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追寻先祖张栻的足迹之三:隐山寻源桎木山人

发表于-2006年10月24日 上午10:42评论-3条

隐山位于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的黄荆坪安全村,距湘潭市区40多公里,又名龙山、龙王山,历来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因北宋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隐居在此讲学而得名,并因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讲学授徒,创立湖湘学派,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踏着暖暖的秋阳,行走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心中陡然有了一种厚重感。这里山连衡岳,水接潇湘,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虽然不高,但非常秀丽。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树,潺潺不息的泉水,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于一身的旅游胜地。位于隐山东麓的三贤祠,与濂溪祠、慈云禅寺并排而立。成为隐山众多古代群体建筑之一,蔚为壮观。可惜的是,如今只剩下遗址,值得庆幸的是湖湘文化创始人胡安国之汉白玉像已被收藏,湘潭隐山湖湘文化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再次重修“三贤祠”。“三贤”者,据清康熙《湘潭县志》卷三载:“一统志云:胡文定父子(子指胡宏)及张南轩(即胡宏弟子,理学家、文学家张栻)常往来此山而乐之,后文定卒葬其处,故乡人立三贤祠以祀焉。”

湖南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湖湘学派;湖湘学派又以其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大批学者、名士: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张栻、王船山、曾国藩、毛泽东……

梁启超在《儒学哲学》一文中说:“(王)船山是湖南人,他这一派叫湖湘学派。在北宋时为周濂溪,在南宋时为张南轩(栻),中间很消沉,至船山而复盛。”其实,在周濂溪、张栻之间,梁启超先生落了二个承前启后的人物,这就是在湘潭隐山建立碧泉书院的胡安国、胡宏父子。宋代,湘潭属荆湖南路的潭州。这一时期,湘潭的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胡安国父子迁居湘潭,将周敦颐阐述、发展传统儒学的道学传入湘潭,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影响悠久的湖湘学派,给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宋代佑学,湘潭官学与书院大兴,教育号称发达。道学本肇始湖南周敦颐,至胡安国、胡宏定居碧泉,开坛讲学,此后朱(熹)、张(栻)继响,湖湘学派遂比肩关洛,盛极一时。谁也料不到隐山这一荒凉偏僻之地,会开千年湖湘学弦诵之场;夕照碧泉,远山苍茫,碧泉书院启迪过多少湖湘俊彦的灵光。自此,湘潭人才辈出,间或有璀璨巨星,划破历史长空。学贵疑、贵独、贵创新,湖湘弟子在传承湖湘学派的过程中,不囿于一隅,吸“东南三贤”义理精华,与历代治乱兴衰之迹互证互参,于功利、践履躬行尤为措意,阐发光大,对后世王夫之、贺长龄兄弟、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影响至深。宋之后,湖湘域内经世之风倡行,其功不可没。不仅“近世的曾文正、刘文忠都受他的熏陶,最近的谭嗣同、黄兴,亦受他的影响”(梁启超语)。湖湘学派的特点,即朴实、勤奋、进取的习性,强韧刻苦、经世致用、健于行的作风,以及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参政意识,这些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学人的成长。

南宋名儒胡安国(1070—1138)字康侯,号青山,学者敬为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宋徽宗朝升迁数职,皆辞不就。至碧泉定居,筑碧泉书堂,著书讲学,从游弟子数十人。绍兴八年(1138)四月卒,葬隐山,有墓为证。朝廷破格赐谥文定。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朝廷赐“霜松雪柏”匾额一方,乾隆二年(1737)拨内府库银建三贤祠于隐山。胡安国讲学碧泉,传学胡宏及弟子,形成胡氏学派,一称“隐山之学”,创立湖湘学派.隐山因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

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朝廷旨召张浚湖南路任便居住,张栻亦随父从永州贬所回到长沙。不久,他奉父亲之命,前往衡山拜胡宏为师,请教河南二程(程颢、程颐)之学。张栻对胡宏神交已久,但亲聆胡氏教诲则是在他二十九岁时。据记载,张栻受业胡宏经历了一番曲折。《鹤山文集·跋南轩与李季允帖》记载说:“南轩受业五峰,久而后得见,犹未与言。泣涕而请,仅令思忠、清末得仁之理,盖往返数四而君与之。”开始,张栻拜谒胡宏,前两次不见,第三次虽见之于文定书堂,但先生正襟危坐,默然不语,张栻泣涕而请,先生念其一片诚心,乃说:“尔去之后,但思忠清二字可矣。”对此,《宋元学案》也记载说:初,公见五峰,辞以疾。它日见孙正行而告之。孙道五峰之言曰:‘渠家好佛,宏见它说甚’。公方悟不见之因,再谒之,甚相契,遂授业矣。”胡宏收张栻为徒是经过一番波折,经张栻再之请求才成功的。

