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烟雨碰撞〔五周年〕渔歌唱晚

发表于-2006年09月22日 下午3:45评论-1条

烟雨红尘原创文学频道是我上网初始的文学平台,也是我惟一的网上文学会聚地――其他的文学网站我只是匆匆浏览一下就离开了。只有烟雨,我才登记入会成为了会员。

记得我贴在烟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05年11月4日。篇名《我为什么要怕民警》。这是我真实生活纪实。带有宣泄心灵、警示社会意图。可这样的文章原本应该在报刊及时发出才更有利于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报刊编辑虽是好友,也因忌讳转告不敢用。我才第一次贴在了网上。烟雨网发出后从点击和评论来看,就给了我初始的鼓励。我感觉网上自由得多,也迅速得多。就这样好长一段时间我连续就把我原来在报刊发表过的和未发表的文章都一一贴在了烟雨网。

其实,写文章往往是以自娱或者自我宣泄为始。因此,自己对自己的文章必然是很重视的。但自己的视觉有限,往往当局者迷。我紧接着贴在烟雨的第二篇就是《父亲心中的风景》。感谢编辑点评和读者评论让我看见自己的不足。就是在回复读者评论时我有一句“大山的风景在于坎坷”,使我认识深化。此文已改写为《大山的风景》。我以比兴手法渗入几经删削稍显精练的这段回忆文字,让大山的坎坷风景――峥嵘、峭拔、巍峨与父亲的坎坷人生相辉映;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胸襟像“会当临绝顶”,心里竟有如此天宽地阔!同时让我感受到父亲对儿女们的深深爱意像大山一样的高尚。没有这样的点评平台的碰撞,就没有我后来的《大山的风景》注。

当然,作者写作的初衷能否进入编辑的眼光,既有作者的功夫因素,也离不开编辑的水平因素。像我那篇《变异》,原本是投报刊未果的旧稿,却让烟雨编辑看上并评为精华。特别是编辑看出了我含蓄的隐线――这正是我得意之处!因此,我特别感谢编辑――慧眼难得,知音难觅啊!还有《控制死亡》小文,也是一晚报说用却最终没有用出,在烟雨里也被评为精华。也引起了广泛的评论。从这些评论和碰撞中,我得益菲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具备慧眼。无论是报刊编辑,还是烟雨的编辑,都有失误的时候。像我的《有缘到方山》,报刊编辑采用,说内涵丰富。烟雨编辑采用,却说主题不突出。我还是有自信的,因为那是我融入了自己的心血的探索性散文。写人和记事采用了复线。写人和记事都是在表现人世间的美与丑,善和恶。怎么能用一句“主题不突出”予以概括呢?虽然说是两条线,却因“缘”而联系在了一起。我自认为我那标题还是非常切题的。有缘到方山,方山的美与丑不都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么?作者有责任真实地描写所处的社会,特别是用散文。纷繁复杂的大千社会,难道只能一文一个主题地去描摹么?就像方山,我不能只看见方山的美景,而对那些危害参天楠木的毛毛虫视而不见吧!?

当然,编辑也和读者一样,对文章总是有自己的欣赏兴趣和爱好的。这也不能强求。但编辑的评语在网上是能直接影响读者点击率的,无论这些评语是否恰如其分。但准确的评语给予作者和读者的却是阅读的愉悦和幸福啊!反之,就有误导之嫌了。因此,我真诚地希望编辑在下评语时慎重!慎重!在烟雨五周年之际,这也算是作为一个烟雨的忠实会员在这里与烟雨编辑和会员同仁们的一次碰撞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渔歌唱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每个进入烟雨的朋友,
都有着自己与烟雨的故事。
主题关联性,2分。
立意和构思,2分。
内容和文法,3。5分。
特别鼓励,1分。
合计8。5分。

文章评论共[1]个
张贤春-评论

8。8分。
支持\理解你的观点。
  【渔歌唱晚 回复】:谢谢你的支持和理解! [2006-9-26 23:11:49]at:2006年09月25日 下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