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诂之言,对当今社会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个太过微渺的可笑观念。他们不会苟同这理念,因为在当今流行的主色调里,老师和学校实在是令孩子们抗拒的元素。
首先是繁重的作业负担让孩子们对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现代尖端科技造就的印刷业让我们的“题海”更加丰富充实。价廉物美的练习册版本各异,风格迥然。毕竟“熟能生巧”这个直接快捷的方式是我们成绩收效的最佳方式,谁人能真等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公正评价?家长等不及,社会等不及,最后老师也等不及了。“考、考、考,老师一法宝。”衡量孩子学业的尺度不能改变,那种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案流失了我们所有的经营耐心和热情。当孩子从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堆里托儿所出他们羸弱枯黄的面容时,童真与稚气早从那清澈无瑕的双眼里流逝殆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欢快的旋律居然是对我们孩子现实生活的悲凉写照!
其次是冷酷的老师心肠让孩子们对老师抱怨:“我就站在被你伤害的地方”。纷繁流彩的物质享受与老师清贫的生活差距,让本难有一帖清凉散解酲的教师们心态摇摇摆摆,徘徊困惑。现代竞争中的安全、素质、成绩压力更是让老师们欲语还休。烦躁的背后潜伏着一种渲泄。弱肉强食的生物规律必然导致某些人向弱者伸出所谓的惩诫之手。于是乎,你会看到冰冷的天气里,教师把手揣在温暖的口袋里面,满脸漠然地看着那几个幼小的孩子跪在地板上抹交瓷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怜的孩子啊,你心灵的深处,可有人情春景?
再次是功利的父母心态让孩子们感到学校就是“伤心太平洋”。繁忙的工作业务,劳心伤神的交际应酬,让我们的“天下父母心”感到莫名的恐惧——孩子成人的那个年代又该有多大的生存压力啊!于是乎他们选择了这个培养孩子成龙成凤的基地——学校,期盼着孩子最好一夜之间就能被教育专人——老师培养成人才神童。既然目标如此明确,那么孩子去学校当然不是去玩儿的,那得全力以赴地学习再学习,其它的事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书包里装的全是沉重的教材和参考书,脑袋和耳朵里塞的全是枯燥的理论和纪律原则,学校也就成了孩子精神上的刑场。而对老师们来说,家长则无异于上帝的,上帝是主宰,改变他们的可能性不大,唯一的就是改变自己迎合上帝的欢心。当爱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爱的天平就会倾斜,法码便会在不经意间被童稚单纯的孩子移至厌恶甚至仇恨的地盘上。
“学习苦、学习累,学习还要交学费”这些低调的校园流行歌谣里,多少有着当代孩子的无奈与愤怒。“都是学习惹的祸”,天下谁人不想成才出众呢?只是谁人偷偷偷走孩子求学上进的心?谁人能给孩子一个快乐学习的天地与时段?
-全文完-
▷ 进入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