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许多人喜欢慨叹:知音难求。
然而:何为知音?谁又能完美地诠释这“知音”二字呢?
《列子·汤问》记载了春秋战国时的一段流传千古的知已佳话: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善听,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皆能从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俞伯牙为此感叹:“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后来:钟子期因打柴不幸滚落山崖身亡。伯牙觉得失去了知音就不再鼓琴。知音已去,留琴何用?就此琴碎、音绝。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而乐为知己者奏。为此:岳飞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要知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亦知知音的可贵。所谓知音,便是两人的心灵相通;只需那么轻轻一点,心灵即可穿越时光隧道,寻访知音的足迹,跟着就会产生美妙的共鸣。
唐朝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可见:虽然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却不在乎距离的远近,只要相知,哪怕在天涯海角,相隔千山万水;且无论何时、何地,依然可以感觉到对方的心声,并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它不仅是好朋友的超越,更是友谊的升华。即使一生无缘相聚,知音依然能如此地理解你、读懂你。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必日日相厮守?犹如长风绕战旗、相得益彰;繁星缠明月,互相辉映。只因为有了心灵的真正吸引,方能相知与相惜。
知音虽不是情人,不需要承诺,也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铿锵誓言;它却可拥有情人般的浪漫、温馨;但更多的是坦诚相对、宽容理解,相互指点迷津;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互相一见倾心。
当你失落灰心时,他或她能给你勇气;当你犹豫彷徨时,他或她能给你理解和支持;当你成功喜悦时,他或她会由衷地替你鼓掌欢欣。它超越名与利的诱惑,如行云流水,默契相依。即使是相对无言,默默无语,彼此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由此而心灵相通、心心相印。
所以知音尤为珍贵,大诗人杜甫老知音李常仙逝后,诗人哭道“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从而萦系一生,难以忘怀。
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颠沛漫行,虔诚地祈求着爱的降临,时时刻刻把知音寻觅,寻找着精神世界的同路人;寻找共同的心声;用心灵对话,用心灵之和,奏一曲高山流水,在同一条心路间将心灵的脉搏传递。
知音虽没有什么具体的、形式上的结果;只是在心中,永远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但人生若有知音,生活就滋润,犹如小溪汇入河流,注入大海。其间有那一段永恒的记忆;生命:也就因此而不会感到茫然,抚掌叹息。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岂知一个真正的剑客,终生寻找的往往是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即使为此失去生命也能含笑而别,在所不辞。要知道:历尽天涯三尺瑶琴,甘愿只为知音吟奏。
然而:知音,尽管你可以拥有也应该拥有,正如乐为知己者奏;正如鱼需要水,鸟需要巢。但你不能占有,更不能驾驭。因为:知音可以飘然而至,也可潇洒而去。
岂不知万紫千红,芳香四溢;青山依旧,绿水依旧。人生的相知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片绿叶、每一叶花瓣,收获你我的真诚在你我的心底,就象那一汪湛蓝清澈的湖水,湖底浸润的是一颗纯净透明的心,那么真诚而细腻。
千古感叹——知音难求!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很高,只是希望:在自己听到一首美妙的乐曲时,可以欣喜地告诉另一个人,与其同悦;当读到一篇拍案叫绝的好文时,可以兴奋地告诉另一个人,与之诉说心中那点滴的领悟和感慨,能即刻得到共鸣;并因此而收藏你的点点滴滴,与自己的心声融为一体。
我不是矫情,而是真的感叹:
因为徐志摩曾经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可见“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人生境遇,也让他觉得求之不得,枉自伤悲。
而我:却因有幸拥有知音而倍觉欣慰。真不知这感叹的文字,是为了你读,还是为了我写?
-全文完-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