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五周年]秋天是颗怪味豆古文

发表于-2006年09月26日 下午3:41评论-6条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对生活在渭河下游的人们来说,心情却是极为复杂的。

秋天到了,气候渐渐凉爽起来,人们好象如释重负--终于从酷热难耐的夏天解脱出来了。空气里也慢慢溢满了花香和丰收的味道。南边的山墨绿墨绿的,火红的柿子点缀在墨绿色的树叶当中,如当空的星星一般格外耀眼,也使人看的眼谗和嘴谗。棉花开白了大地,高粱笑弯了腰干,那满地的红薯也争着顶破地皮,沉甸甸的玉米等待着收获﹍﹍农人们沉浸在了丰收的喜悦当中。

可是,老天稍微一有变化,这里的人们头脑里很快就绷起了一根弦--抗洪!

渭河下游曾经是天下的好粮仓,当地人称“白菜心”。可是为了黄河下游人民的安康,这里的人民曾经做出过巨大的牺牲。早在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苏联专家提出的三门峡水利工程方案被全票通过,至三门峡水库蓄水,为了响应修建三门峡,渭河下游当时的移民多达30多万,大多被迁移到了甘肃和宁夏人迹罕至的地方,有相当一部分人饿死他乡。这些移民60年代中期起开始回迁,到80年代,大部分都已经迁回原居地。此后的年代里,关中平原渭河两岸十年九灾,回迁移民大多居住在水库原计划的淹没区,地势低洼,洪水一次次洗劫他们的家园。 

2003年8月,由于持续降雨,渭河下游再次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华阴、华县、潼关县等沿渭5县(市、区)56万人受灾,12·9万人一时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当年号召我们支援国家建设,我们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但我们很多人万万没有想到,竟是一生的代价。”这是移民们挂在嘴边的话。

据史料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河南花园口扒口的2500年历史中,有关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记载多达543年,决堤1590次,经历过5次大改道,洪灾波及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于河南人民来说,天上而来的黄河之水,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秦川,可能意味着灾难,而渭河下游的洪水记录却很少。

2003年秋,陕西渭河下游5年一遇的洪水,导致50年不遇的大洪灾。河南人对于黄河泛滥的记忆,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对于洪水的记忆可能都要深刻。千里黄泛区,曾使这个省一次又一次地受到灭顶之灾。可是对于渭河下游人民的灾难,河南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三门峡立项之初就遭到陕西方面的坚决反对,当时陕西不少政府官员通过多种渠道力陈此项目对陕西的影响,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

1961年下半年,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1962年,在4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表提交提案,拟请国务院从速制定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具体方案,以减少库区淤积。

1969年召开了晋、陕、豫、鲁“四省会议”,会议决定对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改建。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三门峡工程的运用方式虽几经调整,但三门峡工程对上游(主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造成的危害仍在继续。

2003年秋季,陕西渭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陕西许多干部和一些知名水利专家认为,渭河“小水大灾”祸起三门峡水库,建议废弃三门峡水库以解渭河“地上悬河”之危。

2004年,陕西省15位省人大代表向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关于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尽快降低陕西潼关高程、彻底消除渭河下游水灾隐患的议案》。同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的多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尽快降低潼关高程“废”掉三门峡水库。对此,河南的32名全国人大代表也联合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合理利用三门峡水库”。议案说,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4年9月17日,三门峡市也打破常规向水利部直接发去了长达5000多字的紧急请示,请示的中心内容是:“三门峡市离不开三门峡水库!三门峡人民离不开三门峡水库!”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河南32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一份《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三门峡水库有关问题做出决议或决定的议案》,《议案》中称,三门峡水库降低水位和汛期敞泄运行试验的3年中,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深受影响,仅三门峡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就损失6亿多元,6万亩灌溉农田遭受旱灾,63万农村人口和30万市区人口饮水困难。如果水库继续降低水位和汛期敞泄,“不仅会严重制约河南、山西两省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大批库区移民返迁难以避免,将产生新的矛盾……”

陕西省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同在一个黄河流域,唯有陕西是历史因素的无辜受害者,而别的省份都是纯粹的受益者,他们在几十年安澜的同时,继续向黄河索取更大的利益。”

三门峡市当局所提及的三门峡市离不开三门峡,也反复提到如果没有三门峡水库,该市将损失6亿多元,6万亩灌溉农田遭受旱灾,63万农村人口和30万市区人口饮水困难。

这么多的争端在继续,渭河下游的人民却在不停息的煎熬着,每当秋天来临,当其他地方的人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当中的时候,渭河下游的人们却是思索着会不会发洪水?会不会有洪灾?

去年国庆假的第一天,就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已经放假的人们被防汛指挥部的一纸命令紧急招回,当地驻军迅速集结,紧接着数万人的防汛大军迅速奔上防汛大堤。经过二十多天的英勇奋战,终于战胜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没有死人,没有决堤。可当地的人们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防汛成了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利益的考虑,显然是三门峡争端的核心,什么时候渭河不再那么凶猛?什么时候秦豫人民不再为水争执?什么时候渭河下游的人民不再发愁抗洪并能和其他地方的人民一样共同享受秋天的喜悦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芳草人家点评:

由于黄河的泛滥,秋天成为渭河下游人们
一个生死攸关的季节,但愿这里的人们早
日摆脱洪水的侵扰。

文章评论共[6]个
燕舞莺歌-评论

推荐完全是可以的。支持你!
  【古文 回复】:谢谢  握手   [2006-9-29 19:23:14]at:2006年09月27日 中午2:10

萋逸-评论

西西,怎么不推荐呀。渭河下游其实就是再替河南在受黄河之灾。没有三门峡,就没有我们的灾难!支持,双手支持!
  【古文 回复】:再替=\=在替       谢谢 [2006-9-29 19:23:47]at:2006年09月27日 晚上8:09

芳草心-评论

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秋天,欣赏了!
  【古文 回复】:谢谢  祝福节日快乐 [2006-9-29 19:24:08]at:2006年09月29日 晚上7:21

张贤春-评论

8。3分。
什么时候渭河不再那么凶猛?什么时候秦豫人民不再为水争执?什么时候渭河下游的人民不再发愁抗洪并能和其他地方的人民一样共同享受秋天的喜悦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古文 回复】:谢谢老兄了  握手  [2006-10-7 20:09:28]at:2006年09月30日 下午5:21

孜孜-评论

w 我怎么不知道啊
  【古文 回复】:哈哈 说明你不关心民生呀 [2006-10-7 20:36:26]
  【孜孜 回复】:嘻嘻~! [2006-10-8 13:04:34]at:2006年10月07日 晚上8:33

五月石榴-评论

为什么我们陕西还这样落后??????????????,我们的家乡需要大家关心。
  【古文 回复】:你是陕西的乡党吗?握手 [2006-10-15 20:41:09]
  【五月石榴 回复】:是啊,宝鸡人,握手 [2006-10-17 21:42:58]at:2006年10月14日 晚上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