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散步,路过社区活动中心。
远远地就听见哗啦哗啦搓麻将的声音传来。待走近了,却听得两位女士的对话很有些意思:那穿着件风衣的拽着另一个嘴里还在唧唧崴崴咕噜着的女子,从楼下那麻将馆里面走出来:
“你可别惹她哦!她如今可傍了个当官的呢!”一脸神秘兮兮的表情。
“那有什么了不起?老娘明天傍个‘打锣’的给她瞧瞧!看谁狠?”看来这女子也不甘示弱。
“可是听说,那当官的同几个大款蛮有交情的呢!”那穿风衣的女子赶紧提醒她……
我走我的路,自然也就没听到这下回如何分解。只是一路想着:这世道可真是变了!有点象年少时下的斗兽棋:大象吃狮子,狮子吃老虎;老虎吃狗;狗抓猫,猫吃老鼠,老鼠吃大象,大象又吃狮子。这一物降一物可真是天数所定。
不过:倘若狮子哪天傍上了老鼠,大概是不会再怕大象的了。因为老鼠虽小,却能钻进大象的耳朵里捣腾,那大象怎么受的了?自然也就让狮子三分;更有可能对狮子惟恐躲之不及。
进而又继续设想下去:倘若大象受到启发,也去傍只猫来,岂不谁也不怕了么?想想也不尽然;倘若老鼠再去傍只狗来,又会如何呢?当然:猫若再去傍只老虎,自然是不会怕狗的了!但狗多聪明!它就不会去傍头狮子吗?依次类推:老虎想必会去傍大象的,否则何以安身?可当真如此下去,真可谓周而复始,永无真正的赢家,岂不都白辛苦一场?
想的多了,不禁又想起“狐假虎威”那成语来:狐狸略施计谋,把老虎骗得跟着它走,结果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吓得不轻,从此对狐狸必恭必敬……
这几件事就那么一串起,呵!这关键词就蹦了出来:关键还是那个“傍”字了得!
原本这个“傍”(bang念去声)字,在词典里是靠近、临近的意思,一个中性词。譬如“依山傍水”,读了顿时给人一个风景如画的美感。可如今这“傍”字却总显得那么点暧昧。横竖怎么看,都象那“狐假虎威”里的“假”字。这里的“假”是指“假借”的意思,一个贬义词。就是利用某种名义、势力来达到目的。比如“假借某某名义招摇撞骗”就是一例。
其实:这“傍”字对我来说,已是如雷贯耳,司空见惯而见多不怪了的。只是从没这么较真过。
可能我实在是迂腐,想这么多干吗?管它呢?自己不去“傍”可不就得了?但心里不舒服。
心里总想着:堂堂大丈夫、款款一女子,何必非得靠这“傍”字抬高身价?要知道这“傍”来的东西,一是名不正、言不顺,连个名分也没有;二是要“傍”也没那么简单!小则送礼,大则以身相许,怎么着也得用人格、用尊严去换取的。否则人家凭什么让你“傍”?何况换来的也只是那么点虚荣,或者是所谓小实惠,可说不定哪天还得受连累。因此而觉得:这么做明摆着既不可靠又得不偿失。何苦来哉?
倘若只是:“我徒弟他舅妈有个朋友的远房侄子在区检察院工作。”或者:“我女儿打工的那老板家里有三辆小车,那老板娘很看重我女儿的。”如此等等。倒还没什么,无非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让人知道自己亲戚里有个有权有势的人物;或者满足虚荣心:让人知道我女儿混的也不错。如此而已。何况我自己也曾不经意地偶尔为之:“我第一位女朋友是当时著名的芭蕾舞演员。”等等。所以:在当今这笑贫不笑娼、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日盛的氛围中,确实也情有可原,不必苛求的。
但说到这“傍”字,就不是什么自我保护意识或虚荣心了!这是有具体目的、活脱脱的“狐假虎威”。
要说如今这名堂也日见增多。什么傍大款、傍当官、傍流氓、傍警察,只要有权或有钱就有人去“傍”;可傍了活人也就罢了,居然还有傍死人的。
在下对历史有点儿研究,何况又喜欢旅游;所到之处,自然对名胜古迹,文人骚客所经之处颇感兴趣。往往得知有某某遗址遗墨,就屁掂掂地赶了去,左看右看,赞叹之余还掏银子买一大堆拓印墨迹,指南之类的回家细细揣摩欣赏。
可是“夜路走久了就难免遇见鬼”。往往到了某处一游后,喜滋滋地回旅馆,顿然发现那些指南之类所说的“历史”竟然无从查考,甚至连当地县志也无记载。再询问当地人问个究竟,答曰:“那是骗骗人的,哪来这么多的古迹?”
至于某某大人曾在此饮水、某某先人曾在此与另一名人下过棋,更是子无虚有,莫衷一是。就说乾隆那皇帝老儿,江南古镇几乎没有他不曾去过的;不是在这看过戏,就是在那题过字,硬是到哪都有他的龙影。连松江的佘山,也听到了某某皇帝来此一游的,所谓经过考证的类似笑话。看来也真是辛苦了他老人家啦!不过也值得。要知道:如今这般子孙们可都靠“傍”着他奔小康呢!
要说“傍”这些死人,毕竟远了些,何况也是为一方造福,也就罢了。可某些个文人也做起这等买卖来!七拼八凑,洋洋洒洒几万字的狗屁文章,也去“傍”个活着的名人题个词、写个序,签个名。或干脆将他的大名搁在前面,自己屈居从二,指望沾点光为以后出名做个铺垫。
傍死人、傍活人,其实还不算绝。竟然还有敢“傍”神仙的!光秃秃的个山头,不知道哪天盖起个庙来,居然还煞有介事地声称建于明末清初,里边供个观音菩萨或济公借此敛财;胆子大的,还能把它说成是春秋战国的,却不知那时的建筑何能用这等建筑材料?这等的气派?再说了:那时的观音娘娘远在印度,还没“嫁”过来呢!
说到底,都是利益驱动,银子作怪!
罢了!罢了!人家愿意当二奶或者当小丑、当马弁,当假弟子、当灰孙子,我吃哪门子的“醋”?至于篡改历史的假文物、假遗址有文物部门管。我何必操这分闲心!
但对这个字,我却耿耿于怀!好端端的一个“傍”字,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竟然遭此厄运,被如此这般地糟蹋!实在是于心不忍!因此正掂量着:要不要给词典编委写封信:建议在“傍”字的条目里再作个说明?
就说:此“傍”已非原“傍”;原属中性词,现因时代需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因而特此增加一条——在特定语境中作“假”字解,以正视听。
想到这儿,我这颗闲心也就此安生了许多。
-全文完-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