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忧伤的文学情结风言

发表于-2006年08月26日 下午4:36评论-5条

对于写作,屈原的“发愤以抒情”和刘勰的“为情而造文”阐释得很是明白了。当心灵世界有了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快感时,企图释放,转移,如果转化为文字,即为写作。然而,我的写作基调和文学情结似乎是生来就与忧伤结缘,同怀旧挂钩,被泪水浸泡过的灵魂从来就不曾掩饰过对哭泣的欲望,甚或对人生苍凉的注解。我当然不是作家,写作只不过是记录自己生命最忠实的方式,仅此而已。所以,文学见证了我成长的全部,一个人受另外一个人或者一本书以及一类书的影响早已是见惯不惯,我要说的也只不过是这样一些平凡的片段,普通经历中琐屑而真实的点滴。

记得海明威曾说过:“苦难的童年是作家的一笔财富,没有人为了成为作家而去经历一个苦难的童年”我的童年算不上苦难,但很孤独,缺乏父爱和母爱,寄人篱下。但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徜徉在文字的浩海,同时又因为无人指点过早的涉及不健康读物,它让我童稚的心灵得到高尚文化洗礼的同时也受到泛滥思想的亵渎,这些经历给一个人的成长引领着,逐渐偏离正常,甚至畸形的发展,可以说它是我忧伤情结最原始的启蒙。

年少时,读席慕蓉华美得无以复加的惆怅文字,看琼瑶阿姨们飘渺虚无却钟爱有加的言情系列,于是,忧伤的种子从此深埋心底。那时候,真是单纯得可以,看了几本书后张扬得不得了,满脑子胡言乱语,舞文弄墨自我陶醉,并且一直相信上帝会因此而默许给自己一个明亮美丽的未来。尽管这些无关的情节对后来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丝毫的铺垫或者伏笔的功效,对于写作,对于文学,却是日渐执著,不断坚定,而曾经许多浮躁和功利的想法也开始现实起来,拔开迷雾的坚持实在是一种享受生活的途径,文学丰润了自己的生活,写作变成了自我纯粹的宣泄。

奔波的生活,曲折的求学经历又助长了我忧伤灵魂的繁复衍生。直到后来看张爱玲的《我的天才梦》,忧伤再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一个不尽彻底的现实,一份永不完美的情愫,对张爱玲凄凉人生的解读和那个年代浮世悲欢的怜悯使得我的写作不知不觉渗透了很多忧伤的情怀。当然不是像她那样隔了三十年后回头看人生的唏嘘。写作对我来说,依然只是记录生命的一种方式,然而长大是不可避免的事儿,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曾经很彻底的感性坚守一度动摇。但我太喜欢面对洁白的纸张了,日子可以颠沛流离,只要笔上浇注有忧伤的心思,我的笔下就会流出汩汩直白的文字,记录我的忧伤。

或许,一本书甚至一个时期的作品都不会改变一个人,但它绝对影响了一个人,进而融合到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生活敞开胸膛,展露赤luo,文学是软弱的,忧伤也极其苍白,它不会为生命增光添彩,我只能在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的执著中延伸其宽度和长度。我爱文学,爱写作,爱这份忧伤的情结,文学让我享受到了来自文字的无穷无尽的温暖力量,书籍中的人物情节又让我不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和成长轨迹,切肤体验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错综复杂的人间纠葛,痛彻肺腑的社会变故,浩瀚渊远的历史沧桑······我沉醉其中,我无法自拔。

初中时,遇到奢酒也酷爱文学的刘刚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刘老师不惑之年失爱妻之痛,酗酒愈加使他脾气暴戾。但他却能背诵多得惊人的唐诗宋词,李清照、辛弃疾、苏东坡······每每在课堂上大声朗诵而中断授课,之后不厌其烦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和对文学的理解,就这样,我在他的人生感慨中生活了三年,自然骨子里也流淌着从他那里耳濡目染而来的未知的沧桑。三年里,拿了不少作文奖,得了他不少的嘉许言辞,也藏下了很多甜透心窝的记忆。可是爱写字的习性却始终让我笼罩在忧伤的氤氲里,不能不说它和指引我人生之路的老师有关。在阅读的黄金年段里,成天写一些多愁善感的文章,对成长是无裨益的,至少现在看来。

高中时期沉迷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也是一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因为忧伤受不到理性的指导是要走极端的,当年选择理科和郭敬明调侃的砍掉左手之痛如出一辄。所幸还有文学,一个人朴素的忧伤也是简单而饱满的快乐,梦魇的日子很快消逝,然后是遭遇高考失利,最好的朋友溺水之死,命运好象也格外垂青一个忧伤人的冶炼,让挫折和痛苦煎熬心情,可谓是给予忧伤最丰盛的营养品了。

上大学后,重读余秋雨的散文,看泰戈尔的诗集,始终怀了那么一份诗意的忧伤,狂热后的淡定,忧伤愈显灿烂。然后在忙碌的大学生活里依然每天都写大把大把感动自己的文字,从中寻找生存的力量,常常是写着写着泪水就下来了。

一次偶然读林泉杰的《爱在忧伤的日子》,我像找到知己一样一口气读完了十二万字的青春文学作品,直看得我眼睛发涨。坦白地说,在此之前我是很不屑于读那类无病呻吟的文章的,但我被作者刻骨的忧伤和深深的漂泊情怀震撼了,我更加爱上了忧伤,一如曾经完完全全的鄙薄郭敬明的忧伤那样,感性而真诚。忧伤的确是一首动听的歌,沉默和真诚是它跳跃的音符,可爱而不做作。如果说文学不断给了我生活的勇气,那么,忧伤则是我始终昂扬着前进的力量,这力量寂寞但质地坚硬,不可摧毁,即使是匍匐在地依然掷地有声。

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序中感言:“我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我永远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大师睿智深沉的情感图腾。我唯一能做的只是拾起手中的笔,用毕生的精力来倾注,来呵护我的忧伤的文学情结,并且期待着它能伴我到一个光辉的明天。我将永不疲倦的奔跑在这个感性的世界,直到灵魂枯寂,忧伤上升到一种境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韵随风点评:

一个喜欢写文学的人,总是深刻地记得自己与文学的种种往事。
看你的,有点熟悉,却又有点遥远。
恐怕,文学情结,是要一辈子的!

文章评论共[5]个
秋色寒烟翠-评论

读了,有同感!
  【风言 回复】:谢谢!握手. [2006-8-27 13:42:59]at:2006年08月26日 晚上7:21

立夏-评论

忧伤是写作的源泉,只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变为哀伤,但愿生活中的你是一道明媚的阳光,文字中的你可以很忧伤!!!
  【风言 回复】:恩,真心谢谢!我认真看过你的文章,经历相似。愿你快乐。 [2006-8-27 13:46:55]at:2006年08月26日 晚上7:53

冰河入梦-评论

认真地读完你这篇文章,颇有同感,文笔流畅自然,透过观察与思考的表象,文学的思维有了扩张的翅膀,希望你飞的更高,看的更远.
  【风言 回复】:谢谢!彼此彼此,共同进步。 [2006-9-27 15:20:41]at:2006年09月25日 中午2:17

酸李子-评论

生活是真实的对待,写作是只是悲伤的寄托,愿你如此。
  【风言 回复】:大一的旧作,现在的话,我不会选择这种表现方式. [2006-11-8 14:01:57]at:2006年11月06日 中午2:16

对门园-评论

想不到才隔这么点时间没见,竟然都快成大作家了,呵呵,不知还认识我否?写得很好,学习并羡慕中……at:2008年05月14日 下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