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的网名叫二十四桥,她现在在上海。
二十三年来,我含辛茹苦养育了她。如今她已长大成人,凡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我也不再过多地干涉她。
她是个有理想有报负的青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外面打拼。因为总是很要强,不愿依赖任何人,吃过很多苦,也碰很多钉子。她总是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她的信念始终是坚定的,即使有时夹杂了太多的苦涩。
她经常读书到深夜,看厚厚的书籍,对很多事她都了然于胸,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她常常跟我说,毛泽东的文章写得好,简炼、精僻,然后一句一句读给我听。神彩飞扬的样子将这个已逝的伟人引为知己。她还经常谈到《贞观政要》里的智慧,曾一个字一个字工整地抄下来,感叹现在的政府官员为什么不多看看,反省反省。
她的零用钱都用来买书,那个临的书架是她爸爸用废木条钉起来的,已经很破旧了。
没有人决定一定要她选择什么样的事业。台灯下,她一边写作一边思考,她经常说起等我老了就去研究地方志。她的眼睛在镜片后面闪着睿智的光芒。那一刻,我真想流泪。
我们一家人都是下层普通的劳动人民,没读过多少书,但都明白朴素的做人的道理。她常常会为不平的事气愤。看《中国农民调查》一书,她一直在流泪,她会因此而彻夜不眠。她对鲁迅的一句话深有感触: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我们没能让她如愿去读大学。这是我们终生的遗憾。说真的,我们一家人活得都不洒脱,她是最艰难深重的一个。
我的女儿看上去很文静,是优点和缺点都藏得很深的那种。只有与她相处久了,才会发现她的性格,她的内心深处并不与外有的文静相一致。她很倔强,有时会执着到蛮不讲理的地步。她说起人文历史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晰而果断,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这时,女孩的特点在她身上找不到了,我看到的是个坚毅果敢的男孩形象。
脆弱的时候,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泪痕满面。我不知道她心理在想些什么,是什么让她如此痛苦。做妈妈的我贫乏的经验和语言劝解不了她。她就在那样时候上网,和她最亲密的一个网友聊天到深夜。我曾问起那个网友的情况,女儿会说,在网上都是美好的,充满智慧的。但也许在现实中会让你感到失望。他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我们引为知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陌生。知己是陌生的,我没能理解女儿的话,但我相信她有自己的理由。
静夜里,我们面对面聊起我的青春过往。我满怀幸福地向女儿说起,与她爸爸相识、相恋到相知的过程。女儿的眼睛大大的,像在专注地看着我,又像在专注地想着别的什么事。她的眼里注满了湿润的液体。女儿是在憧憬着未来。
-全文完-
▷ 进入林绛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