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洛阳游记易昔

发表于-2006年11月16日 下午3:56评论-0条

洛阳游记 

杨多永

赴洛阳

“五、一”长假期间,我有幸和张主任带队与29名同事、朋友一起去洛阳参观游览。

三日傍晚,我们登上了发往河南新乡的列车。大家一路兴高采烈,谈笑风生,直到晚上车内就寤灯熄,仍有人在窃窃私语,尽管大都躺上卧铺,却不愿早早入睡。约莫两小时后,谈话声渐渐消失,随即响起了阵阵鼾声,有的像吹笛子,有的像拉风箱,有的像解木板,加之咬牙、梦呓、放屁声,在轰隆轰隆的列车声中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交响曲。

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就像当年在部队带分队去执行任务一般。列车在三门峡停站后,老半天没有启动,我就被睡意慢慢地俘虏,最终失去了享受“交响曲”的权利。

当列车员“换票了!换票了!”的喊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时,列车已驶入洛阳车站。车厢里大呼小叫,有的忙着收拾行李,有的提前往车门口涌动。站台上灯火辉煌,人流如潮,我们也汇入茫茫的潮水之中。

出站来到广场,才发现天灰蒙蒙、阴沉沉的,雾气浓得顺手抓一把就能拧出水来,还夹杂着一股股凉风。洛阳的导游小姐举过头顶的蓝色三角旗子迎风飘动,“欢迎宝鸡客人!”的呐喊声驱散着凉意,我们看到了导游微笑的脸颊,顿时,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温馨。

吃罢早饭,太阳公公仍与我们捉迷藏,躲得没影没踪。轿车从洛阳向第一个景点——少林寺驶去。途中,导游小姐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旅游景点和当地风土人情,不知道是她的讲解魅力,还是封建帝王9朝建都的古老历史和洛阳旅游景点的引力,大家听得着了迷。

我们对洛阳有了初步了解。洛阳市,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说的是洛阳的沧桑与厚重;“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说的是洛阳的灵秀与妩媚;而“洛阳纸贵”、“天下名园重洛阳”,则是说洛阳文化的分量。牡丹花会、关林朝圣大典和元旦的白马寺钟声三大庆典活动,每年都在洛阳举行,使洛阳流光溢彩, 名气大震。

观少林

当导游小陆讲完洛阳“三绝”——水席、牡丹、龙门石窟和“三宝”——唐三彩、官瓷、杜康酒的故事后,轿车进入了嵩山脚下的少林寺境内,此时,少林寺的掌故便成了主题曲。大家在听着少林寺和塔林妙趣横生的故事,更急切地翘首期盼到实地以睹为快!

经过一个多小时旅行,轿车到了少林寺停车场。下车时,我们才知晓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聪慧伶俐的导游连连称道:“宝鸡的贵人给洛阳带来了甘露!为人民增添了福音!我向各位鞠躬了!”大家也争先回敬道:“洛阳真人杰地灵!”“不仅导游会念生意经,就连细雨也洗程迎宾客了!”

少林寺景区是嵩山风景名胜区最富有盛名的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地处嵩山西麓的少室山阴,四周群山环峙,圣水南流,翠柏蓊郁,景致幽雅。“禅室”、“尼院”、“武地”是少林景区的主要特色。景区内有少林寺、少林寺塔林、达摩洞、初祖奄、永泰寺、少室阙等景观。

刚刚进了少林寺入口,江泽民同志题词:“少林文化,人类遗产”的石碑就映入眼帘。尽管小雨不停地撒落,但拥挤的游客全然不顾,个个收起雨伞,在石碑前逗留徘徊,寻找拍照的空间和时机。我们也花了不少的工夫,都相互留影,我和夫人合影也定格在了相机的底片上。

此处离少林寺大门并不遥远,旁边的广场上却停满了一辆辆环保电瓶动力车,在导游小姐的善言巧嘴劝导下,游客们大都每人不得不掏出五元人民币,给长龙式的动力车去交费。我们执意要活动了一下筋骨,硬是花了10多分钟时间走完了所谓的“十里路程”,沿路还观赏了少林寺武术馆,欣赏了“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牌楼。

上苍被我们的执着精神所打动。当我们步行到少林寺的山门前时雨停了。天空也蔚蓝明亮了许多,白云飘飞。环顾四周,在参天古柏的掩映下,群山环抱的一座座庙宇显得更加清秀、肃穆。

