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旅行的安排是参观山西的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大同的云冈石窟,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美丽的希拉穆人大草原,北京的中国科技馆。
7月7日晚上8点我们踏上了旅程,坐了一夜的汽车,在清晨赶到了应县观看木塔。应县木塔原名宝宫寺,是佛宫寺的主要建筑物,本名“释迦塔”。塔的平面是八角形,塔身外观五层,实际里面是九层。木塔内部全部建筑不用钉,不用铆,木塔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连接而成。塔高从地面到塔尖达67·31米,是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构建筑。这座木塔经历了950年的雁北狂风雨雪以及严重的地震考验,至今还巍然屹立,成为民族文化的骄傲,让我们也看到了我国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看完应县木塔,我们又踏上了恒山悬空寺的征程,以前我在介绍恒山的电视片中,见过悬空寺,能亲自一游,当然兴致盎然。随导游过铁索桥,沿山谷边的石道眺望悬空寺,犹如一道空中彩虹,蔚为壮观。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距今1400多年,经历无数次风雨雷电,仍巍然屹立。寺内有6座殿阁,两座三层‘飞楼’,共有阁楼庙宇四十余间……”我细细观察,只见庙宇飞梁横插于岩石之中,楼阁高低交错,与木制栈道相连。阁楼靠几十根依附于岩石的长柱托着,垂直悬在半空,曾有过这样的说法“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走在栈道上,脚下木板“咯吱”作响,双脚忽有变轻之感,我紧张得汗毛直竖、汗湿衣衫。回首看,栈道上无人时,下面的木柱竟会离开石基,似吊在空中的挂铃,随风微微晃动;而当栈道上有人时,下面的木柱支着地面,岿然不动。这恒山悬空寺,真是悬得神奇!有趣的是,寺院的最高点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竟然结合成“统一战线”,相容相护。佛教、道教、儒教三教一处,这在其他寺庙中是没有的,让人仿佛看到有一朵和谐的祥云冉冉升起……沿着紧挨山崖的崎岖石径往前走,脑海中产生了似动非动、似摇非摇的感觉。这恒山悬空寺的结构之妙,造型之奇,实为中国悬空寺之一绝。
经过一段雨中的行程,我们见到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的云冈石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导游讲,云冈石窟是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我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叹服于古代人的才能。
赶了半天的路,看到路旁的庄稼和我们这儿有些区别,到处是玉米和小麦间隔种植。后来就是大片的草,可能天旱,草长的并不旺盛。总算到了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成吉思汗陵。主体是中央纪念堂,左右两翼作不等边的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顶外部用蓝色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头,镶嵌黄色琉璃砖,并置金黄色琉璃宝顶,金碧辉煌,与丛林相映,光耀夺目。明正统以后,鄂尔多斯蒙古部进驻河套一带,供奉传为成吉思汗灵柩的“八白室”。原在今达拉特旗的王爱召,清初移伊金霍洛,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抗日战争中灵柩先移甘肃兴隆山,后迁青海塔尔寺,解放后迎回原地,并新建陵园。中央纪念堂正中塑成吉思汗坐像,两廊精工彩绘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壁画,堂后寝宫安置黄色蒙古包四座,供奉成吉思汗夫妇以及其孙贵由夫妇的灵柩。每年在此举行公祭,远近蒙古族及各民族人民都来参加盛会。
现今的陵园建于1954年,占地约5·5公顷,颇有特色,是全国四a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成吉思汗当年金戈铁马征战一生,并一度把蒙古的疆域向西延伸到中亚地区。这位传奇性历史人物的陵墓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一如他的骄人战绩一般,让人过目难忘,是内蒙古人的骄傲。
陵墓的主体建筑是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正殿内有一座高约5米的成吉思汗塑像,后面的寝宫里有三个黄缎子覆顶的蒙古包,西殿里陈列有成吉思汗当年用过的兵器。每年的农历3月21日,在正殿举行春祭仪式,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献哈达、焚香、供祭品,极尽隆重,祭典结束后,还将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传统活动。
早就见到了别人戴着写有响沙湾的帽子,并且听说这里的沙子会唱歌,我们现在终于到了响沙湾。风刮的好大,稍微的下着细雨,我们都加了衣服。其实这正是来响沙湾的好时候了,我们听导游说响沙湾有缆车、沙漠摩托和骆驼队,缆车我们决定不坐,试试我们的力气,我们手拉手的爬到了沙漠顶,战胜了沙漠。听导游说我们是他带队爬上沙漠的唯一的一支游客。我们又开着摩托车游了一圈,特别的刺激,风沙打在脸上也不觉着疼,只是嘴里感到嘎蹦蹦的响。因为时间太晚,我们遗憾的是没有骑到骆驼,没有听到驼铃声。响沙湾的沙子特别的细小,它们钻到我们的鞋里,有些就再也倒不出来了,只能带到邢台,留作纪念了。
到了内蒙古,见到了大草原,真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群群的羊、马,一眼望不到边的小草。只是草并不象想象的那么茂盛。我们骑上了大马,也要象蒙古人一样策马狂奔了,听着马倌说怎么骑马,心却早就飞起来了。但是我骑的马并不如意,怎么打也不跑,真是叫人着急。傍晚时候观看了蒙古族的“男儿三艺”中的二艺赛马与摔跤。赛马的时候人和马跑到远方,从很远的地方狂奔而来,这也是蒙古马,但和我下午骑的马却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叫骑,而我骑的马叫信马游僵。摔交更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蒙古的摔交手看上去很瘦,但胖子不一定能摔倒他们,有的游客亲自上去试了一把,却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我们团的王嘉敏和摔交手摔了个平手。草原之夜更是吸引人的,蒙古人都是唱歌跳舞的行家,他们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以及他们的热情带动着游客都在尽情的跳舞、唱歌,曲尽人散,久久的不能入眠,在草原上看一轮明月,直到很晚。
最后的一站是北京,我们冒着大雨站在广场上看升旗,浑身湿透脚下踩着水也不肯回到车上去。上午参观中国科技馆,在这儿看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事物,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达,有的东西看也看不够,一上午的时间根本不够用,科学知识在这儿会聚,科学家的才华在这儿展示,我印象最深的是静电原理、机器人指挥演奏音乐、倾斜小屋,空中骑车等。我们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的科技馆,踏上了回家的行程。
旅行既能增长知识,增长见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观看祖国的美丽景色。它让人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有了很多以外的收获,所以我喜欢旅行。
本文已被编辑[无雪的冬季]于2006-8-23 15:55:2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蓝齐儿格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