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琵婆婆与他孙子)
恍然大悟
自从阮柯和我同居以后,整个狗窝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然有点像人住的地方,积满灰尘的地板有人拖了,堆了一大堆的衣服有人洗了,厨房里的饭菜更可口了,连厕所都香喷喷的。大伟一跑进来就大叫,哇,这是我们住的地方吗?而麦片则靠在门框边欣赏着阮柯的“杰作”,半天吐不出一句话来。当然阮柯还是有话要说的:大伟你今天下午下班的时候搬一些绿色的东西过来。麦片买菜、油和盐,以后我们不能再出去吃了。因为外面没有家的感觉。
“家的感觉?”我听到阮柯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阵澎湃,“这是一个家庭?”我问道。
阮柯点了点头,表示这的确是一个家庭。
什么是家?很小的时候我一直认为有我父母还有我住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就构成了一个家。慢慢的自己在长大,我常常会想起那个家,想起那家里常常会回去居住的两个人。现在阮柯说,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家,那是不是说,我就有了两个家呢?我似乎一直在让我自己说是,可是我一旦说出这个“是”字,那我小时候所理解的“家”还是家吗?于是我说,其实家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非常亲近的人,在有一个居住的空间里所构成的一个体或者集体。而家给人的感觉常常是温暖与幸福的,家是一个归宿,一个你常常想念的地方。这样我才能心安理得的抱起阮柯说:是的,这是我们的家。
可是当我刚把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琵婆婆,我问大伟,琵婆婆现在怎么样?说实在我有点可怜这个老婆子,大把年纪了竟然还会想到自己的孙子跑在外面很长时间没回家。似乎我又有点嫉妒他孙子。琵婆婆一直没回乡下,她说她担心自己没多长时间了,要是见不到自己孙子,自己怎么能闭上眼睛去死呢?那次大伟本想帮她找一家好点的宾馆住上,但她一走进去马上回头就是不肯住进去,没半点办法,后来大伟就把她安顿在我们以前住的,现在当仓库用的小房子里面,一直到现在。当然我们答应她帮她找找她孙子的影儿。
大伟说,还不是老样子,一爬起来就这里瞧瞧那里看看,穿条土布呢子在街上走来走去。
我说是啊,一个老太婆的挺不容易,虽然麻烦了点,但是总得帮她点什么。到时候去多打听打听她孙子的下落,我记得他孙子好像叫,徐少显,和我差不多年龄,小时候也常在一起玩……
徐少显?很熟悉的名字,觉得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过似的。麦片突然在中间插了一句话进来。
你可别告诉我他是你舅舅。大伟一边作弄着麦片,却又很认真的说道。再想想看,什么地方见看到过他了?
麦片拍着脑袋,突然以一种恍然大悟的姿态向我看了一眼说:我说出来你们可别骂我什么啊,我也不确定但是好是去年就在就是我们旁边小区来了几辆警车,很多人去看,当然我也去了,原来是抓到了几个小偷,后来有一个逃跑了,听其它几个人说那人就叫,徐少显。因为他的名字很像我中学时一个同学的名字,所以就有了点记忆。
不会吧?是小偷而且还被抓,还逃跑?现在肯定在监狱里了,这社会现在怎么逃啊?那琵婆婆知道了会怎么样啊?阮柯非常疑惑的问大家。是不是不要把这事告诉她了?
我说不妥不妥,其实这事应该要告诉她的,无论他孙子是什么或者怎么了,他毕竟依然是她孙子啊,告诉她虽然会有点残忍,但是不告诉她更加残忍,你们说呢?再说了,我们现在还没确定是不是有那么一会事。下午我不去工作室了,阮柯和我去一趟公安局看看是不是真有徐少显这人。
阮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徐少显
大伟和麦片匆匆吃完中饭就去工作室了,我拉着阮柯一起去了区公安局打听徐少显这人,一路上阮柯一直劝说我要是徐少显真犯了什么案就别告诉琵婆婆了,当然,我还是一直坚持着自我。她一生气就半天没和我说话。
当然打听的结果是徐少显的确已经进了监狱就是因为那次盗窃行为,被判了一年半。并且我们已经确定那就是琵婆婆的孙子。我想我们在告诉琵婆婆之前应该先去看看他。于是又赶去监狱探望,见到徐少显本人已是傍晚,他坐在我对面非常吃惊的望着我,并且一 下子就叫出了我的名字。我说你你奶奶让我们帮她来找你了,她一大把年纪了,却一直怕自己会活不了多久,很想再见你一面,就一个人跑来了杭州。
徐少显听我说话,满脸涨的通红,眼睛里渗出了点点泪水。“让她来看我吧,虽然我不知道该怎么像她解释,我想你们应该先把我的现在好好的和她说一下,我真怕她会问我。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她。”
“面对”,如此铿锵有力的词语,面对现实、面对爱着自己的人。儒家有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一个人犯错误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却又是那么的艰难。当然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在为自己的错误做忏悔,所以我虽然不是基督教徒,但是我却会常常跑去教堂为我的过错做忏悔;虽然我不是佛教徒,我却也常常会双手合十乞求菩萨保佑,原谅自己的过错。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承认自己所做的是错事,并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下意识的将其改正。
这让我想起了徐少显的童年,那时候我们常常会在一起玩耍,他家里人对他都特别的关心甚至说是溺爱,因为他是他父母的独子。有一次我和徐少显因为一点小事打起架来,我父母一巴掌在我脸上“砍”了下去,可徐少显的父母却一边在旁边指责着我,一边安慰着自己的儿子。
叔本华说:“人像孩子一样,如果你溺爱他们,他们就会变的任性顽皮。你可以视此为一条普遍规则;即你的拒绝一位朋友的借款,这并不会断送你和这位朋友的友谊。相反,如果你却喜欢假意答应他的借款要求。出于同样的理由,你并且不准备由于你的行为举止的骄傲与粗心而疏远别人;但是倘若你对于其太过于和善殷勤,那么你就会促使他们狂妄自大、令人难以忍受最终于使你们的友谊破裂。……对待一只狗都不应过于和气更别说对待一个人。”当然我要补充的是这个人对于社会的危害。
我想也许在徐少显经过这次以后就会学到些什么,因为社会并不像他的父母一样对他有特别的关照。社会是现实的,过分的沉溺于自己的侥幸,到最后只能让自己与社会的友谊破裂。(未完待续)
寥落饭
2003年8月
http://www.7do.net
http://book.7do.net
-全文完-
▷ 进入寥落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