山门(大门)也叫三门,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时所建。1974年重修。“少林寺”三字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三门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天王殿,为寺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原建筑毁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八六年重建。出入殿内的游人络绎不绝,善男信女们都虔诚地跪地十指合一,向释迦牟尼做三个长拜叩头,有的还往公德箱中投入布施,大家都带着良好的向往和期盼恋恋不舍地离去。

院内鼎炉中香火旺盛,尤其是那如同擀面杖、镢把、棒槌、大炮管粗细的各式高香林立,根根冒着火光,烟雾缭绕。鼎炉旁的香案上摆放着各种五颜六色的高香,案后的地板上高香堆成了一个个小垛,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香王。高香,真算得上香族中的领军人物了,让我大开眼界。

法堂,位于大雄宝殿后,为高僧讲经说法处。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中华大藏经》,及少林拳谱秘笈等。内供汉白玉大卧佛,长七米,重十六点五吨。堂内有10 多个僧人正在做功课,个个跪地,两臂合拢举过头顶长拜,嘴里喃喃有词,声调抑扬动挫,磬声不时合鸣,震得殿堂墙壁嗡嗡作响。

千佛殿,为少林寺最后一道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殿堂右侧的地面上,有二三十名小僧练习少林武功,出掌有力,风声飒飒;勾腿跺地到位,地上泥土飞溅。围观的游客赞叹不已:真乃“习武之地”,无愧“武术之乡”的美誉。

据导游介绍,现在少林寺景区共有56家武校,武僧近30000人。此地每两年举行一次(9月)“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进行武术比赛、武术研究、艺术展示、旅游观光、商贸洽谈等活动,把中国的武术传遍天南海北,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在每年四、五月间,还举办“嵩山登山节”,既强身健体,又使人们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各旅游团的导游都始终不渝地在各景点“表演”。小陆同样是恪尽职守,她全然不怜惜语言和词汇,用沙哑的喉咙耐心细致地介绍着每个景点。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232座,有隋、唐、宋、金、元、清代的古塔,还有当代塔。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为七级,世称“七级浮屠”,最高达15米。大多数是用砖石砌成,亦有用整石凿制而成。塔体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少林寺塔林,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的艺术宝库,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历史非常珍贵的资料。 

逛龙门

游览毕少林寺和塔林,我们驱车到“女包公”公安局长任长霞曾战斗过的故土——登封市吃午饭。饭罢,我们乘游车匆匆向龙门石窟进发。

龙门石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又因地处隋唐“龙庭”所在都城的正南,故亦称“龙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赋诗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最好的风景区。主要由龙门石窟、香山寺和白园等组成。它开创于北魏(公元493年),开凿时间达500年。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像11余万尊,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00品。

游客们无论是祭拜佛像(最高的17·14米,最小的2厘米),还是观赏风景,都将会被气势磅礴、富丽堂皇、美奂绝伦的石窟雕刻,或山青水秀、曲径通幽、奇峰怪石、流泉飞瀑的自然风光所折服,个个叹为观止。我们正在观赏龙门西山宾阳三洞时,细雨又洒落了起来,拥挤的游人听着导游精彩、生动的介绍,看着结构奇特、开凿考究,造型生动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雕像,都赞不绝口,不愿意挪动那留恋的沉重脚步。

唐代纪年“功德”窟——万佛洞前,游人也闹嚷嚷一片。本尊阿弥陀佛高4米,结跏趺坐于束腰八角莲花须弥座上。南北壁面刻有密密层层的佛龛和小佛,约15000尊。它们的形象虽然轮廓不清,却蔚为奇观,给人以千变万化之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展示了龙门石窟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成果。

到了建于北魏晚期的莲花洞前,我们被镌刻在窟顶的巨大莲花所吸引,大家争先恐后地观赏、评论,导游不得不中断讲解。洞内主佛释迦牟尼立像高5·1米,面部和两手都已损毁。洞中佛龛较多,构图精美多彩。游客中的善男信女们总是少不了叩头长拜,有的还在默默许愿。朝洞内拍照的咔嚓也声不绝于耳,都想留下珍贵的莲花雕刻艺术。 

