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流的轻波
人生总是这样的,要想葆有一份永恒的激情很难,要想不怀激情的去忘掉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则更难。当我有一天重临豫南老家那个古老的小村庄时,这份感觉愈发清晰和坚定。
走进小村,昔日的玩伴都已不再明眸皓齿,今日的荷锄村妇,谁是当年共织绮梦的人?白发苍苍的老翁,竟是记忆里打谷扛包、稻场扬波的壮汉。多少生命随风俱去,多少生命徐徐而来,作为背驮古典精神的含蕴,身润现代文明美好的我们,面对岁月变迁的情境,思绪往往是落日一样的无奈,怀想却又如流水一般的绵长。
现代自然的演化,似乎并没有在这个略显偏僻的小村里留下多少痕迹,青草常绿,碧水常蓝。只是,老奶奶倚着门槛呼唤孙儿回家的吆喝,已经抵不过疾驰而过的摩托车的声响,小村里炊烟少了,液化气多了起来。雨过天晴,夕阳西下,那湿漉漉、清爽爽,弥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中还能映出一弯彩虹来。极目远处,几十里外的青山翠黛,在蓝天下如波起伏。这乡村的景致令人沉醉,如要讴歌,便是集古往今来的文人一起,恐也难以立刻推敲出一个聊堪赞美的词汇来。那个时刻的你,要想感悟乡情,也只有重归童蒙,拾起孩时的记忆,去畅游当年的乐趣了。然而你也该承认,童年,那也是深邃幽远的境界,足够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寻索、徜徉与深思的了。
拨不乱记忆的游丝,时间越是遥远,那一重又一重的景物帷幔越是悄然影现,丝丝缕缕,层层叠叠,遮不住,又让你遐思绵绵。当年,我也曾举银锄一片,着布衣一袭,跻身大人的行列为嫩苗除草。这样的旧梦重温起来,依然倍感愉快和亲切。但昔日的惬意,又怎能拂去今日的满面风霜?
默默地徘徊在村头的田间小径,默默地感受少年乡情的温馨,如同眺望渺渺汪洋。汪洋尽头的水平线,仍在恣意的展示她的神秘与诡谲。玄想当年的小村,凝视今日的小村,间间老屋依然挺立,安分的横坐在古槐老柳之间,任由岁月的风霜在周遭起生,不禁让人心头颤动:若干年后,这碧蓝如海的桑田,果真要变成茫茫沧海吗?当初,我在烟雨中离去,而今,我又在烟雨中归来,归来后见到的依然是这永远的蓝,永远的绿。这让我感到仿佛失落了什么,又好像重新获得了什么。这一失一得,一怅一乐,总是亘古相循。若干年后,不知又有何人来此伫立,来此怅望这座似是而非的小村啊!
