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周作人解读郁大夫之《沉沦》倩红

发表于-2006年09月19日 早上9:57评论-0条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写成于1921年。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文坛。小说问世之初即被一些人认为是不道德的小说。对此,周作人当有自己的观点触入笔端,以示读者。

周作人文中缓引了美国莫台耳(mordell)在《文学上的色情》中观点,把不道德文学分为三种,其一不必定与色情相关,其余两种都是关于色情的事情。第一种的不道德的文学实在是因袭思想的文学,也可说是新道德的文学。从因袭的社会看来却觉得是“离经叛道”而不道德。第二种的不道德的文学应该说称为不端方的文学。有三类,即自然的,率真放任,文学中留有痕迹;反动的,反过去传统中的东西;非意识的,人性本然的东西。第三种的不道德文学才是真正的不道德文学,因为这是破坏人间的和平,为邪恶作辩护的,如赞扬强*诱拐的行为,或性的人身买卖者皆是。

小说《沉沦》笔下的一个中国留日学生,描绘成一个病态心理的青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更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所描写的不再是主人公个人,而应当是青年的时代的苦闷,似乎更加确切,生的意志与现实冲突是这一切苦闷的基础。忧郁的性格、变态的心理的刻画,代表了当时感同身受的一批开始觉醒而自身带有病态的知识青年的共同心理,这种率真的描写,是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及某些自然主义作品影响的结果。这种体现了大胆暴露内心病态的心理,揭示了因主人公漂泊异国,心灵倍受压抑而扭曲的结果的种种根源。

作品也体现了一种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富于强烈的叛逆精神。这正是封建卫道者即从那些因袭的社会目光下的“不道德者”。“就是这样露骨的率真”,使那些道学家们“感觉到作假的因难”。

但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愤世疾俗,消极的生活态度,从性格上沫上了一层颓废忧郁的色彩,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的情调,是一个“忧郁病”缠绕、困顿下的,被郁大夫称之为“零馀者”,是“五、四”时期部份知识青年的写照。文中,主人公性的苦闷的描写,是一个最引争议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视为色情,它实是时代的病症。

基于此,周作人把《沉沦》归于第二种的非意识的不端方的文学。并郑重指出,《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但他是“受戒者的文学”,而非一般人的读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倩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自然你也在高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