我站在建于唐高宗时期(公元675)的奉先寺前,细细地观看大卢舍那佛像。结跏趺坐的大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那丰颐秀美的脸庞,夺人心魄的眼神,雍容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气派,让游客们都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憾,体会到人生应有的怜悯、忍让、包容与豁达。声音沙哑的导游告诉,卢舍那的佛教含义是“诸饿恶都尽,众德悉备”,“光明遍照”法界。卢舍那的佛,体现了庄严雄伟而又睿智慈祥的性格,呈现出宁静含蓄而又神秘的微笑,真乃“大慈大悲,如月如日”。它和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流韵绵长。游客们恋恋不舍,都在此争先摄影留念,然而没有一个能留下不照入别的游客的镜头。尽管我们个个头上水珠已经滴答滴答地掉落,但是我和爱人以及朋友们却都抢到了一张难得的照片,人人都乐得合不拢嘴巴。此时此刻,我便觉得人世间还有什么磕磕碰碰、恩恩怨怨之事不能化解?还有什么名利、地位之争不能调和?还有什么个人的奢望、贪欲之念不能放弃呢?!

蒙蒙的细雨过后,微风轻拂。不一会儿,雾气散尽。我站在龙门石窟峡畔,眺望伊河,碧水东流,蜿蜒绵长;仰视山间,石峰耸立,植被浓郁,一派幽雅的自然景观。

如果说石窟雕刻恢宏壮观、博大精深的艺术气象感染着祈求人生幸福的芸芸众生;那么掩映龙门东山苍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原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香山寺是北魏熙平元年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盛唐时期,香山寺居于“龙门十大寺庙”之首。女皇武则天曾在此留下“香山赋诗夺锦袍”的千古佳话;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就在这里赋闲定居,自号“香山居士”,留下诸多诗篇,并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1936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居住在香山寺,流连于伊阙的美景之中。因而,香山寺成了游客关注的焦点和风水宝地,香火尤旺。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染了不无正业之嫌——不厌其烦地做起了出售高香的生意。凡来寺里的游客,导游就给每人胸前披挂一条红绸布,预示吉祥如意;善男信女又都要上布施、烧高香。游览祭拜完毕,游人又须把这条红绸布挂在九老堂佛像身上,留下烦恼,带上好运,离寺下山。其实,这一切活动都是让游客消费掏腰包的把戏,没有钱支撑是万万不能的。

香山东侧是白园。白园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安葬于此而得名。它坐落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园地,占地40亩。依山势建有松风亭、白亭、翠樾亭,道时书屋,乐天堂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白园,山峦怀抱,柏青竹翠,临峰而立,清风送爽,可远眺龙门石窟,可旁观香山古寺,确为消夏旅游的好去处。

夜宿小浪底

晚饭后,刚刚停歇不久的小雨又敲打起了游车的窗棂。我们向位于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小浪底宾馆驶去。车子在不大宽阔且溜滑的路面上颠簸,夜幕把窗户包裹得严严实实,驾驶员谨慎地慢悠悠操作前行。导游正组织大家搞娱乐活动。一曲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唱罢,陕西秦腔《游西湖》就登了场,赢得了阵阵掌声。之后黄梅戏《女驸马》、军歌《为了谁》、通俗歌曲《中国功夫》、《辣妹子》、流行歌曲《两只蝴蝶》,以及笑话、故事等都先后闪亮登场,13名朋友的“绝活”,给这个临时大家庭增添了喜悦和欢笑,也在我们每个成员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经历一天的劳累,大家在幽雅、洁净、舒适的三星级宾馆里尽情地享受小浪底人民的淳厚与热情——我们洗罢热水澡,刚刚躺在温馨的床上,就像服了催眠剂,迅速进入了梦乡。待一觉醒来,朝霞已经映红了窗棂。吃罢卫生、可口的自助餐,我们徒步到了小浪底景区,开始了新的游程。

黄河小浪底旅游区,位于洛阳市以北40公里黄河干流上的孟津县小浪底村附近。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在当今复杂的地层上建筑起了“最具挑战性”的雄伟工程,小浪底创下了一项世界之最和中国第一。水库坝为斜心墙堆石坝,坝长1317米,高154米,总填筑量5185m3。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水库的功能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可使黄河下游堤防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1997年10月底小浪底截流成功。小浪底风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是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境地。

远眺雄伟的堆石坝、雄壮的地下隧洞、耸立的进水塔群和喷吐银珠的消力池,以及巍峨的混凝土防渗墙等,不由得使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劳动的伟大!开拓进取,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是我国的光荣历史传统,也是如今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原泉。

赏牡丹花

尽管得知洛阳的牡丹花已过了盛开的“蜜月”期,但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花城洛阳还是想圆那个晚到的赏牡丹美梦。于是,我们告别了小浪底游览区,驱车前往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