胡宏与其父胡安国一样,具有强烈的匡世扶艰的精神。但当时朝廷秦桧当政,他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优游衡山二十余年,潜心问学,一身骨气。胡宏当时拒见张栻可能与他绝迹世事,不愿与官家子弟交往有关。但是,当他了解张栻的情况后,不但乐意收张栻为徒,而且对他极为器重,并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张栻把立志之作《希颜录》呈献给胡宏指正。《希颜录》是张栻二十九岁时所作,他以颜子自期,立志要作颜子那样的圣人。他为此广泛搜集颜子的言行和史书中有关颜子的记载,写成《希颜录》上、下篇,早晚诵览、每日“三省”。胡宏对《希颜录》细加审读,并加批改。一方面称赞张栻“稽孝之勤”,另一方面指出“先贤之语,取舍大是难事”,勉其“于未精当中求精当”。

经过名师指点,张栻学业大进,他的大量学术著作是在亲聆胡宏教诲以后写出来的。张栻一生好学不倦,师从胡宏之后的十余年,他四方交友,奔走讲学,深思明辨,精益求精。朱熹、吴祖谦、杨万里、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都是张栻的好友。他还经常与胡安国的后裔胡大本(字秀立)、胡实(字广仲)、胡大原(字伯逢)以及吴笠(字晦叔)、吴祖俭(字子约)、彪居正(字德美)等人往来密切,互相释难析疑。张栻先后在宁乡城南书院、衡山南轩书院、善化岳麓书院、湘潭碧泉书院等处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

湖湘学派是宋室南渡后理学学派分化的开始,也是理学南渡后的第一个大宗,因主要活动在湖南地区而得名,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属于湖湘学派的开创时期,时间界限是建炎三年(1129)冬至绍兴八年(1138)夏。这一时期湖湘学派的主要学术活动是围绕着胡安国的《胡氏春秋传》的撰写和胡安国的社会关怀为轴心而展开的。

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1074——1138),本字康侯,是福建崇安人(今武夷山市)。他一生在官时间有四十余年,但有实际官务的时间只有六年。建炎三年(1129)冬,胡安国携家眷避战乱迤逦来到湖南湘潭,隐居在碧泉并以住宅为书堂,著述《春秋》并教授子弟生徒。绍兴三年(1133)秋,胡安国又在南岳衡山“买山结庐”,建“衡山文定书堂”,这就是有名的“春秋楼”。其功用与碧泉书院是相同的。绍兴八年,胡安国病逝,谥“文定”,后世因称“胡文定”。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指出:“南渡昌明洛学之功,文定几侔于龟山”,并盛称胡文定是“私淑洛学而集大成者”。胡安国毕生致力于“春秋学”研究,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开始,直至绍兴六年(1136)底,终于完成了在向后的历史中享有盛誉的《胡氏春秋传》。应当说胡安国起初并没有立意要创建一个所谓的湖湘学派,但他在湖南生活八年,尤其是最后五年(1133——1138),培养了大批弟子学人,并造就课湖南地区崇尚理学的文化风气。

湖湘学派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宣传“春秋大义”,主张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胡安国极力宣传的“春秋大义”,正如他在《胡氏春秋传》的引言中所称:“虽微词奥义或未贯通,然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大法略具。庶几圣王经世之志小有补云。”所谓“春秋大义”,就是强调华夷之辨,维护君臣纲常。“春秋大义”是湖湘学派的“家法”,经世致用是湖湘学派的标志。

湖湘学派的第二个时期是作为学派彻底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以胡宏的学术和教育活动为核心,是湖湘学派真正成为重大学术、思想影响的时期。时间大约在绍兴八年(1138)至绍兴。

绍兴十一年(1141)秋天,胡宏在胡安国原建的碧泉文定书堂的基础上,将碧泉书堂改建为真正的碧泉书院。从此碧泉书院成了湖湘学派的真正思想、学术基地,从此,碧泉书院成了湖湘人才诞生的真正摇篮。湖湘学派的规模开始壮大,影响力也越来越深远了。胡宏“优游于衡山脚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创立了“性本论”的新理论,成·南渡之初最大的理学思想家,·儒学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想进路。湖湘学者乃至全国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而至者大有人在。胡宏实现了继承父志、传递儒学的夙愿。

