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依山傍水,山花烂漫,香飘四野的小乡村。阿银,正在收拾着他的行李,并且含着泪水和父亲说着什么。阿银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疾病而去世了,是他的父亲含辛茹苦的把他抚养成人的。为了能让阿银出人头地,父亲宁愿自己粗茶淡饭,辛勤劳作。让阿银从小就在私塾里饱读诗书,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光宗耀祖。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这年阿银已年满十八岁了,出落得一表人材,相貌堂堂。虽然自幼没出过村庄一步,却也是诗书满腹、风流倜傥。可在父亲的眼中,仍把他看成是个孩子,从不让他离开自己的眼前。阿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前一年的乡试里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头名。
人人盼望的状元及第马上就要到了,每个书生都匆匆茫茫的向京城赶去。阿银的父亲也为他准备好了上京一切,在临行前父亲对他说到:“儿啊!我相信你有一定的实力,你一定能独占群雄考到一个好的功名的。只是你没出过门,在外不象家中,办事要谦虚祥和,礼貌大度。懂得尊老爱幼,不要自恃骄横,路上要夜住晓行,处处小心,不要贪路错过了宿头。”
阿银含着泪水依依不舍的对父亲说到“父亲大人放心,儿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就这样阿银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年迈的父亲,独自一人赶往了京城。
峄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坛山山脉如素裹落的地长裙,“天下第一榴园”倚势而成,东西覆盖峄城全境,南北掩映连绵山区,小临潼、兆安而冠世独尊。园内40里曲径,蜿蜒通连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三近书院等。登上一望亭,四季榴园,一望而收:“二月烟绿百顷茶,五月火红万树花。八月仙果收不尽,腊月雪漫榴人家。”这首诗充分的体现了峄城之美。
峄城里有一位富翁上官员外,是这座城里最有钱的一户人家。人人都知道他的家里有一样宝贝,那就是他的女儿,上官杏儿。上官杏儿虽然是一个女儿身,但是因上官员外家中只有一女,所以从小就被父亲当做男孩儿一样在三近书院读书。
上官杏儿,是一个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女孩儿。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女孩儿。秀美的云鬓,如月的明眸,微微的笑意。如果凭谁去想象,恐怕谁也想不出她是如此美丽,如果用什么词来形容,也难找出恰当的词句。她不高不矮的身材,苗条匀称的腰身,乌黑带着光泽的秀发,高高地盘在头上,那双象是会说话的乌溜溜的大眼睛,象是带着一丝忧郁。长长的睫毛,向上跷起的嘴角,挺直的鼻梁,无一不搭配得恰到好处。所有的一切都引得很多王公贵族们的青睐,提亲的队伍几乎每日可见。但是这些都被杏儿一一的拒绝了。
三近书院位于“石屋山泉”的东侧,早在明朝,大文学家贾梦龙就有“穷涯绝岭势如螯,连连不断随波逐浪。”的赞语。贾梦龙曾在此建造了18间房舍,专供文朋诗友谈诗论文。后贾三近在此著书立说,因此称之为“三近书院”。
石屋山下,泉水涌出的地方是一处断涯,高数丈。泉洞上方的摩崖上横刻着“石屋山泉”四个劲道的尺方大字。两侧配着副联语“雨雪巨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主题上著着“万历二十年春三月石屋主人贾三近题”这是贾三近在去世前四个月亲笔所题。
上官杏儿就是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的,私塾的先生不象人们心中的那样老太龙钟,而是一个正直壮年眉目清秀的俊男!他叫李泉本应该考取一个功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只得在此为生,另外在此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杏儿。
