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渊源流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孔孟思想之底蕴。经过多年的积淀已演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独特文化。
酒宴的名堂就很多,如庆功宴、饯行酒,喜宴、接风洗尘酒,什么理由都没有或没任何名堂,叫喝闲酒。多映含着人的某种情感。如今又盛行满月酒、升学宴。孩子满月了,以前大都召集几个挚友和亲戚,在一起庆贺一下,如今有些人却大发喜贴,美其名曰喝满月酒。唯恐同学同事,左邻右舍不知道,象是在比试女人的生育能力,展示男人的原始功能还在。以前考上大学真是难,可现在,大学招生无限制的扩招,升大学好似更难了似的。考上清华、北大要庆贺,考上连大学校址都不清楚的大学也发请贴。莫名其妙的专业越来越多,高深莫测,隐隐透着这是高科技,一般人不懂的玄机。所以,每年的八月热闹非凡,本是淡季的酒店,定餐电话不绝。响亮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酒宴是非常讲究气氛的。古时关于喝酒的典故很多,鸿门宴、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现在喝酒更讲究程序。乃止每一口酒都要有个明确的目的,虽没了古时摔杯为号的种种杀机,却也不乏勾心斗角的精彩对白。曾听说,某次酒宴上,六杯酒下肚后,竟没一个人动筷子,可以想象当时的气氛有多紧张,不亚于鸿门宴吧?从这点上看,古时和现代的酒宴气氛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古时的下酒菜比较简单,不太讲究上菜的顺序。现在特别讲究上菜的顺序和时机。往往让不会喝酒的人望‘头’而颤,名目新鲜的喝酒理由层出不穷,即使不胜酒力,也会劝你大喝特喝,所谓不醉不归。难怪有人感慨道:一个人的职务与他的酒力成正比,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与劝酒水平成反比。
古时的酒比较单一。如今的酒类型很多。啤酒能摆上酒桌,大大的填补了男女同桌共饮的空白。它可以有效的填充白酒没喝尽兴的缺憾。更有效的把不喝白酒的女士也推进晕晕忽忽的境界。果酒不提也罢,但药补酒非说不可,。动辄过百元一小杯的药补酒,在某些领导的胃里不装下十杯八杯不算好酒量。简简单单的一桌酒菜花上个三五千也只能算个毛毛雨。天知道月薪不足一桌费用的他们,天天还能出入星级酒店,不喝出个腐败肚子才怪。
如今喝酒,讲究圈里圈外。不时也制造些新闻上上电视和报纸。酒后驾车最是热门,所以一些特殊行业的八条禁令,五条禁令应运而生,不能不说是酒的功劳。当然此类新闻的主人公大都不是名人,就是高官子弟。布什醉过酒吗?没听说过吧,所以布什算不上真正的名人,充其量是以干预别国内政当卖点。小泉醉过酒吗?没听说过,所以小泉不是真正的名人,也只不过去所谓的神社乞求醉鬼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真正的名人是要醉过酒的,最好是醉酒驾车再来点事故就更出名了。
-全文完-
▷ 进入超级朽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