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送客松”日前老死,它活了450年。新华社为她专门发了“仆告”:黄山“送客松”自然枯死,并配发了照片。由此不免感叹:树这一辈子,还真是不容易。
就说这黄山松吧,从一粒种子不小心落在石头缝里,到成活,发出芽来,长成树棵,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想想,那石缝里的泥土不就像那鹭鹚脚上的肉,能有多少?长成了树,还要在那恶劣的环境下成长,经受风、雨、雪、雹、雷电的考验,能活上450年的高寿,真是造化。
我所以要发此感慨,是我曾到西部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报道。我在青海玉树到四川石渠的途中,见到一群羊在45度的山坡上歪着嘴啃草根(为保持平衡,四个蹄子几乎并到了一起,像个跳芭蕾舞的四只小天鹅),令人心酸。在四川甘孜州的中心苗圃工作人员告诉我,一棵一寸多长的云杉,已在温室生长了两年,这才是“托儿所”,移床后还要到“大床”上生长两年才能出圃。移植到山上去,也才一寸半长,能不能成活也只有天知道。在炉霍县易日沟原始森林迹地更新基地,工作人员指着一棵胳膊粗的云杉告诉我,这一棵已经生长了10年,而一棵云杉要60年才能成材。为此我曾写过《一棵树长大真不容易》,感触良深。
现在人们对此似乎已认识很深了,但有些事情又让人莫名其妙。比如现在有的城市小区,为了提升品位,“创造”适合人居的绿色空间,高价从山区购买已成材的大树。好端端的一棵大树被截成光秃秃的树干,经过长途的运输,折腾到了城里,栽培得法,成活了也就罢了。不成活,一棵几十年的大树就这样被活活折腾死了。要知道,树木这个大家庭,它们都是相依而存,所谓原始森林都是各种植树相互攀扶,相向而生,藤攀着树,树扶着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存在的因果的。你把一棵大树孤伶伶弄到城里,再弄那绿萤萤的大射灯照着,不死才怪!还有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说出多种理由要砍去行道树。去年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宿州路、淮河路和六安路改造,编出话来说,这几条路的法国梧桐已到老年,病害严重,要更换新种,遭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
要知道,一棵树砍掉只要几分钟,而一棵树长大要多少年啊!因此我要说,只有路(包括建筑)让树,没有树让路的道理。在我们的城市的各种改造中,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那些树木才是。为我们的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由黄山松扯到城市的树木,似乎扯远了。可回头想想似乎又有点道理。要知道,绿色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何保护生态平衡是人类共同的问题。早几年,在青海的玛多黄河断了两流,这是已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啊。
让我们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吧。
-全文完-
▷ 进入卡拉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