自从李泉来到峄城的那一天,他就听说了杏儿的许多事情。等他和杏儿真正的见面以后,他更被她的美貌和不畏强权的精神所感动,他从心底喜欢上了杏儿。但是他是一个先生,对杏儿的爱只能暂时的搁浅,然而上官杏儿也是能隐约的能感觉到他的爱意的。
经过二十多日的风尘路途,从没出过远门的阿银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城。因为身上的盘缠以所剩无几,阿银只好寄居在当地的一座寺庙青檀寺里。
绿色和恬静弥漫在整个小山谷中,石榴树和青檀木环抱、簇拥着这座小寺庙,寺以树名,当然可见此处的青檀绝非等闲之物了。步入院中,生长有千年的古树,至今枝叶茂盛。在其不远,有泉井一眼,长年流水不息,外溢汇入山溪。青檀寺内,有明清时代文人留下的不少碑碣,铭记着寺庙的变迁。在寺庙的后山上,有一宋代古楼,传说岳飞在此曾经养过眼伤,故名“养眼楼”。
阿银准备在这个山幽水静、鸟语泉清的地方修养几天,温习一下这些日子以来的功课。因为多日的行程劳顿,风餐露宿阿银的身体偶感不适,但是因盘缠不多也只能强忍着了。
此处虽然清幽静雅,却是香火很旺的地方。这一日又逢青檀庙会,南来北往的善男信女们连续不断地前来烧香拜佛。阿银被那晨钟暮鼓警醒,来到了寺庙外举目远眺。一派喜气洋洋。翠绿茂密的石榴叶,透射着新生命的光彩,色红浓郁的石榴花,极具富贵姿态。色彩斑斓的蝴蝶在绿叶里翩翩起舞,身材轻盈的蜜蜂在花丛中忡忡忙碌。阳光明媚的山坡红透了,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让人想起那身穿红装、似在山涧抛袖飞舞的新娘...风很轻、云好淡、日光多温柔,花很艳、草好香、泥土多肥厚...如此充满热情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欣赏完美景往住处返回,突然阿银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房间布置的很温馨,整洁又干净,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阿银缓缓的睁开双眼,发现自己睡在一个舒适的软榻上,洁白的墙上挂着几幅古朴典雅的字画。
“你醒了!”这时阿银才注意到了自己的身旁还有一位妙龄少女,刚才那一阵浓郁的香味就是在她的身上散发出来的。如月的明眸,微微的笑意,让阿银心头微微一震。
“你都昏睡整整一天了,已经请了大夫给你看过了,你是得了急症昏厥了过去。”
这时阿银才想起了自己在庙门外昏倒的事情。急忙起身道谢:“多谢小姐救命之恩!”
“你不要动,好好休息吧。”姑娘急忙予以制止。
“我怎么会在这里?”阿银心奇的问到。
“前日我与母亲大人前去青檀寺烧香还愿,偶遇你昏倒在庙门之外。我家虽然在此富甲一方,但是我的父母都是心善之人。当时看到了此景就命家人把你抬回到了家里,看你的样子好象要进京赶考的书生吧?我在你昏睡的时候,看了一些你写的文章,文思流畅意境很美。如不出意外,我想你会考到一个好的名次的。”妙龄少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与了阿银。
阿银听完很是感激,于是就把自己的事情统统说了出来。
“敢问小姐芳名,来日当涌泉相报。”
“不要这么客气,我叫上官杏儿。”说着又命丫鬟端来一碗刚刚煎好的药,让阿银喝了下去。
经过杏儿数日的精心护理,阿银的病情很快的好了起来。这一日阿银早早的就来到了前庭,准备向上官员外一家感恩辞行。
厅堂的楼板梁上悬挂着牌匾,“上官福地”。太师壁前置有祭桌,左右两边板壁前设有坐凳。室内家具布置的很对称,分隔室内空间的不仅有屏风,还有博古架等。在室内还陈设有古玩、字画、盆景等,这一切都烘托出了上官员外一家,知书答礼的气氛和格调。
上官员外和夫人坐在堂前,阿银上前深施一礼,感激的向上官一家说到“晚生在此有礼了,感谢您们多日来对我的细心照料。因要赶往京城大考,所以特向二老辞行。大恩不言谢,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距大考还有些时日,你就在此多修养几天,等把身子彻底养好了再去也不迟。”上官员外关切的说到。
