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学校组织对校外住宿学生进行回访,我和马老师,杨老师负责回访柳林村一组附近住宿的学生。我们与学生一道步行,借着手电简的弱光,在黑夜里摸索着。
已是十一月中旬了,天气骤冷,可走了一段时间,刚才出校门时那种蜷缩之感到现在已完全变成了一股股沸腾的热量。
回访主要是看学生的住宿状况,向主家询问学生的表现情况,大多数主家反映良好。诚然如此,可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宿舍里的情况就全不尽然了,走近学生的床铺,一股寒酸之情让人每每难敛愁容,褥子薄得紧贴床板,被面又脏又烂。屋檐上吹进的冷气直穿透我的衣领,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每每回访完一个学生,我们三个都要细细叮咛主家,要全心照顾好学生,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方便。
回访的过程是不大愉快的,我们三个人的话题几乎全是围绕着学生来说,而最让大家难以割舍的是我们在村中那一家所见到的景象。
我们进去时,主家早已安睡,杨老师,马老师到后面的平房处去查学生了,我则站在前面用手电简巡视,突然间发现门道两旁蹲着七、八个火炉,我心里一颤,似已明白什么事情,学生在做饭,这个念头闪现在我的脑际。我一个箭步蹦到学生住宿的房间,发现里面多了一个学生,原来是隔壁初中的,因为家远,也在这儿租住,这个学生爬在被窝里,验算着练习题。几经询问,才晓得了底细,原来做饭的不是我们高中学生,而是这里居住的初中生。前面还有几个呢,只因家贫,为了念书,大家只好自己做饭。
我们和那几个初中生随便聊了一会,便走了出来,临出门时,我依旧将手电简朝四周旋了一圈。几个炉子成了我们视角焦点所在。一路上,大家都在想刚才那一幕,贫穷,并没有把他们打跨,也绝不会摧毁孩子们求学的意志。
回到宿舍,心情很难平静,中央10套《当代教育》中关于杨佳兴的一段故事勾住了我的心魄,小佳兴是宁夏同兴人,刚刚10岁,与倪萍大姐演过《美丽的大脚》等两部电视剧。因为小佳兴家特别贫穷,电视剧拍完后,杨亚洲导演与剧组其它成员为其资助了两万元,可这些对于一个姊妹多,负担重的家庭的作用微乎甚微。
小佳兴在拍电视剧的途中,曾去过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哥哥姐姐问他对考北大有没有信心,小佳兴一句淳朴的“没有吧!”着实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
小佳兴语文成绩好,数学不大行。拍完电视剧回家后,小佳兴每日勤修功课,发奋学习。当记者蹲在小佳兴写作业是书桌前,问他的目标时,小佳兴是这么说的:“我要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然后再找个好工作,挣上一点钱,为我家盖些房子。”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稚嫩的回答,却让我当时差点要迸出眼泪来。
贫穷是人生境界的一次超越。
小佳兴的家乡我也去过,宁夏同兴是一个诗意一般的地方,我当时还在上师范学校,因为家贫的缘故,就来到同兴这个地方,在舅舅所开的铝合金门店里打工,算上几个师傅,连同舅舅,一共五个人,这里属于回民居住地,他们住得特别零散,而且屋舍特别简单,房顶是不用铺瓦的,只敷一层泥就行了,因为这儿没有大雨,就算有雨,也是晚上只下一会儿,天一亮,就又晴空万里了。这儿人的皮肤不太好,因为白日里风沙特别大。
每日里,我的主要活计就是当小工,听候师傅们的使唤。虽然老板是我舅舅,可挣钱这行当与关系是无缘的。在这里,干活时间是特别长的,那时,我常希望天快黑下来,或者赶快收假。这儿的白天特别长,昼夜温差极大,正午的太阳能把白人烤成黑人,晚上十二点以后又变成了凉爽的秋季。几十天的打工生涯使我浑身褪了好几层皮,皮肤也黝黑得厉害。虽然这样,可我的心是轻松的,毕竟我的学费有了一定的着落。
想着穿越贫穷的日子,心中翻起的是一种酸楚之感。后继的人们他们还在继续,也许真有一天,我们都已特别富裕,所有的人将不再贫穷。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9-14 17:39:5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麻永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