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理救灾”是救灾理念的一种进步桎木山人

发表于-2006年09月20日 中午12:47评论-0条

“心理救灾”是救灾理念的一种进步

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不仅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而且非人力可以抗拒,往往给人们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伤害。自然灾害过后,各级政府往往紧急调运各类救灾物质、资金,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对稳定灾区社会治安保障灾区人民生产生活、重建家园等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灾区人民在经历财产损失、亲人伤亡的巨大悲痛后,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危机,急需“心理救灾”。台风“桑美”重创浙江后,浙江省除了调集各类救灾物资、资金支援灾区外,还首次组织了心理专家帮助灾民重建“心灵家园”。据这次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领头人、杭州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赵国秋介绍,200余名灾区群众接受了心理干预,效果良好。

苍南县桥墩镇12岁孩子丁刘全在台风中失去了4位亲人——他的妈妈、两个姐姐和妹妹。当心理专家首次造访时,发现这个不幸的家庭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惊恐和自责笼罩着丁刘全,他怕光、怕水,吃不下东西,一个晚上要惊醒五六次;刚从内蒙古赶回来的丁刘全的父亲浑身瘫软卧在灵堂前;丁刘全的舅舅自从洪水里抱出外甥女的尸体后,开始全身发抖,一直停不下来。

专家组把这个家庭列为重点干预对象,通过让家庭成员还原事实、描述目前的最不寻常的思想感情以及躯体和心理症状等教育手段,使家庭成员认识到目前出现的“不正常”心理体验其实都是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反应。经过专家们三次回访、干预,目前丁刘全和他的父亲恢复得比较快,丁刘全已经开始玩玩具,他的父亲已经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处理后事上。

心理干预给灾民以心灵的安抚和慰藉,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唤回生活快乐,从关心受灾群众物质生活进而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这不能不说是救灾理念的一种进步,但是成功的心理干预必须获得社会干预的密切配合。因为村民们在大灾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怨气,如果政府工作不细致,很容易成为诱发怨气的导火索,在社会干预不充分、不及时的情况下,心理干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

以前救灾,乡镇领导只知道人没死就行。现在,浙江省苍南县的乡镇领导通过实践,发现心理干预也很重要,尤其发现心理专家的工作远比干部做工作要有效得多。这给我们的领导干部提了个醒:在物质救灾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心理救灾”,要通过心理专家的心理干预,重建灾民的“心灵家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桎木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如何让灾难下的生命恢复曾经的宁静,一直是政府、专家们致力的事情,能够更人性化的救灾,以人为本,把灾害降低到最少,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