“不必了,多谢老员外的好意。我进京心切希望能早日到达,然后修养几日好充分的迎接大考。”
“爹爹不必强留公子了,等大考以后荣归故里,路径此地的时候,再请公子前来吧。”上官杏儿从屏风的后边绕了出来,一身桃色薄如蝉翼的纱裙,舞动着绝美的身姿,飘也似的来到众人面前向大家说到。就这样阿银告别了上官一家,再一次的向京城赶去了。
清静之地,净化心灵。山川秀丽,陶冶性情。难怪读书山寺,蔚然成风。书院也常常选址建于山清水秀、幽静云深之处。在如此可人心意、沁人肺腑的环境里潜心读书,其乐融融。
上官杏儿是个女儿身,她不必顾虑着科考功名,自由自在的在此享受着书海画林的意境。上官杏儿有时间也帮着先生李泉照料书院,教着师弟师妹们四书五经。
李泉是一个博学能文,又善诗赋的才子,并且画的一手好画。这一日李泉正坐在书院的亭子里,精心的画着一幅画。他喝了口茶并且自言自语的叹息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这画真好看,”一个清脆娇柔的声音,突然响起。
“画中人是......我?”不知什么时候杏儿已经出现在李泉的身边了。李泉没有做答,只是绯红着脸卷起画,走向了内院。
杏儿知道李泉的心思,但是她始终就是把他当作师长,内心对他没有一思其他的情感。这就是缘分呀,缘分如果到了躲都躲不开。正在杏儿想着今后该如何面对李泉的时候,突然书院的大门被人撞开了。
阿银离开上官援外家已经两天了,为了能尽快的感到京城,阿银走了不少的捷径小路。阿银从未想到有任何危险,他不知道这样的荒山野岭有多么可怕,他不知道在这样的荒原,会有野兽出没;荒山野岭,静得让人心烦,偶尔传来一两声野狼的嚎叫,听了又叫人毛骨耸然。不知不觉思家的情绪油然而生,想到慈祥的父亲,想到书房中还没有写完的文章,更增添了几分乡思。他更不知道最危险的,是那些杀人截财的强盗,也会在深山中施威。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四周是一片空旷。偶尔一阵风吹过,显得无比凄凉。走着走着,前面又是一座大山。这山远远望去又险又陡,山路也变得崎岖不平。山路两侧,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树木遮天闭日,使人不由产生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等到过了这片密林,前面路的两边,都是一簇簇灌木和杂草,山石间显得格外空寂、荒蛮。不但路上看不见任何行人,就连无处不在的小鸟,在此处也无踪迹。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五六个蒙着面手持棍棒的凶汉。阿银刚要调头跑去,突然感到后脑一阵具痛失去了知觉......
当阿银从昏迷中醒来时,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了。他只是觉得自己浑身上下疼痛难忍,两只胳膊也不能动弹一下。他强忍住痛苦,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啊!只见自己是在一间房中,自己躺在床上。这张床紧靠着窗户,温暖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近来,使他看清了屋内的一切。
屋中的陈设非常简单,除了这张床以外,在对面,放了一张桌子,桌子的两边,各放了一把木制的板凳。在他躺的床边,也放了一张小桌,桌上放了一个小巧的木制花瓶,在花瓶中插了两支鲜艳的刺玫,粉红色的玫瑰花已经盛开,诱人的花瓣间放射出淡淡的清香。
看着这一切,自己突然记起来了,是在那陡峭的山路上,自己被一群蒙着面的强盗劫持了。自己这是在那里呢,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在这里,自己不是被他们打晕了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是另一个世界么。正在他回想之时,猛听得屋门吱地响了一声,一位少女,双手捧着一只小碗,袅袅婷婷地从外边走了进来。
阿银忙抬头一看,只见那少女肌肤雪白,红唇一点,若雪中红梅,双眸如潭,秋波流动,又似三月桃花,美丽非凡,恍如仙子一般。“啊~!上官小姐?你怎么也会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上官杏儿。