一路上,导游仍给大家热情耐心地介绍道: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也叫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坐落在市郊邙山中沟西,占地面积达430余亩。1990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题名为:“国色牡丹园”。2005年初,举行了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开园仪式。作为全国惟一的国家牡丹基因库、国家牡丹园已成为洛阳牡丹花会最主要的观光景点之一。该园种植牡丹50万株,牡丹栽培园艺品种达到1000余个。每逢四月中下旬,园里各种牡丹千姿百态、花大色鲜、妩媚妖艳、花香四溢……

此时,我想起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洛阳的“市花”。洛阳市每年要举办一次牡丹花会。今年是第23届洛阳牡丹花会,也是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命名后第一次举办的牡丹花盛会。

进园后,成片的牡丹大都花期已过,绿油油的叶片滴淌着露珠,向游人表示深深的歉意。然而,当我们走过几块牡丹园后,突然发现了一小片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牡丹。不论是红的、粉的、紫的,还是绿的、黄的、白的,牡丹仙子们正向我们点头微笑,有的羞羞答答,偷眼眺望,似乎为牡丹国主有些失礼而内疚;有的过于激情,虽然笑得嘴巴歪到了一边,还戏弄着三五成群的蜜蜂,力争给宾朋带来一些愉悦;有的正在力吐群芳,争奇斗艳,想给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牡丹花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一朵硕大的紫色牡丹花瓣上,正爬动着两只小蜜蜂。它们翘起后身,使劲地往花芯里钻,尽情地吮吸着花蜜,酿造着美好的生活。

作为西周故土前来的游人,大家一时失落的心又澎湃了起来。无论年过半百的老者,还是不足10岁的孩子,都高兴地与盛开的牡丹争艳。赏花的,赞叹的,拍照的,人人忙得不亦乐乎。园子旁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男子正在速写。瞬间,画板上出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牡丹富贵图》。五朵雍荣华贵、露珠欲滴、富丽饱满、艳丽夺目、纹路清晰、花形优美多姿的牡丹跃然纸上,一只黑蝴蝶和两只红蝴蝶在牡丹花芯中嬉闹,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吉祥。此刻,欢声笑语在这块牡丹园里不时地回荡着。我们31名宝鸡的朋友都分别摄影留念,实现了赏国色牡丹的夙愿。我的夫人还购买了一幅《水晶白》的牡丹摄影照和一幅刺绣《国色天香》的挂图。

游白马寺

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 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据载,汉明帝派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带回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以白马载佛经佛像返回京都。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汉明帝敕命修建白马寺。此后, 白马寺便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和“释源”,享有独特的地位。现在,白马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点。

白马寺的第一道景观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过了牌坊,游人们都扶在放生池旁的石围栏上,观赏水中群聚的金鱼。鱼翔浅底,宛若斑斓晶莹的珊瑚盛开。有的游人给池中投入小面包球儿,有的拍起了巴掌。大小金鱼使劲地朝着食物和声响方向争游。瞬间,不论是红鲤、燕鱼、游龙,还是罗汉、红尾黑鲨等,都云集在了水池的旮旯里,一幅宏伟壮观的“万龙腾跃图”就呈现在了眼前。据说,只要善男信女临池放生,就可以消灾避难,怪不得游人围在池边不愿离去,寻求放生的快感。池两旁是绿草铺地,中心花池的喷泉正倾吐银珠,真是一处风格自然的人间净土,游客无不肃然起敬。

白马寺的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上以灰色筒瓦覆盖。有三个门洞。门上所镶之青石匾额“白马寺”。另一木制匾额“白马寺”,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墨宝。白马寺的香火也不亚于少林寺,整个寺院游人如织,高香如林,烟雾袅袅,院落上空蒸腾的白烟与云朵亲吻、融合。警世和吉祥的“晨钟暮鼓”声,不绝于耳,声响浑厚悠扬,余音历久不息。

寺里最为热闹壮观的场面属藏经阁。阁内供奉着“中华古佛”。两边的经柜内藏有:龙藏、中华大藏经等十余种藏经。殿内有八个僧人正在做法事,给一对男女游客祈祷。他们人人虔诚朝拜,嘴里的经文跌宕起伏,围着那对善男信女在整个大殿巡回祷告,钵盂和磬声此起彼伏,殿门口水泄不通,都想祈求带个好运回去。

