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新散文集即将出版之际,想请中国文联副主[xi]、湖南省文联党委书记谭谈为其作序。七月底的一个周末,偕朋友石安一道去座落在湖南省涟源市白马湖的“湖南文艺家(创作)之家”拜见谭谈。相会名人,又是心有所求,不禁有几分忐忑不安。
坐在石安宽敞舒服的奥迪车里,窗外阳光灼灼,车内气温却十分怡人。闭上眼睛,脑海里便浮现出二十年前第一次见到谭谈时的情景。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也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听说谭谈和写《第二次握手》的知名作家张扬等来我所在的单位讲授文学课,便早早地到图书馆占了一个有利的地形。当时来的六位湖南的知名作家里,从大山走出,当过兵,做过煤矿工人的谭谈,因为获奖小说《山道弯弯》里描写的那一位山花般纯净,水晶般透明的金竹姑娘,加上谭谈这个我认为很洋气的名字,让我十分的仰慕和特别的关注。
那次谭谈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衣,质朴中带着几许憨厚的模样,和蔼可亲的音容,感人肺腑的话语,对文学创作独特的观点,让我在讲台下拍红了手掌。讲座过后,我用做记录的笔记本让他给签名留念,谭谈没有推辞,热情地为我签上了他很刚劲漂亮的名字,我便宝贝般地收藏在我的珍物之中。此后,只要有谭谈的新书上市,总免不了慷慨地掏钱买单,从他的书中感受他为人的淳朴善良,感受他为文的清新朴实。
后来,尽管谭谈在我所在的地市挂职过两年时间的父母官,也多次在媒体上见到过他,但第一次见到谭谈时那种亲切自然的情景,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很少被其他的镜头代替。只是,此次和朋友拜见他时,他早不是刚成名的谭谈,而是已经在文学界德高望重的名人了,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番景况呢。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驶进了被青山绿水包围着的白马湖边,湖面上波光滟滟。因正值周末,游人如织,划船的,游泳的,垂钓的,林林总总。走上创作之家所在的思源山庄,路两旁的桔子树上,挂满了青色的果子。这座座落在偏僻山乡的思源山庄,因为谭谈在七年前发起的湖南文艺家创作之家“爱心书屋”,让这个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庄名扬天下。
我是第一次去这个山庄,石安是谭谈的老朋友了,但也是第二次来此处,一时间竟找不到谭谈的住所,石安便拨通了谭谈的电话。几分钟后,正当我埋头整理手头的书稿时,耳边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哈哈哈,还来了一位女士,我还没穿裤子呢!”我抬头一看,谭谈穿一件格子的t恤和一条旧的灰色的西装短裤,趿着一双拖鞋,满脸笑意地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伸出了他宽厚的手掌。
我愣了一下,竟急中生智地回答他:“我眼里的谭书记,不管穿什么衣服,都是很整齐的哟!”说得谭谈的“哈哈”又响了起来,谭谈爽朗的笑声,让相见的氛围轻松而温馨。
尽管我读过谭谈的朋友写谭谈和谭谈写朋友的若干文字,对谭谈朴实、亲近的为人多少有些了解,但我还真没想到,拜见我所崇拜的偶像级文学大师、湖南文学湘军阵容中的领军人物,居然会是这般搞笑的情景。
入坐,寥寥几语后,谭谈便起身带我们走进了风景如画的白马湖畔,边走,边如数家珍般地谈到“爱心书屋”的起步、发展。
七年前,谭谈在农村扶贫采访中,发现一个青年农民手头捧着一本破损得连封面都没有了的过期杂志,这名青年告诉他,这是一名打工的青年从外面带回来的,已经一年多了,村里几乎所有的青年都传阅过,仍然舍不得丢掉。此情此景,引起了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作家内心深深的震撼,萌生了开展文化扶贫、建设爱心书屋的创意。很快,他向全国发出数千封呼唤爱心的求援信,并在信中附上了自传体作品集《人生路弯弯》,向国内外文学家征求签名著作。
谭谈告诉我们,当时他也没有料到,他的举动,居然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响,竟有4000多名作家参与。巴金老人不但签名赠书,还亲笔题写“作家爱心书屋”匾额。冰心老人在谢世前夕,特别托人送来了盖有她图章的著作。其他的著名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纷纷签名送书、题辞,祝贺“爱心书屋”的建成。
尽管我早在媒体和谭谈的作品中知晓了“爱心书屋”的建成历史,但从谭谈深情的谈吐中,我仍然深切地感受到这位湖南文学界承前启后的文学名人,对他一手经营起来的爱心书屋是那样的自豪,那样的珍爱。
随即,谭谈领我们来到那一道长长的别具风格的“爱心碑林”面前,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述说着爱心碑廊上巴金、臧克家、周巍峙、沈鹏、周光召等一百五十多位文化名人的题词、赠语,讲述着这些碑刻背后动人的爱心故事。
参观完“爱心碑林”,已是傍晚时分,石安请谭谈和我们合影留念,谭谈很在意地说,我换件衣服吧,这样子,太随便了一点。石安说,随便点好。谭谈没再坚持,司机为我们按下了快门,在黄昏时的“爱心书屋”外面,留下了此行的永恒印记。
谭谈留我们共进晚餐,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谭谈告诉我们,这都是白马湖所在地自产的绿色食品,大家尽管放心吃。而他自己,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只简单地吃了一碗南瓜汤,便放下了筷子。餐桌上,谭谈颇为自得地说:“我没有不良嗜好,口袋里装有十元钱,一个月也用不完,你们看,就连我的头发,也是自己理的呢!”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对我和石安说,他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想当初,祖祖辈辈连个当生产队长的人都没有,而今天走到了这个地步,靠的是不懈的努力,也希望我们抓住每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饭后,朋友石安简单地说明了我的来意,我直奔主题:此行,与其说是拜见,其实却是为了求他为我的新散文集《昨夜无梦,昨夜如梦》一书作序。作为文学湘军里一个还没有什么名气可言的我,面对一代文学大师,多少有些紧张。我简单地向他述说了我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过,并羞怯地递上我的书稿清样。谭谈很认真地听了我的介绍,又随手翻阅了我的几篇手稿,给了我“文笔流畅,用词机智,很有文采”十二个字的评价,然后欣然应允为我的散文集作序,并告诫我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品是作家的生命。要深入生活,多出精品。”随后,他又仔细地向我询问了他在娄底警界的一些老朋友的近况――谭谈,对朋友,对家乡保一方平安的警察,有着一种难言的亲近和牵挂。
临走的时候,已是繁星点点,怀揣着谭谈送给了我的二本新书,带着谭谈的叮咛和对这位名人更深切的敬仰,告别了谭谈,告别了“爱心书屋”。
-全文完-
▷ 进入风在乱翻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