“公子不要动,你受伤了,”她慢慢地来到阿银的床前,将手中的小碗轻轻地放在了床边的小桌上。然后又轻轻地对阿银说,“公子,你醒过来了,是我的师兄第们带你来这里的,这是我们的书院。你被强盗劫持打晕了,是他们再去成里返回的路上遇见你的。”那声音真好似莺啼燕语,好听极了。
杏儿见阿银要坐起来,忙对他说:“你不要动啊,你身上的伤很重的,两只胳膊都已经划伤,后脑都破了你满身是血,伤处已敷了药,已不要紧,你很快会好起来的。不过,现在还不能动的。”
说完,杏儿端起了小碗,告诉阿银说,这是先生到山上采来的药,服了这药,很快伤痛就会痊愈的。说着,拿起羹匙,在小碗中搅了搅,然后舀了一匙药汤,用嘴吹了吹,又伸出粉红的舌尖,试了试,觉得不烫了,就叫阿银张开嘴,一匙一匙地将药喂给了阿银。
阿银突然觉得自己就象个小孩子,他全身不能动,但是心中很清楚,自己获救了。特别是觉得自己是遇见了好人,他几次想说话,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任凭杏儿象照顾孩子般照顾自己,给自己喂药。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自己的父亲不也是这样给自己喂药的吗。心中想着,不觉眼角里充满了泪水。他只是安静地躺在那里,一口一口的咽下不知道什么味道的药汤。
经过杏儿和先生李泉连日来的细心照料,阿银的伤势很快的好了起来。经过两次的相救,阿银心里很是感激,并且从此也特别的留意杏儿的一举一动了。
这一日杏儿对阿银说到“公子不要急于进京,目前距大考还有一些时日,你就在我们的书院好好温习你的功课,等彻底的把你的伤病养好了再去也不迟。”
阿银感激的答应了杏儿的邀请,阿银的伤势已无大碍了,这一日吃过早饭,杏儿满面春风的从外边走了进来。阿银忙起身让座,杏儿却羞涩地笑了笑,“问道,身上的伤还痛吗。”“不,一点都不痛了,多谢姑娘的照料,”阿银连忙回答。
“公子的伤势如果已不碍事,我们何不到外面转一转呢,外边的气候非常好,活动活动身子,伤痛会更快的好起来呢。”
阿银见她说的有理,自己在床上也躺了这许久,也真想到外边看看。“那真是有劳姑娘了,我们就走吧。”说完,二人共同出了房门。
杏儿陪同阿银走至院中,阿银这才看清楚,原来这是在两山中的半山腰,独僻出这样一块平地,修成的十八间房舍,建得异常齐整。房子的四周,是用青竹竿围成的篱笆院,院子里种满了各种鲜花,显出一派生机。阿银觉得这里有点象书中描写的江南景色。再向远处看去,四周是重重山峦,出书院不远,既是浓密的树林了。
出门不远,树林深处有一条小溪,小溪的两侧,长满了各种树木,各种清脆的鸟鸣声,充斥着整个山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果然是这样的,刚才在半山腰,那野花还没打苞,而到了这里,草却已是枝繁叶茂,各种鲜花,具已盛开。这里的空气,微带些潮湿,但是特别的清新。阿银一见,心旷神怡,觉得自己已是来到世外桃源一般。
此时的杏儿,也一改刚才的娇羞,恢复了少女那种天真、活泼、开朗的性格。用手拉着阿银,沿着小溪,穿林越涧,向上游走去,边走边侥有兴致的给阿银介绍着这里各种树木、花草的名称。阿银也兴趣盎然的听着,也一改方才拘泥的情绪,听着杏儿滔滔不绝的介绍,偶尔还提出一两个问题。两人越玩越高兴,不知不觉走出了很远。
今日杏儿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显得格外的兴奋。突然杏儿与阿银四目相对,只觉得他的目光纯净透明,甚至比李泉还要俊朗。她迅速地转过身子,脸颊灼热,心跳加快。这是一种她十八年来从未有过的不可言喻的感觉。杏儿有些手足无措,但仍颇具淑女风范地转过身。俩人边说边走,逐渐地熟识起来。他们竟不自觉地拉起了手,就向好朋友一样,说着、笑着,再也无拘无束起来。
说着,二人已来到一座寺庙里,来到了一弯泉水的旁边。原来这条小溪,正是从这里流出的。一池清澈见底的泉水,被几株大树覆盖着,树枝长长的,低拂着水面。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照进来,直射泉底,几条小鱼儿在水中游动着,为这平静的池水,添上了许多涟漪。这泉水是从山上的岩缝间渗淌出来的,因而听不到声响。只有树间的鸟鸣,给这寂静的空谷,带来了勃勃生机,那泉水却是深不见底的。这里就是阿银曾经住过的青檀寺了。