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打油诗“世人都说神仙好,真正神仙谁见了,修行弟子千千万,寿终撒手离人寰。” 在善男信女的心目中,神和佛都似乎是天之尊,地之首,是管天管地管万物的上苍。其实求神拜佛只是人们的一种信仰和崇拜,是一种美好的渴望、良好的期盼和精神的寄托。道教也罢,佛教也罢,都是教化人们要多行善,勿做恶。“善有山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修行在自身,命运在自为。”若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的家伙,就是天天求神拜佛,到头来只会得到自作自受的下场。 

吃洛阳水席

导游小姐个个是经商高手,他们都想着法儿让游客多掏些“银子”出来,为洛阳和河南做点贡献。游完预定的景点,云开日出,金色的太阳向游人致意。大家也都露出笑脸感谢老天的恩赐。导游不陆的激情也达到了极致。在她再三地煽呼下,我们不仅参观了“少林寺大药房”、“唐三彩展馆”等消费场所,还享用了整个行程中的最后一道大餐——洛阳水席。我们身上的“银元”只得不住地往外蹦跳。我们享用水席在洛阳最著名的“真不同”饭店,它曾经接待过敬爱的周总理,因而消费标准自然就居同行之首。

水席是洛阳的“三绝”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宴,为华夏十八种菜系中“豫菜”的一大名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因为以汤见长,故名“水席”。“水席”中的菜肴有素有荤,有冷有热,咸甜酸辣,口味各异。水席共有二十四道菜,先上八道饮酒凉菜,再上十六道热菜(由青花海碗盛放)。热菜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水席”中的第一道热菜由萝卜丝做成,因类似燕窝风味叫“燕菜”。在上第四道热菜时,应上甜菜或甜汤,接着上四个压桌菜,即汤菜。最后一道压桌菜是酸辣鸡蛋汤,也叫“送客汤”,其实就是“滚蛋水”,表明菜已全部上完,客人该走人了。导游小陆为了给宝鸡来客留下美好的记忆,送了我们每桌一瓶杜康酒。据史书记载,杜康酒是中国历史名酒,酿造酒的泉水清冽碧透,味甘质纯,因酿酒鼻祖夏人杜康始造而得名,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有“进贡仙酒”之称。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名句。吃洛阳水席,饮杜康美酒,真有行云流水,飘飘欲仙之感。

出了饭店,火辣辣的太阳有些灼人。就在我们商谈返回的有关事项时,导游小陆仍没有忘记介绍市区的销售网点。看来洛阳的导游真算得上拉动当地财政增收的轻骑兵了。作为财政战线的一员,我不得不为这位导游小姐的经济头脑、经商意识和敬业精神所感动,在心里默默地为她致意!

太阳西斜,我们31名朋友带着导游小姐的良好祝愿和期待,带着洛阳人民的经商理念和热情,带着当地的“三宝”和特产,更带着宝鸡人的迟钝和思索,踏上了返回的列车。

别洛阳

三天来,在导游和驾驶员师傅的热情服务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嵩山风景名胜区最富有盛名的少林寺等七个景点,觉得增智慧,长见识,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人人都度过了一段开心、轻松、愉快、和睦的美好时光,真有“宾至如归”之感。旅游途中,车外小雨淅淅沥沥飞扬,车里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其乐融融,温暖如春。表明我们这个临时大家庭,是一个和睦的集体、温馨的港湾。每一名成员,无论是年过半百的老者,还是不足10岁的孩童,都倾力维护这个新家的美满与幸福。

在离别宝鸡之时,我们格外地激动,洛阳留在心中的美好图画历历在目:少林寺的景观、塔林的英姿、龙门石窟的宏伟、伊河水的碧波、小浪底的气势、白马寺的佛光、香山寺的钟声,以及洛阳牡丹的馨香和洛阳人民的热情,无不在心田荡起层层涟漪,可谓回味无穷,真乃不虚此行!

宝鸡和洛阳一样,有勤劳热情的人民,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古老的历史遗产和新的辉煌。宝鸡是炎帝的故、周秦文化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都之乡。岐山周公庙“周大墓群和城墙遗址”是我国考古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在宝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还演绎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明修栈道,暗土陈仓”等诸多历史典故。宝鸡也是一个工业城市,又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炎帝园、周公庙、青铜器博物馆、五丈源、法门寺、太白山等富有盛名的诸多的参观、旅游景区。欢迎洛阳和天下的朋友都来宝鸡旅游做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易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在笔下,领略了洛阳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