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别将慈禧看得一文不值秋过留痕

发表于-2006年09月26日 上午10:13评论-8条

历史,不会宽容到给任何人留下生活的痕迹,大凡留下痕迹的人和事,则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和一番积极的作为,而不仅仅是臭名昭著!历史会细心地挑剔,把绝大多数人看作海滩的一粒沙子,而不是一座或美丽、或丑陋的碑石。所以,冷静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具有的理智和客观是最基本的素质,否则你就得躲远一点,因为真实的历史会鄙视你的——前言的话。

前两天有一位朋友,看到我曾经写过一篇《无字碑,你告诉我们很多》的文章,由于其中对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功过,与今人的某些做法进行了比照并对武氏得出肯定的结论,故而这位朋友在戏谈之中建议我写写慈禧,今天刚好有点时间,我就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历史知识,写一下自己对于慈禧的肤浅看法,或为不妥,愿意交流。

由于从小喜欢历史的原因,对于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女性,只要在众多历史资料里出现过并流传下来的那些英烈巾帼或女中豪杰,多少都有点了解。当然,这种了解建立在非学术的层面上,而是停留在历史爱好者的层次和水平之上,并且常常喜欢将历史拿来与现实生活进行时间跨度较大的比较,留作自己对于人生的咀嚼和反思。

国人都知道,历史上人们对于慈禧否定的人很多,而肯定的人又很少,这种事实好象已经铁定。追其缘由无非三点:一是媒体对历史真实性断章取义的误导——如流传的文字、电影、电视剧等等;二是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够形成的人云亦云的感性认知;三是大汉民族在理性上无法接纳少数民族的陈腐观念并由此做讹传讹。

究竟历史上的慈禧是什么样子的?是今人《火烧圆明园》、《林则徐》、《戊戌变法》、《垂帘听政》等等电影电视题材描述的那样昏庸无能、残忍狡诈、不通人性和荒淫无度吗?我看未必。即便是一个对于清朝历史知识“一穷二白”的人,只要你冷静下来进行思考,也会怀疑一些前人形成的固有感知。

据正史记载,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是满洲的镶黄旗人,姓叶赫那拉。咸丰二年,慈禧17岁时被选入宫,20岁时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慈禧凭借一首苏州小调和一曲桐州《秋千歌》惹得好色的咸丰淫眼圆睁、神魂颠倒——当然,还有慈禧风华正茂的广额丰颐,柳眉杏眼的流波带媚,粉靥生春的雍容华贵,姿丽迷人的国色天香和娇艳欲滴的青春仪容。

由此,慈禧一路扶摇而上,于咸丰十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1年7月,年仅27岁的她在咸丰皇帝被英法联军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所逼迫签订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精神压迫下,在咸丰于热河行宫无以节制的纵欲过度、驰骋美色平原丛林的虚症亏空下突然驾崩宾天后行“垂帘听政”之举,左右满清九五之尊达46年之久,成就了不像武则天那样名正言顺建立大周帝国的“准一代女皇”,寿终74岁。

慈禧的一生,按照今人的说法有以下恶事(粗略地总结):

一是咸丰尸骨未寒就实施了铲除顾命八大臣的“辛酉政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

二是扶持6岁小儿及帝位后接连害死两位“不听话”的皇帝并独揽皇权三度“垂帘听政”,以乱朝纲;

三是签订了与法国的和约,与日本的《马关条约》,与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四是自咸丰英年早夭后年方27岁的她就开始行尝男女苟且之事,秽乱宫中清规戒律。

五是以血腥镇压为手段发动和策划了中使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彻底破产的“戊戌变法”。

历史地看待问题,慈禧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是做过一些被人不齿的大过的。而这些失误的产生,主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理念、面临的生存环境等有着密不可分、丝丝入扣的关系。对于慈禧的评价,不能站在后人的时代背景之上与发展中形成的认识之中指点昔日的江山风云和一位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事件,如果冷静的分析与其关联事件的发生与演绎的背景之后,也许在认识上就会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首先,中国封建制度蔓延的庞大根系,使得皇权集中及其政治连带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合情的必然产物。

