精神的产物。逛书市我喜欢独自一人,随便而自在,不必因兴趣不同而等候随行的人。春华兄是个独来独往的人,他表明同我一起逛书市,出于同事一场也不好回绝。独来独往要分情况,团队精神很重要,但有些事情还是独自去办比较好。

今天的书市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拥挤,总的来说收获不小,和春华兄聊得很投机,他思想有见地,交流起来也很轻松。帮那位一直让我叫他“大叔”的“福星”(其实他比我大不了几岁)带了本一季度的《读者》合订,按计划买了两本王小波先生的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在工作中看到一本由吉林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日报》副刊版的文章集萃,内容可读,本来记在一张纸上打算在今天的书市上买下一本,只可惜纸条不晓得丢到哪里,一时也想不起书名,找起来费了几番周折,最终也没能找到。遗憾!还想买套flash制作的相声、小品,早就在电视里欣赏过,实在是逗乐儿,可偌大的书市却未能觅到,我誓不罢休!

采血车停在地坛西门等候着善良人来献血,借着“五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鼓起勇气献了血。许是头一回献,对献血知识了解不深,外加我这并不魁梧的身体不免有些紧张。先是化验血液,前两个大哥由于血检不合格未能献成。“血型b型,血检合格”,我成了献血者中的幸运儿。

献血的人多是军人和年轻人,前面的那位姑娘面带笑容地献着血,我立刻为她竖起大拇指。轮到我了,针头插进血管的一刹那不免有些疼,哪里像材料里描述地像“蚊子叮咬一下的感觉”?暗红的血液通过管道流到贮血袋中。由于早上没吃早饭,为了防止抽血后眩晕就此吃了块蛋糕。那位姑娘微笑着冲我竖起大拇指,我微微一笑,等待着400毫升的血液全部贮满。抽过血左臂有些肿胀,看来这两天是不能洗澡了。

献血是高尚的,也是件举手之劳的事。适量献血不断激发骨髓造血系统,保持新陈代谢的同时又有利于他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5月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收拾屋子莫名其妙地找到了那张在书市上苦苦寻觅却记不得书名的纸条,叫《大地春华》,改天到书店买一本。平时工作忙碌顾不得收拾屋子,灰尘多了确实恼人,借着休息在家打扫了一番。俗话说得好“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

趁着“五一”本想取点钱却因记错了密码取不出来,到银行办理手续又赶上人家休息,即使手续办完也得推迟一个星期才能取。怎么就记错了密码呢?真是郁闷! 

休息一天,理了个发,养精蓄锐以备度过余下的假期……

5月3日 星期三 晴

坐在320车上看书,偶然收到“北京血液中心”发来告知我献的血液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的信息,感到一种欣慰。

住在通州、顺义的几个中专时要好的朋友一齐到圆明园游玩,在读夜大的朋友正好在那儿工作就没收我们门票。由于大家住的都不近,我们临近中午11点半才“碰头儿”。恰逢“五一”期间出团旅游的游客特别多,外加柳絮又满天飞,我们沿湖转了一圈就走了。有点累人,不过还算愉快,毕竟大家多年没见面了。

圆明园站台上有个卖矿泉水的学生,“water for sale,2rmb/bottle,2元/瓶”的手写标示贴在站台不太显眼的位置,5块钱卖了我3瓶。通过沟通了解到他是河北邯郸十二中的高三学生,在“五一”期间勤工俭学,去年的“五一”也在那儿卖过水,而且销量不错。在超市8毛钱一瓶的矿泉水通过转销来获取利润确实是营销的一种手段。当然,随便贩卖也招致过城管的管制。下午3点来钟看他还一个人在那儿,不过三箱的水已经剩下不到一箱了。给他带了点吃的,他说他母亲一会儿给他送饭过来。4点来钟阿姨骑着车来送面包了,朴实的母亲一再让我喝她带来的“雪碧”,我也不好拒绝。阿姨和我妈年龄相仿,听阿姨说她在一家餐馆打工。不容易啊!我和海潮相互留了电话,就此成了朋友。

5月4日 星期四 阴

一个差点被遗忘的节日——“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的节日。在五四运动中,我国青年充分显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力量。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这个光荣的革命传统,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

临近中午到北京图书大厦寻找《大地春华》这本书,不巧书已售完,王府井书店亦如此。看来这好书确实受人欢迎。由于在银行办理密码变更手续所以没赶上图书大厦举办的“农民工”讲座,买了本《农民工流动在边缘》的书,发现了一个服务于劳工的组织——“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他们力求使农民工获得基本的社会公正,不再因为性别、职业和城乡差别而遭受歧视,每一个人都可以怀抱劳动者的梦想和尊严,自由地行走在大地上。其实正像作者李涛所说:“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每一座桥,每一辆车,每一天的日子,每一分钱,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都和中国的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不阅读,但我们不可以否认一个群体的存在。”其实农民工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差很多,他们受的教育比我们少,但这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同样是人,他们也有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同样不失做人的尊严!排斥、歧视不是办法,应该试着去接纳他们。

