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看《萌芽》:一种堵塞的痛柯依凡

发表于-2006年11月19日 凌晨3:02评论-0条

我是《萌芽》多年的老读者了,也是一个一直坚持写字的写作者。我曾经写了很尖刻的句子来批评曹文轩,也写了很多小说,长的短的都有。也曾给《萌芽》投过稿但都石沉大海。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的文章还不够资格上《萌芽》杂志的吧。

我就一直这样认为,然后再静静地思考,继续坚持写作。对《萌芽》也一如既往地买,看,读,回味。坦白说,《萌芽》在我的眼里,它下降了。搞文学是要耐的住寂寞的人才能写纯粹的文学作品出来,而现在的《萌芽》杂志商业化气息太浓重了。

一个杂志的好坏,并不是一定要靠它的发行量多少来衡量的。诚然,好的杂志基本上发行量是不会低的。但我以为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它对社会的功用。作为一本文学杂志,它最大的价值是在其文学价值而不是它的商业价值。它最大的功用是让它的读者读了它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可以获得一点认识或体会。

当然,《萌芽》的历史还是算比较长的,有一定的老资格。以前,它也只不过和其他的文学杂志一样,没有什么夺目的地位,毕竟文学的东西只有搞文学的人更加注重一些。但是,自从《萌芽》开始举办所谓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后,它的声名就开始鹊起了。其实举办几次作文大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其他的文学社团也都这样干过,《萌芽》所不同的是,它把这样的作文比赛与高考入学联系在了一起,于是这样的操作方式成了它最大的卖点。全国举办了那么多次的作文比赛,但能像“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样闹的沸沸扬扬的,恐怕全国仅此一家。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束后,那些作文结集出版。确实,它一出来,有让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被中国死板教条的语文教育体制压抑了很多年的人们,一下看到作文还可以这样写,作者还可以这样来表达,这确实让人感到欣喜。我清楚的记得,那时我是花了我一周的生活费来买那套作文选的。分a,b两卷,厚厚的两大本。拿回去爱不释手,花了几天时间终于读完,当时那个崇拜啊,无法形容了。后来,我也就学会了书中人的表达方式,可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考试就再也没得过高分了。

细细回味,新概念作文并没让我觉得有什么新的地方。稍微懂点文学的人都知道,文章本来就该那样写,可是偏偏就是有些人吃饱了撑着了非要整出一些条条框框来束缚人。突然之间,《萌芽》站出来,搞了个“新概念”的仪式,对大家说作文可以这样写,不给大家戴“紧箍咒”了。好了,没想到这样说了真话以后,《萌芽》一下子就火了。只不过《萌芽》打着“新概念”这个旗号做了一件说真话的好事而已,就好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喜欢说真话的孩子一样。

谁知道这样一路走下来,《萌芽》到今年要开始举办第九届了。然而,在我看来,这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说第一次是为了讲一次真话,那么它的功效已经发生作用了,目的也已经达到了。那么就算再来个第二次第三次再强调一下也没关系。可是如今这样一直举办下去,总觉得这是狗尾续貂的事情。即使你有勇气有胆量讲真话,一次两次也就够了,说多了别人会心烦的。更何况现在的“新概念”纯粹的是赤luo裸地带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和十分明显的功利性质。现在来参赛的,他们不再想着别的吧,只知道只要得了这里的奖就可能获得免试入学的资格,就可能把自己以前写的那些小说或者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出版。为什么?因为在中国,“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道理是谁都懂的。只想着把这里作为成名的跳板或者平台,带着这样的险恶心理来参加比赛,所写出的文章,我是不敢恭维的。这种表面文章,又有多少真情实感呢?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是编造的虚假的感情,那还不是骗子的把戏。为了骗取那个炙手可热的奖杯而已。(如果你是真的死了爹娘包括外公外婆你又动了真感情写进文章的,那你只当我这话不是说你的。对不起,冒犯了,请你看下一段。)

既然当初所有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还有必要继续举行这个所谓的“新概念”大赛吗?这本来已经显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举办下去呢?因为《萌芽》不会舍得“新概念”这个蛊惑人心的牌子。和升学挂钩,和出版社相联,这样好的诱惑人心的条件,怎不让人趋之若骛呢?不说别的,一张参赛报名表印在〈萌芽〉杂志里,就会带来多么大的发行量和销售量,就能带来多大的商业利益,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干呢?不然为什么非要在表格下面注上”此表复印无效“的字样呢?究竟参赛的是人还是这张表格?

如果仅从策划的角度上讲,〈萌芽〉的这一策划可以说是个可以载上史册的例子,因为它的确很成功,把一个品牌打造出来并让它长胜不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错的是,作为一本纯粹的文学杂志,运用商业化的手段来运作,这是文学的悲哀,也是写作者的悲哀。文学创作是很纯粹性的发自人的内心和灵魂的创作,如果把文学创作打上一个商业的烙印并带有功利性,那么文学就到了要消亡的时刻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萌芽〉里的文章,我翻开了近两年来的杂志,集中在一起比较,发现几乎所有的文章又都成了一个套路。如果仅仅是把以前的一个模式打翻,现在再换上另外一个模式继续套上,就这样一路走下去,这样也叫作创新的话,那么就连动物也能搞文学创作了。我就看过很多动物每年都要换一次新毛或者新皮的。

作为一本有历史有品位的杂志,尤其是纯文学杂志,它不应该偏离自己的轨道,去做商业的宠儿。还是洁身自好一点的好。在这一点上,〈读者〉就做的非常好。文学,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如果到头来,只为他人做嫁衣,从而失去了本来的自我,这恐怕太得不偿失了吧。

我觉得现在的〈萌芽〉和五年前的〈萌芽〉相比,它已经退化很多。我们希望一个存在的事物是在走进步的道路,而不是在倒退。有些东西依靠哗众取宠来做垂死挣扎,我奉劝一句,还是让它早点消亡的好。

如此这般,新概念可以休矣。我呼唤,我所喜爱的〈萌芽〉,该是它返璞归真的时候了。



后记:我说话如此有火药味,又如此不留颜面地批评,我想就我这样的写作者是怎么着也不会讨人喜欢的吧。我一直的心愿就是想把我的文章登在我曾经喜欢的〈萌芽〉上,现在看来,这恐怕要始终成为一种妄想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柯依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真意 | 荐/真意推荐:
☆ 编辑点评 ☆
真意点评:

作者文笔雄浑豪放,层次分明。<萌芽>杂志社在文学舞台上有她独到之处。创新也是一种尝试,但关键所在的是能否不断深入与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