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上善若水弥香

发表于-2007年01月11日 凌晨3:58评论-2条

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纳兰性德”这个名字,他似春梦翩然而至,让我无法忘怀,人道春梦了无痕,可他的名字为何却像流沙般没入我的心房,萦散不去?

容若,我喜欢这般称他,淡而有诗意的名字,每次轻喃出口,脑中便会萦出“谦谦君子,温良如玉”这八个字,即而勾勒出疏月梧桐下茕茕孑立的模糊影像。

他善诗文、精骑射,文武全才,这样一个完美地没有瑕疵的人,却偏偏让我念之心伤,忆之哀婉。

他22岁科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被康熙皇帝授于御前三等侍卫,后循进为御前一等侍卫,正三品武官衔。天子近臣,深受皇宠,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偏偏不是他想要的。满身才华不能为社稷尽心,不能为百姓请命,而只是作为君王身边一个精美的摆设,于他,怕是最大的讽刺了。或许他的不幸还源于他的家庭,父亲纳兰明珠,官拜太傅、大学士,康熙初期权倾一时。母亲觉罗氏,武英郡王阿济格嫡妃所出,第五女。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虽不是凤子龙孙,但也可算是天潢贵胄了,但我们的才子似乎并不领情,还曾写下“不是人间富贵花”的词句,而正直的容若也看不惯父亲的拉党结派,贪污纳贿,私人以为康熙将之留在身边固然是爱之珍之,然而应该还有一部分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毕竟让明珠父子同时高居庙堂,还是为君王所忌才是。

他20岁娶妻卢氏(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两人婚后感情甚笃,可好景不长,短短三年后,卢氏就因产生受寒而亡,这于容若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从此悼亡词不胜枚举,而这份哀痛对他的身体无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他悼念亡妇的一首《金缕曲》,每回读起皆心伤难抑: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总是在想,是怎样一个女子,这样牵绊着他的心,让他这般痴情,这般脆弱,竟怕来生也重蹈今生的覆辙。他后来虽续娶了官氏,但两人感情平平,远没有和卢氏的鹣鲽情深,直到后来遇到江南才女沈宛(字御婵),两人一见倾心,然而沈宛身份低微,终不被容若家人接纳,于是只能在府外为其安置,后不知何因,沈宛离开,至此带走了他生命里最后一点温情眷恋,次年便身染寒症故去。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他另外一首名为《采桑子》的词:

而今才道当时错

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

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

这首词大约是写给沈宛的,头一句读罢就让我一阵心痛,明知不该有情却偏偏有情,而今虽已后悔莫急,奈何付出的真情却再难收回,一段纠缠,直惹了两个人的心伤。

他的一生无疑是一个悲剧,别人大多艳羡他的家世,谁又能看到他的愁苦,可以想见,当时人们看见这些词篇怕多是当他是无病呻吟,他的寂寥又有谁能懂,锦衣玉食又如何,高门华第又如何,终将他磨得英年早折。我怨怪他活得太真,而不知醉里朦胧,只是,若他不是这样,我还会这样欣赏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弥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暖玉 | 荐/暖玉推荐:
☆ 编辑点评 ☆
暖玉点评:

不贪恋荣华,不沉湎富贵,才称得起真正的才子。痴情、重情,才称得起真正的风流。
没有真性情,便不会有流芳后世的佳文美篇。

文章评论共[2]个
陈茯园-评论

很早以前我就喜欢纳兰性德了,握手~at:2007年01月11日 上午11:28

弥香-评论

也许真的是词句过于哀婉,才不得永年的吧!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at:2007年01月11日 下午3:45