山是静的,水是静的,微风吹过,阵阵野花的香味儿扑面而来,使阿银忘记了一切。他抬眼偷偷地看了看身边的杏儿,只见她俏丽的脸蛋儿上,布满了红晕,那两颗随着弯密微翘的长长睫毛下的、晶莹的、透明的如两颗黑水晶球儿似的眼珠儿,也在看着自己,从她那清澈的如同泉水般碧透的眼珠上,阿银看到的是自己的身影。
阿银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他只觉得浑身发热,心好象在不停的跳动起来。于是,他又去仔细的看她。那裸露出的脖颈,毫无瑕疵的皮肤,洁白细腻,滑若凝脂。那精巧的耳朵,细致圆润的耳垂儿,那粉嫩匀称的颈项,乌黑发亮的头发---无一不是恰到好处。逐渐的,他又看到她的嘴唇,玫瑰色的,没涂任何胭脂。小巧的,有如两片柔嫩的花瓣似的嘴唇,在微微的颤抖着。
那唇是湿润的,仿佛是一朵期望着有人怜爱的小花,正发散着那种娇羞妩媚的芬芳气息。这,多么令人产生一种要吻上去的欲望啊!那张唇一定是软软的、柔柔的、又温凉、甜蜜的吧,阿银有些把持不住自己。阿银的目光是火辣的,直刺得杏儿那天真的脸上,产生出大片的红晕。羞涩的目光,再也不敢抬起了,她在渴望着,渴望着阿银的突然冲动,或是那怕是一点点不符礼教的举动也好,但是,等了半天,阿银却象一幅雕象一样,没有任何表示。
阿银似乎发觉杏儿在微微颤抖,他仿佛看见杏儿那幽怨的眼神,正在注视着自己,他想着,想着。怎么办,他觉得眼前的杏儿是那样的高贵,那样的可爱,容不得半点侵犯。
时间似乎凝固了,树林间的鸟儿不叫了,山泉也似乎停止了流动。周围一切都是静静的,两个人都呆呆地望着那池泉水出神,谁也找不出任何话语,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还在不停的述说着、述说着。还是杏儿首先打破了这种沉寂,她仰头看了看天色,说,“公子,我们已出来大半天了,我们应该回去了。”说着,首先站起身,返身朝来路走去。阿银的心中若有所失,也只好慢慢地随杏儿回来。
其实杏儿也算是成熟的女孩儿了,18岁的年纪,正是花样年华,用现在的语言来说,也属于青春萌动时期。在杏儿的人生中,阿银是她第一个遇见的除了先生李泉以外的,让自己有好感的男人,又因阿银诗书满腹、风流倜傥。因此,自二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杏儿就偷偷地爱上了他,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给了他。
阿银哪里知道杏儿的想法呢,其实阿银也正当青春年华,经过两次相救的接触,他也非常喜欢杏儿的。可以说自从他第一次从昏迷中醒来那一刻起,第一眼看见杏儿,就已经被杏儿那迷人的风采所深深地打动了。
特别是当杏儿用羹匙喂他吃药的时候,他内心当中就想着,如果自己能有这样的妻子,那该有多好。可他心里又确实想着他所读过的书,他拥有的教养,他所拥有的家庭环境和杏儿的家庭相比,不允许他无故的去玷污这样一位清纯少女。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日子,转眼之间阿银在书院以有一月有余了。早上阿银,杏儿,李泉三人一起用过了早餐,阿银提出,如今身体完全康复,要离开这里去京城了。李泉没有说什么,杏儿却用十分幽怨的眼神望着阿银,说:“公子,就那么忙吗,不能在住几天吗?”阿银说:“我的伤势已完全好了,我如在不走,就不知几时能到京城了。”
见二人没有答话,阿银想了想,接着又说道,“先生和小姐还有上官一家对我的恩情,我是不会忘记的,等我进京考取功名之后我既回来看你们,到那时,我一定多住几天的。”
见杏儿满面忧伤,阿银此时的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是的,短短的相逢,晃如隔世。他深知,杏儿已深深爱上了他。可自己呢,自己怎么办?他发觉,自己也爱上了杏儿。爱上了这位救过自己,并相处了一月有余的心上人。
就要走了,阿银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我决不让杏儿失望。他拉起杏儿的手,告诉她说,“杏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我一定要回来看你和上官员外的,请相信我。”
杏儿默默地点了点头,二人拉着手,慢慢地沿着树林那条曲曲折折的小溪向上走去。两边都是高山,他们忧伤地走着,阳光忽然从树叶的缝隙中钻了出来,照耀在他们的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投射在那弯弯曲曲的溪流中。