封建社会“家天下”的传统观念深入到上至皇帝王侯,下至平民百姓的骨髓之中。这种观念的形成使得权利的集中不仅仅体现在“慈禧时代”或那个时代最高领导层的领域之中,其延续的时间跨度至少可以从夏朝开始算起,也就是说截至慈禧统治的时代至少延续近4000年的历史,并且从政治的“金字塔”顶端一直降阶而下至社会的最低层。“辛酉政变”等事件的发生,血腥的政治迫害,几度的“垂帘听政”,都是封建集权社会背景之下的产物。可以这么说,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制度之下政权的稳固,是“需要”冤枉一些站在对立面和时刻想推翻已有政权的群体,是“需要”演绎诸如刀光剑影的残忍、政治阴谋的奸诈等手段及其导致的结果;也可以说,慈禧的行为是在维护王权稳定的情由之下,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尚属合情的政治斗争、权利之争的自然结果,如果她不那样去做,那么以“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也未必仁慈到使其“杯酒释权”的地步。因为,政治斗争的本身就是战争和悲烈的母亲,血腥和无情是政治的“婴儿”之一。对于身怀慈悲的人来说,远离政治和不谈政治是明智的选择,否则就会成为血腥和无情的“孩子”,也就是说会成为政治隔代的“孙子”。慈禧面临的情势恰恰在于她年幼的孩子是大清的皇帝,而不是百姓,她阴险狡诈的一面是“逼”出来的,是出于无奈!

至于年届芳华丧夫后秽乱宫闱一说,是在中华民族“男尊女卑”的历史演绎过程中,所形成的女子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的伦理孽根所致,这是对人性的一种亵渎。撇开政治地位单从人性与道德的角度看,既然男皇帝可幸佳丽三千,为什么女皇帝就不能有面首三五?从资料上看,同样是女人的英国黛安娜王后拥有情人的数量不亚于慈禧,但其还不是万民仰首众口成碑,个人情感与原始欲望的适度满足并没有引发公民的反感。因此历史文化的内容不同,男女平等的社会基础差异,批评家固有观念和操笔时切入角度的距离感,使其得出的结论就会大相径庭!

其次,我认同慈禧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是华夏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的一代女中枭雄。

毋庸置疑,慈禧太后在弄权方面,肯定是极有能力、有眼光的一个人物,不然她不可能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帝而掌握那么长时间的朝政,让那么多大臣、名臣听命于她。可以说,她是晚清最有能力的一个统治者,过去的文艺作品多强调她的跋扈残忍,是过于简单化和脸谱化的。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窃以为主要可以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政权之争中显示出的非凡才能。这从她最终铲灭政敌,“垂帘听政”长达46年足以证明,原因如前所述,这里不再重复观点。

二是重用汉臣,打破八旗子弟独领风骚的格局。重大举措先是将铲除“顾命八大臣”立下汗马功劳的恭亲王从“议政王”位置上拉下,集中了皇权;同时,在真正意义上开始重用汉臣,广开招揽饱学而不迂腐之士之风,其中备受器重的典型人物有:以文官文祥,倭仁,沈桂芬为相;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将。据《清鉴》记载,此风气一开“白军政吏治,黜徙赏罚,无不咨询。故卒能削平大乱,开一代中兴之局。”因而,重用汉人不仅使得很多能人志士可以效忠满清政府,更重要的是,也有效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民族之间的传统矛盾。

三是重视先进生产力的引进,支持“洋务运动”。洋务派着眼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大举措,开始出现了打破旧有封建统治下“闭关自守”思想的苗头。这种思想的引进,对惯有的文化思维观念有着很大的冲击。尽管,这种变化是一个长期、缓慢、艰难的过程,但对于一个几千年封建体制下的传统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迈向先进、提升文明、取长补短的“划时代之举”。毫无疑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序幕的开端,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发展更高阶段过渡的第一次动作。这一次动作,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海军,有了自己的枪炮,有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观念,有了扩大对外交流和清楚认识自己发展水平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慈禧的大力支持是功不可抹的,值得充分地肯定。