千万年后的变化谁也不敢论断,人类的智慧使人类颤栗,但不管是为了幸福,或是因为悲哀,只要能够心灵颤栗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家乡,那广袤的大地,明净的蓝天,常常令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夜间,想起孩提时在这小村的夏夜,坐在丝瓜棚架下数星星;而到了冬夜,在这土墙的老屋里,哄着大人煮狗肉,便使你忍不住要忘却一些在滚滚红尘中曾经遭遇的无奈和感伤。冬天的小村,灰茫的季节,小村的人们不忙也不叹息,一切静默默,期盼着大雪压向四野的麦田,祈祷着来年的丰收,来年的幸福。
其实,真正生活在这个小村的时候,也不觉得小村是多么的荒凉,总觉得她的静谧,她的古老,让农家的生活更神秘更完美。可是,在我渐大的时候,在我嗅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后,我便开始怀疑自己,后来终于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深秋走了出去。这一走,我便从此不再属于眼前的这些老屋,不再属于这个生我养我的小村了。从部队,到地方;从北疆,到南国,一晃将近20年。于是,注定今生要栖身他乡的我,自打定居在郑州后,便只能在记忆里回忆小村了。记忆虽不一定完整,但毕竟我的成长,我的童年和少年,无不都是从记忆的石阶上踩过,这样,我的心路历程便不会像流矢一样匆匆划过。
还是这些曾经住过的老屋,也许在倾侧的裂缝里还有我深藏过的什么。老屋,这些上世纪的产物,佐证着历史的存在,你可以肯定她的渺小,但你却不能不承认她的顽强。当凌厉的风雨,刺骨的寒流,一年一度的在她的周遭呐喊肆虐,她依然倔强的站立,像我们敦厚朴实、经风砺雨的父老乡亲。也许有一天,老屋会在风雨中坍塌,但她为乡民不畏寒暑,挡风遮寒;默默无闻,傲然挺立的顽强精神,不会在人们的心中磨灭。它激励着这个小村的人民勇敢的站立,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小村的周围有一些水塘,向西有一条泥沙路通往不远的河岸。这条河叫作史河,是淮河的支流。从前的河岸两边林立了许多树,郁郁葱葱的,现在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池塘河沟,已不像从前那样清澈了,村里人说,许多水塘现在被村民承包了,养鱼养虾,发家致富。我听后,虽然有点失落,但又觉得欣悦。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的风潮能吹进这个偏僻的小村,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从前,村口的稻场很宽敞,是我们耍玩的好地方,曾经骑竹为马,在那里扬鞭挥洒。那份情景,虽然没有唐•吉珂德一样的骑士风范,但也是少年放怀,昂啸九天,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样的豪气和雄壮。仅此,已足够我们倾情一生去沉湎其中,回味无穷了。
每到深秋时节,小村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粮食满囤满仓,高高的稻草垛堆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芒。这时的人们总是面带笑容,心情舒畅,话语里充满着对辛勤劳作的满意,流露着对幸福生活的衷情与向往。这种典型而古老的豫南平原小村的景象,年年如此,有着人寿年丰的原始情韵,那么丰美,那么悠长。丰收是幸福的胚胎,是成熟的标志,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感悟。
如今,这小村里已不再有人夜半偷割生产队鲜嫩的紫云英充饥了,倒是以前抢摘的槐树花今又成为村民的眼中宝。每到春天,清香的槐树花被人们一串串摘下来,然后卖到远远的城里去,说这是乡里的绿色食品,城里人喜欢吃。村里因势利导,让村民栽种了许多槐树,这可望是新时代里小村人致富的一条途径。
在小村的前面和其间,有不少照眼的红砖楼屋相映比高,我刚进小村时,还几疑小村在梦中呢!村头的几棵大桑树早已不见了踪影,月月年年,那高大繁茂的树姿依然矗立在我的记忆中。那熟透的紫褐色的桑椹甜甜的,常令我梦中嘴角流蜜。池塘中的红菱角,嫩甜的让人心醉。这就是我童年的小村,少年的小村,小村永远在我梦中。
不再回想,但思绪总是震颤不已。几回回梦中走进小村,疏疏落落的草土屋、黄泥巷,她的沉潜浑厚一如古老的部落,但却没有因为干戈争斗而沉淀的萧杀,只是幽幽静静,淡淡邃邃,令你一直想去看个究竟,想去找寻点什么。在我去的当时,一切都沐浴在柔美的夕照中。最难忘村中孩时的小伙伴,竟找不到几个,听说都到外面打工挣钱去了,只在农忙时才从四面八方回来收获。村里留居的多是老人、孩娃和看家带孩上学的媳妇们。
存着几丝遗憾走出小村,儿时伙伴的音容笑貌历历眼前。曾经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那些让我记忆一生的故事和情谊,永远萦绕在我不曾褪色的记忆中。我打心眼里想念他们,祝福他们。
记忆,是村前涓涓不息的小河,思念,是那河中潺潺湲湲永流的轻波……
-全文完-
▷ 进入红尘滚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