“你对我还有什么话吩咐吗。”阿银激动的望着杏儿说。杏儿睁开弯弯的眉毛下的黑亮的大眼睛,妩媚地、脉脉含情地端量着阿银,深情地说:“公子,我有许多话要说,只希望公子多多珍重,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望你尽快回来吧。”说着,两只美丽的大眼睛中已噙满了泪水。
突然间,杏儿感到全身剧烈地振颤起来,她猛然惊骇又怔愕地瞪大眼睛。因为她发觉,自己不知在什么时候,已被阿银的双臂紧紧拥住。拥抱在她那纤细的腰肢上,而阿银那热乎乎的嘴唇,正紧密地吻在她的嘴唇上。两张嘴是张开着的,两人的舌尖还吮合着。天啊,不知是什么时候,浑然中,默默里,这一对少男少女那么自然,又那么安详、和谐、甜蜜地就拥在一起,吻在一起了。这是非常自然的,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是平顺的,甜美的...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杏儿的身子猛然一震,也笃的惊醒了阿银。他初时一愣神,立即又象大梦中突然惊醒一般的“啊”了一声,赶忙手忙脚乱地放开了紧拥着杏儿的双手,神情十分狼狈的往后倒退,脚下的鹅卵石一滑,险些被摔倒。
一下子,阿银的脸红到了耳根。他愕然的半张着嘴,满脸迷懵、窘迫的神色,目光中渗透着瑟缩、歉疚,甚至连看一眼杏儿的勇气都没有了。
就这样,俩人在这美丽的小溪旁,沉默却心情微妙的相对着,谁也没说话,谁也没走动,俩人的脸庞都是红红的、辣辣的,都有些茫然,又都有些惊悸、有些甜蜜。而更多的是喜悦、是兴奋。
就这样,过了很久、很久,阿银连连搓着手,对杏儿说道,杏儿,我很抱歉,我太荒唐、太冒失、太岂有此理......
“不”,杏儿连忙说,“这不能怪你,我心里也是想着的,我感觉如果你真的爱我,那我是太幸福了。我不会怪你的,如果你心中有我,想着我,我这一生也就十分满足了。”
这瞬间发生的事情,都被树林里的一双眼睛看见并且记在了心里。这个人并不是别人,正是李泉。当杏儿和阿银离开书院的时候,李泉就紧紧的跟随着他们。刚才所发生的一切,都被他看在了眼里。
李泉此时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恨阿银为什么突然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他嫉妒阿银为什么这么快就博得了杏儿的芳心。他又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懦弱,不敢向杏儿表达自己的内心。他越想越气,越气就越恨,最后他把这一切的怨恨都归于阿银的身上了。
初夏的夜晚是短暂的,时间过得飞快阿银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洗漱完毕,用过早餐,阿银收拾着上京路上须用的包裹,等待着杏儿前来为他送行。就在此时,先生李泉走了进来。阿银连忙起身让座,李泉也不客气,在阿银的对面坐了下来。对阿银说:“公子,我是来为你送信的。上官小姐让我给你带个口信,她在青檀寺的古树下等你,有些话要对你说。”
阿银内心有些狐疑,心想杏儿为什么要在那里为我送行,他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啊。回头又一想,那里是我们相识,相知,相遇的地方。在那里有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杏儿要在那里为我送行也是应该的。听完李泉的一番话,道了一声“辛苦您了,我收拾一下这就过去。”
初夏是迷人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花开了,草绿了,小鸟也放开歌喉,尽情地欢叫着。阿银依在古树的旁边闭上了双眼,不知过了多久,阿银从甜蜜的眩晕中悠悠醒来。杏儿那热辣辣的目光,那温情脉脉的倩影,还依然在阿银的脑海中浮现着。
但当他睁开双眼一看,这一惊非同寻常,怎么眼前围了一群人,李泉也在其中。阿银在想自己来到此地只不过是一月有余,相识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是书院的几个学生而已。为何有这么多的人来为他送行呢!
