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眼中的阿Q寂寞黄河杰

发表于-2006年10月17日 早上9:42评论-1条

我眼中的阿q

□张 杰

阿q是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塑造的诸多典型人物形象之一。大凡读过《阿q正传》的人都会认为阿q是具有中国旧社会国民劣根性皆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更是成为许多人长期以来批判的主要把柄。但我认为,阿q身上即使有“国民劣根性”的特点,纵然有“精神胜利法”,这也不是阿q的错。阿q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我对于阿q只有同情,绝没有丝毫的贬低和轻视之意!

首先,阿q的抗争精神是可贵的。阿q的性格不能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中国旧社会下层被逼迫被剥削了全部“所有物的无产农民。”

阿q不但被剥削了所有的物质财产,更为严重的他的精神思想也几乎被剥夺了。身在未庄的阿q不但没有安身之所,即使是暂时住的破祠堂后来也被“别人”夺去了权利;甚至他连自己的姓都没有了。可以说在当时,任何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在受尽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和不幸后,一定对社会失去信心而走向轻生。但阿q没有,即使小说写到最后,阿q也仍然有活下去的念头。这种顽强的、不被一切困难所吓倒的精神难道不正是支持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勇往直前的脊梁吗?难道不正是阿q一种伟大的人格吗?阿q的挣扎虽然最终以失败而结束,但他和命运相抗争的精神却是值得永远赞扬的!

第二,阿q的内心是善良的。

阿q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虽然他饱受了社会给予他的一切不幸,但他对社会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报复的仇恨心理,即使这个社会对他是如此的残酷!阿q住在未庄,便“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家里,但一完就走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阿q虽然贫困,但还是很善良的,他也有自己的尊严。活干完了也不会赖在主人家里,混吃混喝。即便是后来偷吃尼姑庵里的萝卜,也是无充腹之物而为之。能做到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里确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对阿q来说,这就是一种伟大的行为了!相反,生活在现代生活里的我们,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我们也会犯阿q一样的错误,或者犯比阿q更大的错误。我们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责怪阿q呢?

第三,阿q有对爱情执着的美好理想。

如果说阿q对小尼姑的“非礼”是一种生理满足的正常反映的话,那么阿q对关妈确是一种真正的情感需求。当阿q“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时,他得大脑里想,‘不错,应该有一个女人,断子绝孙便没有人供一碗饭,……,应该有一个女人,’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阿q不但想到了女人,也想到了以后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正是阿q的内心深处依然有对生活对家庭对情感如此强烈地执着追求,他才在赵太爷家里时做出了他向吴妈“伟大之举”。

“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阿q想着忽然抱上去,对关妈跪下了。虽然关妈的反映很是强烈,但阿q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他认为向一个女人求婚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以致没来得及躲避,竟挨了打。但阿q始终没忘却吴妈。在小说的结尾出写到:

“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彩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妈。”可以说,阿q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自己曾那么执着追求过的吴妈。这种在现代人也很难做到的行为,阿q确做到了,这难道不是阿q的一种对于爱情的伟大实践吗?

第四,阿q有着变革社会,改善自己处境的强烈要求。

当阿q在尼姑庵偷到萝卜后,他便决定进城。但阿q自身善良软弱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强盗”,他只能充当为一个“小角色”而已。所以,阿q最后也只能回到未庄。当他听到革命时,虽然自己心里“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但是因为压迫自己的举人老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革命也好罢”。阿q便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正是在阿q的心里有着对压迫他的举人老爷有一种反抗的意识,有一种通过革命来改善自己生活的强烈要求,阿q才对参加革命有着一种比其他人更为果敢的举动。即使这种理想是狭隘的,但毕竟这也是一种进步,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理想!

最后,阿q是在黑暗社会长期地压迫下死亡的。

赵家遭劫后,抓人肯定是徒劳的,但为了“政府的形象”,便只好抓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阿q来充当替死鬼而收场。阿q的死是社会造成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固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这不是阿q的错。在未庄那样一个僻远的小镇,没有新思想的启蒙,也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个满脑子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一无所有的无产农民,让他站起来坚决地进行革命来反抗当时的社会,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错误。所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应该是批判阿q的证据和理由,在那时的社会里,这反而是象阿q一样的贫苦大众能活下去的巨大精神支柱。

试想,如果没有了这种所谓的“精神胜利法”,阿q如何在那样一个被剥夺了所有物质和精神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没有保证,又怎么能责怪他为生存而仅有的一点“精神胜利法”呢?

总之,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阿q,我们或者只能说哪个时代给予阿q的太少,而现在的我们对阿q的要求又太多!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寂寞黄河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守侯的时候点评:

说得在理,但还是让大家都来说说吧!问好

文章评论共[1]个
默水深流-评论

顶.本人就是阿Q的支持者!at:2006年10月17日 中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