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另一种少儿不宜王文富

发表于-2006年09月20日 下午5:11评论-1条

一谈到少儿不宜,大家都会联想到是指那些黄色的东西。诚然,作为文化糟粕中的黄毒是非常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加以正确的对待。

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被大多数人(包括孩子们的家长)所忽视了的、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同样也极为不利的另一种少儿不宜,即凶狠而残酷的暴力影响。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性格、行为等还未定型,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周围的影响。正因为这种学习和模仿是在成人未曾留意中进行的,而这种学习和模仿如果又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当你发现再去纠正时往往就会为时太晚了。5月27日《日照日报》报道的《重庆两少年绑架杀人被判刑》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两名不到16岁的少年,绑架本村王某5岁的儿子,将其窒息身亡后还要捆上石块推入水库,之后向王某勒索赎金20万元。如此幼小的年龄,做出如此凶残的事情,显然是两少年模仿现成的暴力情节所为。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一个9岁男童到一个商店里,对一个店员说,我口袋里有一只手枪,你最好给我一个塑料袋,我好用来装糖果。店员报警,警察抓走小男童,问之,答曰:常见电影中抢银行的就是这么干的。他说其实他的口袋里并没有手枪。自然他是模仿了电影里的行为。

人们的学习并不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的,模仿是人们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近几年少年犯罪正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了环境中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文化不断发展本应该是人类的幸事,但眼下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影响,过多的展现暴力,而作父母的又大都为生计而忙碌,无暇关注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当孩子们缺乏必要的管制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又过多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周围环境(网吧、电影、电视等)中的暴力影响,产生跃跃欲试的念头。而一旦付诸实施,那后果就将不堪设想了。

因此,作家长的在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意让孩子们远离暴力,尽力杜绝环境中的不良影响。本着对孩子、对社会未来负责的原则,暴力作品制作者应尽量避免详细的暴力情节,不为孩子提供可供模仿的原型,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王文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雪的冬季点评:

  暴力摧残下的孩子做出的事往往让人生悲,像马加爵一样,我认为自初中教育就应该增设心理学,从多方面扶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文章评论共[1]个
王文富-评论

我非常同意编辑的观点,自初中教育就应该增设心理学,从多方面扶助[**]人健康成长! 
at:2006年09月21日 清晨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