胡宏的教育主要是对内强调身心修养,他创立了“性本论”的理学思路,成为第一个消化北宋周(濂溪)、程(程颢、程颐)、张(横渠)理学思想并开出新的理论路数的重要哲学家。胡宏的这一理论对中国思想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性本论是湖湘学派的最重要的理论特色,是湖湘学派对理学发展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最了不起的贡献。她表明湖湘学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普通学派,而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派别,从理论上讲,她是南宋理学的最高成就之一。正如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五峰学案》中所评价的那样:“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做《知言》,(吕)东莱以·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全祖望甚至以·:“今豫章(朱熹)以晦翁故祠泽宫,而五峰阕焉,非公论也。”

在胡宏主持湖湘学派的这一时期里,湖湘学派进一步坚守胡安国所设定“春秋大义”的家法,同时将经世致用提升到新的高度。把对外强调经世致用和对内强调心性修养当成学者最重要的为学工夫来对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弟子,如张栻、彪居正、吴翌、赵师孟、孙蒙正、向氏兄弟、胡广仲、胡大原、胡大本、胡大壮等。事实上,对内强调心性修养,对外强调经世致用,就是贯彻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伦理理想。作为湖湘学派的最根本的特色,这一点甚至影响了湖湘近千年的历史。

湖湘学派的第三个时期是张栻实际成为学术领袖的时期,这一时期湖湘学派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湖南长沙成了当时全国最令人瞩目的思想、学术基地。时间大约在乾道二年(1166)至淳熙七年(1180)。

乾道元年(1165),刘拱父知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聘请五峰得意弟子张栻出任岳麓书院主教,胡宏另一弟子彪居正充任书院主管。湖湘学派的教育基地从此转移到了岳麓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盛况空前。

乾道三年(1167)八月,朱熹听说张栻得到衡山胡氏(胡宏)思想学术真传,携弟子林用中(字则之)、范念德(字伯崇)从福建数千里之遥,来到湖南拜会张栻,两人在长沙相研学术,辩论问题两月余,之后又同游南岳衡山。岳麓书院从此名声大噪,成了湖湘学派的中心思想阵地和固定的学术堡垒。天下学子竟以不得卒业湖湘为恨。

第四个时期是胡大时成为核心学术人物的时期。时间大约在张栻过世(1180)以后至胡大时过世(具体时间难于确定,大约在1210年前后)。

张栻之后,胡宏季子胡大时继任为湖湘学派的学术领袖。胡大时在思想、学术方面没有很大的创新,同时又先后师承陈傅良、朱熹和陆象山,经常外出求学,湖湘学派从此走向衰微。湖湘学派在这一段时间以后成了解答儒学理论中的疑难并普及儒学教育的一般性基地。湖湘学派此时已经呈散居状态,作为一个学派,已经很少有规模性的学术活动了。

第五个时期是胡大时过世以后到南宋灭亡。具体时间大约在嘉定五年(1213)前后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

胡大时死后,湖湘学派之作为学派,事实上已渐名不副实了。但是湖湘学派的影响很近,威力也很大,岳麓书院、碧泉书院和衡山文定书堂虽然均已没有非常杰出的学者主持,但诸生向学之风已然形成,他们坚持身心修养并将这种修养与捍守国家主权和保卫汉民族文化尊严联系起来,在南宋面临被元军覆灭的危险情势下,纷纷投笔从戎。谱写了一曲为国捐躯和为信念赴死的壮烈的人生壮歌。仅岳麓诸生就在长沙保卫战中“十亡其九”,其余则亦多有在抗元中壮烈牺牲者。只有极少数湖湘学者从此隐居不出,私下依然传递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术,湖湘学派在历史上消失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桎木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声叹息点评:

感谢先生将湖湘文化再现给读者!

文章评论共[3]个
晴茜绮梦-评论

请重新排版,段前空两格!at:2006年10月24日 中午1:10

桎木山人-评论

OK了。
谢谢了!at:2006年10月24日 中午1:31

极度寒冷-评论

欣赏!
  【桎木山人 回复】:谢谢! [2006-10-25 8:06:18]at:2006年10月24日 下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