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时到中秋话月饼清清柳媚

发表于-2006年09月22日 中午1:25评论-2条

时光悠悠的流,月儿点点的圆,大街上叫卖月饼声也越来越高,香甜的月饼味袭击着鼻孔,似乎也在刻意提醒人们中秋就要到了。

中秋月圆,合家欢聚,于月光之下品食瓜果,分享月饼,是件很幸福的事。苏轼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千里寄相思,小小的月饼象征着甜蜜幸福与团圆,因此中秋送月饼,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但如今的中秋,月饼似乎越来越变味了,过节的心情似乎少了以往的感觉。细想之,都是月饼惹的祸。看大街与超市的月饼,包装越来越精美,价格越来越昂贵,品种越来越翻新,月饼却是越来越小,打开大大的包装盒,四个小小的月饼躺在华贵的盒里,拿一个在手,竟然不忍下口,动辄百元就买这几个玩意?品尝一个味道就那么回事,没有金玉满喉的的口感。漂亮的盒子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看着窝心。竟不知道商家是卖盒子还是卖月饼?买者总有种买椟的感觉。更有甚者,月饼盒内放有名茶名酒,几百元上千元的高价,工薪阶层几人消费?都是变相行贿受贿罢了。买这种月饼的人和收月饼的人,心中早没有了这美好的祝福,月饼成了个人利益的变相交易。咱工薪阶层,在这个节日,本意是要送亲朋一份祝福与愿望,如今也成了负担。礼尚往来之后,上千元的票子没了,一个月的工资光了,剩一堆花花绿绿的盒子和一堆难以下咽的点心,几家欢笑几家愁啊!

想小时候,每逢中秋,家家户户到集镇上去购买月饼,那时的月饼很单调,青红丝的冰糖月饼,圆圆的、油润润的,每斤称4个,用油纸包着,外面附着嫦娥奔月的大红彩图,嫦娥舒着广袖怀抱玉兔,在流云中飞升,圆圆明月斜挂苍穹,浪漫而美丽。每每购买月饼回家是不准吃的,要高高的挂起,等节日走亲戚。走访亲朋很是热闹,穿新衣,拿礼盒,骑上自行车,走家串户,没有谁在意礼品轻重,谈收成,拉家常,送祝福,民风淳朴,节日祥和。大人们把月饼分给孩子,甜甜的一块咬在嘴里,偶尔蹦出一块核桃仁或一块冰糖都会让我们惊喜半天。

过中秋,我们这里还有做面月饼的习俗,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泼水打扫庭院,准备柴禾,刷洗地锅,作好各种准备,妈妈则忙着和面,炒芝麻,拌红塘,香香甜甜的味道引人直流口水。趁大人不注意,谗猫们拿起小勺偷偷挖一勺放进嘴里,妈妈拿起筷子敲一下头,笑着呵斥几声“谗猫,”也不再管。最开心的是做月饼,妈妈擀出圆圆的面皮,包上芝麻红塘馅,用手拍成圆圆的面饼,然后用筷子头在周围绘上圆点,中间印上朵朵梅花,一个漂亮的面月饼做好了。然后生火,贴在地锅边上,来回反动,直到两面焦黄,香味四溢,面月饼就烤熟了,用铲子铲出锅,凉在面板上,外焦里嫩馅香甜,每人抱一个满街的走,互相品尝谁家做的最好吃。香甜味溢满宁静乡村。

其实并非月饼惹的祸,城市纷扰生活,折射人情冷暖,在这个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功利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变的淡漠,送礼之轻重厚薄,人为之尊卑贵贱,俯仰之间,如秋水分明。

星光闪闪,月儿渐圆,中秋姗姗而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且抛去烦忧,让月光带去我的祝福:月有阴晴圆缺,饼有贵贱厚薄,但愿人长久,家家皆欢乐。

本文已被编辑[指尖儿]于2006-9-22 14:58:2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清清柳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指尖儿
☆ 编辑点评 ☆
指尖儿点评:

月饼已经不是月饼,礼仪已经变了味道……

文章评论共[2]个
冒热气的白开水-评论

月亮依旧,月饼依旧,只是人的心不在依旧!at:2006年09月22日 下午4:28

平平淡淡才是真-评论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儿时的记忆总是那样的甜美,什么时候才能让现在的孩子也能象我们的童年那样,留在记忆中的是美好,而不是把中秋节当作一个送礼拉关系的节日!at:2006年09月22日 晚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