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应试教育”真的将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源头? 李笔

发表于-2006年11月06日 上午11:33评论-2条

应试教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扮演过久远的教育与遴选人才的角色,现在也不例外,同样还在继续统治着教育者的三尺讲坛,也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与被教育者发生着矛盾冲突,在这种矛盾中脱胎换骨,与时俱进,用填鸭式的极端方式给受教育者灌输了许多的知识,也培养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其功也不可没。

不庸讳言,时代发展了,人们也开始对应试教育这过时的教育手段产生怀疑,它是否适合当今迅速发展变化的受教育者的素质,特别是当今青少年的生理的,心理的承受力,以及他们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考察的着眼点等等诸方面的因素,环境让他们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优异性,表现出了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创造性和独立的追求,他们有自己的是非成败,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一句话他们是处于独立思考的一代。这都是源于当今世界的主潮流和信息高速公路越来越宽,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价值走向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这也让教育者在被教育者面前往往手足无措,然而有的教育者还是是念念不忘古老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企图一劳永够逸地躺在教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对于当今的受教育者来说,他们已经不合时宜了,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更换头脑,改变教育理念,才能够真正地执教于当代讲坛,否则是会被大浪淘沙的。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阻挠得住的历史车轮,然而现今的教育无论怎么变,都还是拖着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没有完全蜕化掉的猪尾巴——应试教育。即使立国要达六十年了,也还没有出现过在本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物,这当然与环境条件不无关系,但根本问题可能还是在教育上。当然建国后的“文化革命”也可能把诺贝尔奖革掉了,不无遗憾,时间长达十年,给教育蒙上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学制的任意缩短,教育的随意革命,湮灭了许多的优秀人才,也许当中就有优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过境迁,只能痛定思痛了。这时的教育都基本上采用的是应试教育,不过曾一度时间也是不以分论才,凭政治表现推荐上大学,学生的学业也就可想而知了。从拨乱反正开始,一切的百废待兴,渐而走向了科学的春天,教育才真正走上了人间正道。可是教育的主旋律还是敲定在应试教育的鼓面上,因为那是才恢复了高考,国人瞩目的当然就是高考这根指挥棒了。这时纯粹是应试教育,也给国家铸造了许多栋梁之材,而受教育者也完全适应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这无疑对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时下的发展让许多人认为教育犹如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一般,是骤然凸显的一番幻影,可以断其章而取其段,特别是对应试教育大加诋毁,本人不敢苟同这截获片断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人摸象的观点。“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被某人大委员视为很多未成年人逃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弊端,也许是致命的犹如杀手般对青少年的虐杀的手段,然而也不能将青少年的犯罪完全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将来后果吧?即使在我们听到了各地中小学流传了好几年的童谣:“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还有美眉睡。”这童言确实无忌。也道出了个中的缘由,让我们去做可笑的缘木求鱼吧。首先上学的的苦,累,这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取向的问题了,苦累是相对而言,对于农民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确实是一种苦和累,然而为了生存,有几多农民能逃避现实,去逃离农村,做一些学生逃避应试教育的极端之事呢?不可否认,现在许多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外出务工,这也算逃避苦累的一招奇策,但务工不一定就是天堂鸟飞回了天堂。人生观的教育被应试教育挤破了头,无处容身。青少年的苦乐观有了一定偏转,好似人生不是炼狱,而是专程来享受人生数十年的。但这也不能完全就否认了应试教育,把它说得一团漆黑。至于说到的加入黑社会,应试教育里也没有这样的黑内容,那么它是来自何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现代先进的各种媒体传播给他们了有关的黑内容,电视里的黑社会组织,手段,绑架、敲诈,等难道都是应试教育的所传道授业的内容?学生的业余时间应该做什么?这是教育者和社会都应该关心的,应给他们怎样的关心,从身体到心理,从今天到明天,不能头痛医头,打手顾手,一有什么意外就随便指责是这里的问题或那儿的毛病,没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没有全局观点的人是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高见的人。

应试教育好像是十恶不赦的大敌,那么能用什么更为先进的手段来取代为罪恶的源头呢?现在的教育制度好像抱着十世单传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应试教育的命脉,生怕在当今失了传而断了种,按某委员的逻辑学这可能就是在纵容罪恶的源头让他继续孳生犯罪的温床了。“有资料表明,近七、八年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每年刑事犯罪案件约有几百万起,其中50%左右是未成年人犯罪。”分析这些未成年犯罪的根源,难道就真是为了逃避应试教育而去走向歧途的?如果没有媒体给他们新鲜而有刺激性的活教材的提供,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有那些“行侠仗义”的手段,让自己一朝而成名。也许与他们的精神空虚,心理障碍,对社会的歧义理解(这就应归咎于知识的奇缺了),逆反心理,寻根究底,等等不无关系,岂能简单地就画地为牢,是应试教育惹的祸,是其将来的犯罪的源头。

未成年的犯罪的根源真是如某委员推断的这么简单,也许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斩断应试教育这根黑手,从源头堵截未成年犯罪。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事物都是相反相成,具有两面性,是双刃剑。应试教育能够存在到今天,它也有存在的必要性或合理性,只不过人们在对其把握的尺度上有了偏差,应试离不开全面发展,应试离不德的修养,应试离不开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熔炉,不能让应试教育偏安于一隅,而要在全方位里应试。“涉嫌犯罪的,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且备受老师歧视的‘差生’。”“差生”犯罪的观点让人不敢苟同,但这也给老师在教育中要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了要求,以人为本,不能歧视学生,让学生能发展其长处,这是让青少年能正确认识应试教育的根本。

“另有数据显示,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这是学生对社会这个大世界的认识不全面,好像唯一的人生出路只在于读书,从而对读书的泛概念理解偏失,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不一定就会产生犯罪的动机,只不过是爱好的转移罢了。有些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也是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一个原因。这些都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严峻课题,怎样正确利用应试教育的精华,而剔除其糟粕,创新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武断地“是”或“否”的孤芳自赏的经不起时代检验的理论,那将是教育的幸运,也少一些对应试教育的犯罪“源”的认识。

应试教育在没有被什么新的**教育所取代之前,它还是应试教育,教育者们只能在这里用原始的世代单传的原始工具加上并不精良的现代教育工具耕耘在应试教育的天地里,等待明天的**教育的临产,带给学生们新的别具一格的教育模式,也许为期不远了吧?这也许是“救救孩子”的最好的药方了。

2006年11月6日初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这个问题一旦成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文章评论共[2]个
chen红叶-评论

等待明天的**教育的临产,这里怎么会出现乱码呢/
at:2006年11月06日 下午3:01

寒江听雪-评论

谁来先摘这颗桃子,谁就是圣人!:)支持!:)at:2006年11月07日 上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