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介草民,就不大习惯城市那几乎要将我包围在商品气息和娱乐的旋风之中。我喜欢旅游山水,于是深秋的一天,我来到了岳阳的那座古楼和与古楼相望的一方山水。那古楼亭立在曾经号称“八百里洞庭”之美誉的洞庭湖边。登临古楼,远眺城市和洞庭湖,细细回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的诗境。
特别是在“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或月白风清的夏夜。黄昏时的洞庭总迷人如画。一轮橘红的猸夕阳浸泡在浅紫色云霞般的琼浆里,如一颗鲜活红润的蛋黄,让人直欲从天空上摘下,拿在手中把玩或一口吞掉。而夕照下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浮动着血一般的颜色,一浪浪递远。远山如黛,若隐若现,时而有几只沙鸥掠过,在空中划下一道诗意的弧线,留下几点孤单的鸣唱。月夜下的洞庭则是一首绝妙的诗歌。明月高照,碎银般的色彩便在湖面上荡漾,倒映湖边的万家灯火和点点渔火,那灯火如醉美人在眨动千娇百媚面多情的双眼。有几丝湖风掠过,夹杂着少许的鱼的腥涩气味和水草的清香,湖水则温柔地亲吻着沙滩,像热恋中的情人在轻轻耳语。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对水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激情和向往。而洞庭湖无疑是我眼中水的集大成者。温柔时,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激愤时,阴风怒吼,浊浪排空;风和日丽时,横无际涯,波澜不惊;月白风清夜,则皓月千里,沉壁静影。她就像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激情飞扬,时而含羞娇嗔,时而又怒发冲冠。这就让我更加钟爱洞庭湖。当然,在她怀中遨游和戏水的机会不多,我只得选择在湖边走走,让汹涌的波浪起伏并拍打我年轻的心事,荡涤我不眠的忧郁和烦恼。每每在这样的时刻,走累了的我便会在湖边的水草旁坐下,看湖水起落,听涛声依旧。尘世间的欲望和诱惑、心灵的空虚和浮躁都会随湖浪一声一声递远。精神便得到慰藉和过滤,心灵也得到洗涤和沉淀,就有诗的灵动和梦的陶然,如风中飞扬的柳絮,一路飘飞一路高歌……
品读波澜壮阔的洞庭,不仅是在品读一幅山水长卷,更是在品读一部悲欢离合的心灵史。八百里洞庭装下的既是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化史,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怒哀乐的诗心。“危楼泄洞庭,积水照城隅”,抒发的是张说遭左迁后,借洞庭一扫心中不平之气的愤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倾吐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境;“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写的是诗仙李白在饱经风霜后和壮志未酬下,依旧充满豪情,放歌洞庭的雄心;还有张孝祥的《念念不忘奴娇·过洞庭》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诗文,将本就灵秀隽永的洞庭湖描绘得更加璀璨夺目,光彩照人。于是,这神采飞扬、至情至性的洞庭湖便成了湖湘文化的载体。忧伤时,文人们借湖抒发愁绪,冲淡烦恼;左迁时,文人们借湖倾诉衷肠,忧国忧民;兴奋时,文人们又借湖纵情高歌,心怀天下。
洞庭湖烟波浩淼,承载了写不完的诗情,绘不尽的画意,更承载了金灿灿、沉甸甸的湖湘文化和人文情怀。品读洞庭,我仿佛在和先人们促膝谈心,倾心交流,继而思接千载,视通万物,不知不觉间,时光飞逝,黑夜来临,唯有快乐和神思在心中缠绵、荡漾、飘远……
到洞庭湖边漫步,看山听水,品湖读湖,就有诗情画意充溢我心,就想引吭高歌,纵情抒怀,继而化作洞庭湖的一朵细浪,随湖水泊远!
-全文完-
▷ 进入痛快如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