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流着中国血的中国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流着中国血的中国人》。
实际上,这个题目是从一篇报道著名画家韩美林的文章中得到了启发。那篇文章的题目是《韩美林:我是一个流着中国血的中国人》。
说起韩美林,我想大家可能还有点陌生。但是,说起2008年申奥标志“福娃”,大家又一定很熟悉,对,韩美林就是五福娃的设计者,号称“福娃”之父。实际上他是个很有名的人,“韩美林”这三个字,享誉中外,有人称其为“东方的毕加索”。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个很爱国的艺术家。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在《我眼中的韩美林》这篇文章中引用过他的一句话:“咱头发不黄,眼睛不蓝,鼻子也大不起来,就得明白,咱们是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一千个理由,不爱国就不是好种!”这话说的多好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韩美林有一次去美国讲学和画展,他的妻子随同前往。这是一次成功的行动,纽约“曼哈顿区”定当年十月一日为“韩美林日”,授与他“荣誉市民”称号,并赠金钥匙一把。但返程飞机飞到香港后,夫人朱女士却劝他去法国定居,同时还以离婚相要挟说:“我告诉你,到法国定居,我已经铁了心了,要么一齐去法国,要么咱俩离婚,两条路由你选。”
韩美林听了,先是惊奇,接着脸色由白变青。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的艺术成就是吃着祖国传统文化的乳汁长大的,叫我到法国去,我会得消化不良症,我的艺术也会枯萎!你愿意去,我不拦你,你去吧!祝你好运。”说罢,美林把自己身边的一批画和身上所有的钱交给她,从此两人离异,分道扬镳,韩美林怀着对祖国挚诚热爱的心,毅然只身一人从香港回到了北京。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道出了我们所有爱国者的心声。在韩美林的身上,他们看到的就是一颗多么可贵的爱国心!他不愧是一个真正的流着中国血的中国人!后来,当他在日本办画展时,作为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他拿出了20幅画,10幅字,其中8幅字的内容竟然全是抗日烈士的诗词!
在当今时代,当一些人向往着美元英镑,向往着纽约巴黎的时候,却有许多爱国者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母亲!像韩美林这样的爱国者,怎能不让我们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我手头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我想到的“祖国”,就是那个创造了古代文明的一个叫中国的古老国度。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我还读懂了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我读懂了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我也读懂了祖国壮年的成熟……我还看到了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到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也看到了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今天,我还看到了我们的祖国的头上的无数的阴影,这当中,我们看到了那些敌视我们的国家和势力对我们虎视耽耽不怀好意的目光。做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忽视身边的危险和威胁。看吧,美国50年代打朝鲜,60年代打越南,70年代打中东,80年代打巴拿马,90年代打巴尔干,进入崭新的21世纪,美国又进攻伊拉克,哭泣的是巴格达,悲哀的是整个世界。。……所以,热爱祖国就该热爱我们的国土、热爱我们的人民、热爱我们的国家,但热爱祖国还应该表现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祖国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我们能负重,我们能承担,我们要为祖国的事业增光添彩。让我们当一回21世纪的纤夫吧,把对祖国的热爱和执著汇成一股巨大力量,推动中国这艘承载着十三亿人民的大船奋力向前向前!今天,当面对这个除旧立新、沸腾上升、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
在这里,我还要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祖国》
我们,
在您的胸怀中生存了五千年,
于是,
骨子里便有了五千年不变的中华魂。
我们,
将您的脚步追随了五千年,
于是,
见证了您五千年的沧桑。
您也曾经迷惘,曾经低沉,
但1949年民族的一声巨吼,
就使世界为之震动;
1978年的一声春雷,
推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您的身上。
我看见,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闪射着太阳的光芒;
我看见,
基因密码带领我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
我们和您一道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
我们和您一起跨入了一个崭新灿烂的纪元。
我们明白,
我们的双肩将托负起您明天的希望;
我们清楚,
我们的双手将创造出您未来的辉煌。
在最后,我要说,我渴望自己做一个流着中国血的中国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点什么,就像一滴水渴望投入大海的怀抱,就像一名战士渴望听到进军的号角!祖国,有这么多流着中国血的中国人,我们定将令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本文已被编辑[晴茜绮梦]于2006-10-25 11:04:0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余新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