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学”中知味 ,“习”里识英qjbxxt

发表于-2007年01月08日 晚上9:20评论-0条

一位拜于名师门下、初出茅庐的青年朋友,在登台表演完二胡独奏《赛马》后,引来满场的倒彩,他也为第一次表演就以砸锅收场感到羞愧,直到后来忍不住失声恸哭。听着震耳的尖叫,看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安慰他道:“人生哪会没有失败,关键是看你跌倒了能否站立起来!”他却反复对我念叨同一句话:“本来我准备得很好,可一上台就拉不出来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所谓“拉不出来”,除了心里胆怯外,更重要的还是跟基本功夯得不牢有关。不过,我还是鼓励他:“这次登台也有收获嘛,至少让自己破了胆。今后有的是机会,还怕什么?舔偿了失败的滋味,以后上台,手就不会僵硬,弓也就拉得满了!不过,你还得注意,所谓‘演奏’,先演后奏。‘演’要外化出一种‘形’,要让大家感受美的愉悦;‘奏’要投入,尽量内化成一种‘神’,要让大家在领会其中内蕴的同时,随着音乐的节奏形成情感的共鸣。这就是说,‘奏’是关键,要奏出好曲子,不能为‘演’而‘演’,为‘奏’而‘奏’,必须寓‘演’于‘奏’,找到一种最佳状态。今天只能算一次‘演’的练习,失败了也属正常现象。”听完这句话,那朋友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细细想来,演奏如此,人们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学”是由外而内的感受过程,而“习”则是由内而外的表现过程。“学”是前提,而“习”才是关键。没有“习”,学的东西不能内化成一种能力。习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的成效。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一个“习”字。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然后知不足”,讲的是学的感受;“教然后知困”,讲的是习的艰辛;“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说要将感受到的“不足”寓于反复的“习”中,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学习要有好的表现,必须在“学”中“习”。即先学习好的经验,然后在“习”中体会其精要,进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能力。如果“习”得不好,胸无成竹,自然难以成就圆满。

“学”中知味 ,“习”里识英。这就是我对学习的一点认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qjbxxt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龙翔云舞点评:

很有接见意义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