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土岗上的隐士尘路

发表于-2006年12月24日 凌晨1:10评论-2条

土岗上的隐士

——漫读三国之诸葛亮

当春风第一次吹过襄阳城头的残雪

曼长的脸上刻着两道深深的泪槽的啇卢马

第三次屈尊来到郊外的土岗 

得得的蹄音敲开土岗上

那扇紧闭的院门

高卧眠榻的年轻的隐士 

把一百万雄兵藏在了五脏六腑之间

抓在手中的鹅毛扇子

犹自把腥风血雨不住地喷洒

看到土岗上的小院 

刘皇叔哭了

茅屋中接天的兵气

让他的眼泪多得

足以填满啇卢的泪槽

年轻的隐士 

摇动扇子 从后堂转了出来

皇叔身后的那个红脸的汉子

慌忙把手中的大刀

向后让了一丈

谁都知道 这斯的扇子挥舞起来时

比红脸汉子手中的那件兵刃

锋利何止上百倍

隐士将扇子只顾不停地摇 

挂在皇叔的眼角的混浊的泪花

慢慢地干了

做完一生中唯一的这一件善举

隐士便不再是隐士了

数十年间

那把曾经扇干皇叔脸上泪花的扇子 

扇动了赤壁的东风

扇旺了泸州的烈火

在大江南北

扇风、点火地忙活了一辈子

他脚下的尸首堆得比山还高

站在这些亡魂的肩膀上

他的身影

比当初把他请下土岗的那个哭哭啼啼的刘皇叔

高出了好几个脑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尘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黑枫郎
☆ 编辑点评 ☆
黑枫郎点评:

无疑,你写诗的功底扎实,但我不说你的忧点,只说一点不同看法,你看,“谁都知道  这斯的扇子挥舞起来时”这句话中的“这斯”,削了土岗上的隐士多少光辉,同时,也阻碍了诗的主题的上升,用词,绝不能马虎呀。

文章评论共[2]个
尘路-评论

呵呵,是这样吗?我倒觉得这并不是用词上的不当,至少不仅仅是用词的问题。从整首诗来看,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不个隐士,他也不配是一个隐士,他隐居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价码,他出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名声。在他辅佐刘备的数十年里,他用无数条鲜活的生命换取了自己在历史上比刘备要高得多的名望。口口声声是为了天下苍生,如果真是以天下苍生为念的话就应该审时度势,辅佐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最大的曹操,果真如此一统天下的进程就会块很多,天下的百姓就能够少受几年的战乱。而以他诸葛亮的才学来说,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不愿投到曹操的麾下是因为在那里他得到的名望远远比不上跟着刘备。虽然这么说对孔明是显得有那么一点苛刻,有一点私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也不应该对他指指点点。只是很长时间以来,民众对这个看似隐士的家伙的歌颂和膜拜多得让人不能忍受。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说这不是一个用词的问题,而是对历史人物的看法的问题,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很不小的屠夫,他手里的扇子比关羽的大刀,张飞的长矛和赵云的长枪所犯下的杀孽要重上百倍,所以我用“这斯”。至于阻碍了十个主题的上升,嗬嗬,我根本就没想让它升高,反而想让它低一点,再低一点……
    还是感谢对拙作的关注,致谢。at:2006年12月24日 上午11:37

尘路-评论

其实,我要是在隐士上面都加上双引号的话就会更加明显一点了。只不过在诗歌里面加上标点我还不太习惯,而且我也以为大家能够感受到我的情感上的倾向,嗬嗬,失策了。不好意思。at:2006年12月24日 上午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