下午下起了小雨,我和同事老关到位于四惠桥东的宠物养殖厂转了转,了解一下目前市场宠物狗的行情。

5月5日 星期五 阴

今天在家呆了一天,写些生活中的插曲吧。

昨天在四惠站顺便换了ic月票卡,从10号起北京就开始使用月票卡乘车了,沿用了几十年的纸月票终于到了该淘汰的时候。前两天的《华夏时报》以“作别纸月票”为题向群众做了调查——“换了ic卡月票以后,原来的纸质月票你打算怎么办?”45·15%的人表示会收藏起来,认为将来也许会值钱;25·81%的人表示将放起来怀旧;22·58%的人选择丢弃;6·45%的人表示会撕着玩儿。而我属于多数人的选择。前面排队换卡的向后面的人搭讪:“这纸月票是不是没用了?”“没用了,扔了呗!”攥着月票看了又看,依依不舍的样子。

参加过不少硬笔书法比赛,但诸多举办单位都打着免费评奖的旗号,最后给“获奖者”发来贺信的同时请求出钱出版作品集。不会再上这种当,虚假地评出名次毫无意义,奖杯、奖状等同于拿钱换来的,到不如自己花几个钱去买一些,还省得那么麻烦!上次接个自称“北京电视台”某台剧组人员的电话,上来就热情地称呼我“老师”,还特请我做期节目,出口竟要8000元录制费。我一听就有玄机,宛转的说:“对于硬笔书法我只是喜欢,还在学习过程中,也称不上什么老师。另外对自己目前的水平来说也没必要投资这么多钱来宣传自己。”我心想:先不说您这是真是假,如果真是那样,不是在花钱骂自己吗?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已。何况“老师”级人物还用花钱来宣传不成?实在可笑!

5月6日 星期六 晴

又到了每月一次报友联谊的时候,这次参展的主题是报友展出的以《北京日报》刊载“文明奥运”的宣传。有幸在场遇到现在湖广会馆工作的老报友荣阿姨,说她是老报友是因为她十几年前就加入了这个组织,后来因工作繁忙退了出去。她有剪报的习惯,主要收集一些博物馆和民俗文化类资料。一家三口走遍了京城的所有博物馆,并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博物馆之行”的文章。我也是曾经和朋友到湖广会馆参观时认识得荣阿姨。

同龄报友铭华在《华夏时报》当实习记者,只知道他做暗访工作,要不说我还真不晓得这一直关注的“事实就是深度”栏目是他们做的,回家翻看留起来的几篇报导还真有他的大名。

其实在这个组织里可以交到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下午到“东郊”市场买了些夏季衣物。不是俺不愿到“豪华”地段购物,只是因为咱条件有限。我不刻意追求那些高贵的东西,不是我缺少品味,得承认一分钱一分货的事实,我同意老孔在广告里说的那句“我选择,我喜欢。”对,只选择自己喜欢的,管它什么牌不什么牌的,看着顺眼,穿起来舒服就ok了。如果你拿名牌的衣服让我看或许还真认不出它是个啥牌儿,不是我老土,只是没时间去关注那些。不知道那些为了穿名牌衣服摆阔的人是怎么想的,是为了让别人都来羡慕自己吗?谁知道“您”穿的是真是还是假的?

由于咱的条件确实有限,买东西都学会了“杀价”,杀的老板一楞一楞的。不过你再“精”也精不过人老板,我向老板询价,他到“鬼”,拿鞋让我试穿,穿合适了再说(穿合适了想不要都不好意思了)。他先不开价,让你出价,出低了他不愿意软磨硬泡也得让你买下,出高了他心里美滋滋的同意却还装出赚不到钱请你下次再来买的神情。

平时常穿兜多的裤子,好装东西呗。这次买了条墨绿色的休闲裤,虽然不是最喜欢的,毕竟兜多,凑合穿吧。

手提着买好的鞋和裤子,身上还背个大书包去“家乐福”买了些零食以便明天和朋友们爬香山时分享。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

5月7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五一”的最后一天,我和五个朋友一行去了香山,这也是节前打算好的活动。本来想拿学生证买几张学生门票,只因为是成人教育的故不管用。有时想想,这成教院的学生证真顶不了多大用途。

很凑巧的在香山门口碰上了那位被煤气罐炸伤,节前还在海淀图书城行乞的中年人。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见到我却很平常,只是打了声招呼。怎么就这么巧呢?图书城离香山也不近呢。

我们到了香山就向山顶进发,累了就停下歇会儿喝两口水,一路上也没太留意沿途的风光,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就爬到了山顶。天儿虽不热,爬上香炉峰却已是满头大汗。站在山顶向下望去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平房、宾馆、山路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更何况是人了。山顶不仅不热还刮起了小风儿,我们在此小憩、午餐,合影留念。每个游客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很自然也很和谐,一种心胸开阔和重返自然的感觉由此而生。

“下山容易上山难”是显而易见的,随着陡峭的石阶下山走确实很容易,但仍要努着股劲儿,以免滚落下去。

一天的疲劳原于路途的奔波以及上下山的体能消耗,我们坐在回程的车上睡着了。

回想这短暂的7天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但难免逃脱不了一个“累”字,这必然是每个利用假期去旅行的人的感觉。有时总想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但精力却十分有限,一天不能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即使是一大堆事情摆在面前。

有时想想,是因为有了多彩的生活而去记录生活中的种种还是为了写出多彩的生活而努力认真地去过每一天,有些矛盾。一切顺其自然吧。

from:http://blog·sina·com·cn/m/dengxin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阿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芳草人家点评:

对“五一”期间生活点点滴滴的记录
现实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