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系里切豆腐
这是发生在外国的故事,但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张弛是一名中国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苦学,考出了国门,来这里留学。这是一所著名的大学。他考进的是技能学院理发系。
这里的教学质量上乘,校规严厉。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则未免有些学业烦重。但能考进这里来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不但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品格顽强,所以不必担心他们毕不了业。
张弛却是个例外。四年的学制,他念了七年都没有毕业。他给中国人丢尽了脸。
大一的时候全是上的综合课。所开的课程几乎跟学生们学的专业毫不沾边。张弛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理发大师,也许确实要从一切抓起。中国有句古语——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别看外国人处处占先,其实他们骨子里却十分崇拜中国的古文化。这从大学里的专业课程设置便可以看出来。理发系的学生,不但要有长跑的能力,而且要有缜密的思维,不但能把面和得柔软,而且善于尝菜的咸淡,不但要掌握推拿,而且要精通珠算,不但懂音乐,而且会画画,不但……
张弛十分努力地学习着。但有一门功课却像拦路虎一样,始终让他过不了关。
这门功课便是切豆腐。
张弛刚开始的时候掉以轻心了。他以为不就是切豆腐么,村里的二大娘都会。因此他把切豆腐的精力稍稍地转移到了其他一些他认为应该付出更大努力的课程上。这一调整不要紧,可就酿成大错啦!
原来这切豆腐的课程是这所大学要求最严的课程。而且也是开设得最普遍的课程。不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哪怕你终身都不吃豆腐,但你不学会切豆腐就不行。不行就是不行!你要是切豆腐的工夫不过关,哪怕你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也毫不客气,学校就不给你学位证,严重不达标者,则不让你毕业。
张弛就栽到这切豆腐上了。
切豆腐考试已经形成了制度,精致完善无可挑剔。考试的时候,每个考生一个方桌,一块豆腐,一把刀,旁边站着一名监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个时间对不是训练有素的人来说相当短)把这一整块豆腐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切完之后监考立即拿过一台电脑控制的相当精密的测量仪器对考生切的豆腐逐块测量,要求每一小块豆腐的休积必须是“一立方厘米”,误差允许控制在万分之一。符合条件的为合格,不符合条件的则不合格,合格率必须在60%以上(包括60%),否则这门课程就被判为不及格,来年还得重修。
张弛切了七年豆腐。但他的合格率最高一次只达到59%。他白切了七年豆腐。
张弛因为切豆腐没有过,所以他没有拿到理发专业的学位证。因为他把几乎所的精力都用在切豆腐上了,所以其他的课程他也并没能学好。本来学校是打算给他毕业证的,后来一看他连剥蒜皮这样简单的课程也没有达到良好,就打消了这一念头了。又后来校长看着他简直有点像中国人写的一本小说里的一个人物范进一般,怪可怜的,就给了他一张结业证打发他出了校园,也就算是让他“毕业”啦。
因为没有理发专业的学位证,毕业证,张弛不能做理发师,最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家擦鞋店。
-全文完-
▷ 进入缺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