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明月话中秋江正川

发表于-2006年09月29日 中午2:42评论-2条

中秋节时值农历八月十五;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且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有些地方,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使之成为充满浪漫情调、瑰丽色彩的岁时节令,玩月之风方才兴起。

继至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自此,赏月活动即盛行不衰。其中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譬如南京,自明初开始,凡中秋之夜,云稀雾轻,月光皎洁。秦淮河两岸张灯结彩,人们结伴观灯赏月,文人士子相邀,同登望月楼、或聚夫子庙、或集秦淮河南“玩月桥”桥头,笙箫弹唱、挥毫赋诗、饮酒填词,抚琴咏月。历代文人也就此给我们留下无数委婉动人、轻拨心弦的篇章。苏轼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即是历代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它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并通过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以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面对现实;而其间所蕴含的那份倍思亲人的深切之情,尤其显现在一轮明月高挂的那一凄美时刻,更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世代传诵、倍受赞美的名作。

那句经世吟唱的佳句“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也就成为中秋赋月中最为生动和最富诗情画意的经典绝唱与写照。

千百年来,那客居他乡的游子,生命中涤荡着对秋所固有的一份真诚而又难以割舍的深深情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几乎把所有的思念与牵挂都融在了如诗、如画、如梦的月色之中;钟情于心海抒怀、梦望瑶台的中秋圆月!

更有张九龄那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一轮满月所赋予的那份期盼与思念,以及那月色清朗,树影婆娑,灯火阑珊的缓缓风轻、铮铮韵律所牵出的那分似水柔情。

中秋在即,千般遐想,不由儿女情长;浮想联翩:低头,窗前银光倾泻;举头,皓月满目清辉;梦想着轻步蟾宫,云卷云舒;陶醉在推杯把盏,心海涟旖之中;悄悄地感受着内心世界的那分恬淡、舒展与宁静。切切的思念,渐将翩跹向往中的心锁打开,纵任思绪在苍穹放飞……

只记得儿时吃月饼,不由觉得它同天上的月亮相差无几;拿在手里,就想起天上的月亮,想起那里的桂花树,嫦娥和吴刚。边听着大人们讲那嫦娥奔月的动人故事,边抬头仰望空中那一轮明月,中秋也就如此深深地铭刻在幼时的心上。这,可不是如今这黄金、白银,动辄成百上千的天价月饼能替代了的。

浮云追月、星月轮回:“天若有情天亦老”;网络悠长、心绪绵绵:“月如无恨月常圆”;一轮明月圆,何处不中秋,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亲情遥相寄。

籍此释怀故乡之情及对亲朋的一脉真诚、万般思念之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正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韵随风点评:

原来,又一年的中秋就要到了。
很多人开始思念家乡了,就着你的文字,期待今年中秋的月会更圆。

文章评论共[2]个
古文-评论

祝中秋快乐!!!
  【江正川 回复】:    谢谢!风清月明喜同乐! [2006-9-30 15:26:06]at:2006年09月30日 早上8:09

夜光杯-评论

今夜,秋风轻拔层云寻月,但闻嫦娥苦叹:天下相思的人儿太多,早已把明月瓜分心间。于是,追月至“烟雨”,但见此处那轮如玉的月盘上已刻满了相思的絮语!漫步午夜梦里,那里心相许,月团聚!at:2006年10月06日 晚上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