当然,我们在否定和肯定慈禧的同时,也要看到慈禧最终落于失败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她时刻代表着清王朝,她所做的一切都为维护王权存在,即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这让她站到了整个人民的对立面,这就是她最终崩溃的根本原因。由此引发的鸦片战争的外患、太平天国的内忧叠加到了一起,封建体制内部的矛盾自然而然的全面爆发。而慈禧意欲力挽狂澜的支持洋务等一切活动,都是想在体制内做一些改善,意图把王朝维持下去。但是遗憾的是,沉疴太重的清王朝毕竟醒悟的太晚,振兴的重担慈禧一个人是无法承担起来的。也许她自己也非常清楚,清王朝内部的糜烂,民族之间的不通融性,是促使满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内因使然——“攘外必须安内”,对于那样一个时代并不是没有道理。

行文至此,我要说的观点是: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团结和相容是国家强盛的要件之一。不论我国本土的那一个民族来导演自己祖国的历史,只要是代表着中国和伟大的中国人民,代表着7800年以来祖国文明发展的历史,代表着华夏多民族的整体形象,都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在国家历史的演化过程中,不应该抱着民族仇恨来说三道四,形成民族之间的对立情绪而不是共同发展的理念。

总之,否定中肯定慈禧的功过,就是否定中肯定与反省我们祖国发展的历史。如果一味的否定慈禧的所为,历史就不真实了——至少有一段历史就是虚假的。所以说,别将慈禧看得一文不值的观点,不是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否定与肯定,而是关系到民族利益和民族历史的深思。

(注:慈禧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无疑。这篇旧文不是为慈禧歌功颂德,而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冷静思考。欢迎大家讨论和批评并以平常心态对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秋过留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历史的悲剧希望不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国土的流失让中国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凄苦的战争,
这是不可抹杀的罪行。

文章评论共[8]个
香樟-评论

首先感谢秋大哥为女性申冤(然男皇帝可幸佳丽三千,为什么女皇帝就不能有面首三五?),再者就是对大哥一分为二,辩证地评审历史人物的敬佩与赞赏吧。
  【梦缘公子 回复】:嘿嘿....此时无声胜有声 [2006-9-26 13:53:16]at:2006年09月26日 中午1:27

对面无缘-评论

中国历史只有一个慈禧,这么大影响力的人物怎么可能一文不值。
  【秋过留痕 回复】:感谢你的同感:)欢迎常来~~ [2006-9-26 19:18:34]at:2006年09月26日 下午3:05

秋过留痕-评论

感谢香樟和梦缘公子两位的点评、光临:))提前祝双节快乐!at:2006年09月26日 晚上7:06

昊天翱翔-评论

很有道理!!!
  【秋过留痕 回复】:感谢了,其实还没有展开。因为旧文,所以没有修改。祝好! [2006-9-27 10:16:24]at:2006年09月27日 上午10:06

月冷清-评论

太深刻了!对历史实在知道得可怜,叹服啊!问候秋老师!
  【秋过留痕 回复】:感谢了!一篇比较有争议的文字,曾经被很多朋友骂了个狗血喷头啊,哈~ [2006-9-28 10:17:31]at:2006年09月27日 下午5:41

安静的荒原-评论

慈禧这个家伙我不太了解。亏你写这么多。晕啊!哈哈!你怎么什么都能写?

今天还看到她的相片,一个字:丑!


  【秋过留痕 回复】:从另外一个角度写了一下。当然,对于慈禧,自然过大于功的。感谢再次点评:)) [2006-9-28 10:19:06]at:2006年09月27日 晚上11:27

月冷清-评论

燕姐姐再支持下下!哈哈~~~
  【秋过留痕 回复】:呵呵!不支持了,你一支持,兄弟姐妹们不敢骂我了,哈哈:) [2006-9-28 16:07:12]at:2006年09月28日 中午12:54

撷雨百合-评论

我也是这样觉得,在否定她的同时也要肯定她的功过。at:2007年03月10日 中午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