“感谢先生和众乡亲来为我送行,阿银在此有礼了。”说着向众人深施一礼。
“呸!谁是来为你送行的,今日我们是要问你的罪的。”李泉突然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冲阿银说了一句。
“先生这是为何?你不说杏儿在此等我吗?杏儿何在?”
感情是会让一个人冲昏头脑,嫉妒和憎恨也是一样的。原来李泉当日回到书院怎么也睡不着,他翻来覆去的想着这些日子以来所发生的一切。越想越气,越气就越钻牛角尖,他早早的起床,来到那些王公贵族们经常去的茶馆,把杏儿和阿银的事情夸大其词的说了一番。
冲昏头脑的李泉啊,他可知竹本无心外生多少枝节啊。他原本是想让这些公子哥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好在杏儿和阿银之间造成一些障碍。但是他怎么会想到,这些公子哥们早对杏儿垂涎三尺了。如今听到阿银一个乡下的穷书生,这么快的就博得了杏儿的芳心,他们能善罢甘休吗!
“还和他费什么话,先好好的收拾收拾他。你个穷鬼......”说着这些无赖的公子哥们和各自带的手下,一起向这个手无缚机之力的书生扑了过来。
杏儿为阿银顾了一辆马车,并且给阿银带了一些应用之物,早早的来到了书院。但是等了一会不见阿银的踪影,正在这时丫鬟香儿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小,小姐,不,不好了,你快去看看吧!”
“怎么了香儿?什么事看你这风三火四的,出什么事了?”
“小姐,公子,公子他,他在青檀寺正被一群公子哥们殴打呢!”杏儿听完此话差点晕了过去,她不顾一切的向青檀寺的方向奔了过去。
四周散落着折断的棍棒,阿银静静的一个人躺在那里,躺在那两株古树之间。他的双眼望着远方,好象在等着自己心上人的到来。
杏儿发了疯似的摇晃着阿银的身体,呼唤着他的名字,为他擦拭着脸上的鲜血。但是阿银却永远的听不到心上人的呼唤了,永远也听不到了!!!
杏儿哭干了泪水也唤不回自己如意的心上人了,她抱着阿银静静的坐在那里,四周的空气仿佛此时也静止了。
当上官员外和家里的众人赶到的时候,他们看到阿银靠着古树坐在那里,杏儿深深的依偎在他的怀里。地上有两条血流,分别缓缓的流向附近的两株最为茂盛的古树。
杏儿随着阿银去了,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李泉看到发生的这一切,他如梦惊醒,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这不是他的本意。他看着杏儿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也是真正爱杏儿的。可是如今的结局是他没有想到的,幽幽的泉水声好象在召唤着他,于是他纵身跳进了那口泉井。
时间过的好快呀。转眼之间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那两株流有阿银和杏儿的古树,原本处在两边,现在却以蜜不可分的连在一起了。那眼泉井也在源源不断的滋润着他们。从此人们就把这两株古树叫做银杏树了,以纪念他们忠贞不虞的爱情。
弹指一挥间,一雄一雌的两棵银杏,如今已是密不可分。如不经人指点,不听人讲解,你很难想到,也绝难看出,他们是两棵树的“合二为一”。千余年的风霜雪雨,锤炼了他们,更考验了他们。他们在这相处、相识、相知之中,逐渐地认同、肯定、接受了对方,将自己地一切都给予了对方,同时也全部地接纳了对方,从身体到精神。他们地经历,他们的今天,都在向万丈红尘中的男男女女昭示着“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
-全文完-
▷ 进入海上的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